聊聊理论|“悦己”:来自外界的凝视与诱导
来自:勺嘴鹬
看到隔壁贴子关于“化妆是否真的是悦己”的讨论,我也有一些想法想分享。
曾经我也将“悦己”奉为圭臬,但距离我第一次拿起口红已经过去了五个年头,我的观念早已百转千回、不复当年。
端详自己镜中的妆容,我已然渡过了那个“粗糙”的阶段,周围许多人都觉得我是个“精致”的女孩,我是存活在朋友圈的美妆博主。
化妆帮助我摆脱了自卑情绪,克服了外貌焦虑。
我为此沾沾自喜、浑然未觉已套上了新的枷锁——这是我前几年不想承认、不敢承认的。
在不断填满化妆台的过程中,我产生了第一个迷茫:我购买了大量功能重复的产品。红棕色系的口红确实很好看,也很适合我,但购买十几支仅有细微差别的口红,真的是我自发自觉的、自然产生的需求吗?是谁在挑动我的购物欲?
随后我又产生了更深的困惑,是的,我可以选择的口红非常多,甚至可以把它们排成钢琴的黑白键,指尖随意跳动挑选。但我失去了“不涂口红”的选择,失去了“不化妆”的勇气,失去了“不美”的权利。我已经不记得自己上一次完全素颜出门是什么时候了。
每一次出门,都是一场兵荒马乱的战斗,每一次回家,都要清扫厚重外壳的剥落。我曾追求的美,逐渐成为虚假的符号。
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被裹挟着的恐惧。这几年来,我见证了各种美妆平台/社区的成长,“变美”成为热门话题,无论在寒假、暑假、上学期间,总有一个时间适合你“默默变美,然后惊艳所有人”。铺天盖地都是精心为女孩设计的广告,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并且在你耳边甜蜜地低语:
美,是一种自爱;
化妆,是一种自由;
女孩,你不是为了取悦男人,是为了取悦自己。
我曾自以为化妆是出于个人的意志,可我恍然发现自己是在被强制执行“美的义务”。
爱美有什么错呢?时至今日,我仍不觉得它有错。但我逐渐意识到,美的定义不是由我作出的。
无瑕是美的,白皙是美的,年轻是美的。我不能长斑、痘痘、皱纹,不能是黄皮肤,不能变老。
怎么会有这样违背生理活动的自爱呢?
怎么会有如此限制繁多的自由呢?
怎会有让自己负债累累的悦己呢?
我拒绝被消费,摘下了黑色面纱,却又亲自覆盖细腻脂粉,成为了更高级的消费品。沉溺化妆带来的赞美和特权中,掏空积蓄,近乎成瘾。
美的焦虑比丑更甚,追求美的疲惫比泪沟更深。很遗憾,我花了许多年才想明白,化妆带给我的痛苦和麻烦远胜它的益处。
承认这一点,就等于剥脱出那个坐在寝室昏暗灯光下一点点晕染眼影的女孩,我桌头众多的化妆品和花呗的债务都会显得那样可笑。
可是我想尝试着承认。我还想尝试素颜走出门,尝试不把这P大那P小,尝试离镜子远一点。
把皮肤病交给医生,把精力留着工作和生活。
愿我的肌肤、我的眼光、我的思想、我所拥有的一切都能给我充足的自信,不需要别人的首肯——也不必在乎如何粉饰。
愿我以后能发自内心觉得:I'M ENOUGH.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00块的T恤真的不是替品牌买单吗? (帘卷西风)
- 聊聊理论|大家有7年8年了穿着还挺合适的衣服吗? (周诗依)
- 没有人觉得苹果手机很贵吗? (momo)
- 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算消费主义吗 (张居正宝宝)
- 反转加打脸:买2000块钱的T恤就是消费主义吗? (寺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