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那些打口磁带和打口CD的往昔岁月,你还记得吗?
来自:小夫(内圣外王)
编者按:今天醒来,怀旧群一位北京兄弟的一篇原创文章,拜读完以后,俨然就是一篇北京乃至国内打口带打口碟的发展史,看后甚是有感。也联想起我的少年时代,曾经在上海某些小店小摊中掏那些开口CD开口磁带的日子,虽然和笔者八旗不能比,但那个学生时代的岁月却也交织成了一副有趣的记忆。记得以前在我经常路过的上海延安中路中图进出口公司边的小弄堂里,经常有人摆着地摊卖打口碟,只是那时对外国音乐不甚了解,眼花缭乱,也不知道哪个是“宝”。这里就让我们看看北京的资深笔者,八旗子弟的打口碟回忆。(感谢八旗子弟授权转载)
注释:打口碟
专有名词,指的是已进行损坏处理(用专用机器把光碟切掉一段)的国外音像制品。本质来说它们属于"洋垃圾",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重新进入城市消费流通领域,在销毁过程中,由于进货人的要求和走通关系,只有部分cd被完全销毁,有一部分只是切到了cd盒面,而cd完好无损,这些cd就被称为打口cd,那些毫发无损,连盒面都没有切到的cd就成了专业音乐人士、电台dj和发烧友的抢手货,被称为原盘。这些音乐本身完整,cd音质也是最好的,只是不幸地被赋予了一种扭曲的形式而已。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种形式的cd存在,既
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爱好者的运气,也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爱好者的悲哀。
=========================
―― 我的打口岁月 ――
从Queensryche《empire》说起
好像是94年,在和平里,和平商业大厦往东一点,路北,一个店铺里,说是店铺,是那种带棚子的半开放式的摊位,老板姓徐,长圆脸,长的有点像温柔版的贾宏声,听摇滚乐,他女朋友也在店里卖衣服,那种手工织的毛衣。第一次我去他店里,他正在放concrete blonde的《mexican moon》。我当时只听金属,这样的音乐不是我喜欢的,我一条一条(当时放磁带的长盒子叫条,是打口带的最基础包装)翻了他所有的带口带,没什么认识的乐队,最后找到了一盘Queensryche的《empire》这个乐队当时还不认识,只是觉得封面很酷很metal。
其实在这之前,从打口带的传说传到我耳朵的时候起,当时的我――一个那么小的小孩儿就去探过所有的有可能出现打口带的地方,包括东四的金属天堂和非主流服饰店,一无所获。直到在和平里看到,从94年起,这应该也是北京打口带真正开始繁荣的时间节点。一直到2000年初,各种西方摇滚乐的盗版cd问世。后来才知道,北京的打口带最早是91,92年在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中图)开始有的。但这些都不是我的往事了,不提。
94年到02年,省下的攒下的钱基本上都买了磁带了。当时的打口带真的不便宜,可以说是非常的贵,尖儿货(热门或者稀有的)能买到100以上,我现在想起来,怎么能够买那么多磁带都不可思议。

当时的尖儿货主要是那些金属乐队,也包括the rolling stones,ac/dc,iron maiden这样的老牌硬摇滚。类似jazz,流行之类的一律算糟泔(不好卖的)――99年,我曾经在五道口30块钱买了20盘爵士,都是ragtime,这些都是后话了。
之后,我陆陆续续在这位徐大哥这里买到了the rolling stones,包括我最喜欢的他的《voodoo lounge》,直到现在我也很爱听。还有pink floyd,aerosmith,bon jovi,kiss,REM,cinderella,queen等等等等,数不胜数。直到高中,queen和cinderella的磁带都收集齐了。
这个时候,我学会了一项不值得夸耀的技能,磁带,打口带一般都会把磁带打断,加拿大版的黑磁带有螺丝,很好修,美国版的一般是粘死的,我能够不打开磁带就把磁带接上和更换垫片,有的磁带半截打断的接好之后还能够顺利读取并听不出来,这项技能不知道能不能申遗。

96年,徐大哥的摊位没有了,我记得最后我去他店里问他能不能找到nirvana的磁带,我是在《音像世界》里面知道这个传说中的乐队的,当时还不知道这个单词怎么发音,徐大哥回答,找不到,要是有的话100多也不贵。
徐大哥从和平里和平的撤了,而在他旁边的位置多了一个专业卖打口带的摊位,――秋明摇滚,估计这个名字,很多打口老人应该都知道。他店里的磁带比徐大哥店里的磁带要尖儿很多,很多传说中的磁带都一一见到了真面目,在这里我第一次来就收到了朝思暮想的bon jovi的《slippery when wet》和david bowie的《outside》。水涨船高,随着我的摇滚审美的不断提高,发现的牛逼乐队也越来越多,对音乐的包容性也越来越强。以前不喜欢的类似pearl jam,the smashing pumpkings,sonic youth,就连l7,potishead也赫然在我选择的音乐类别之内了。

同年,毁了一代中国摇滚青年的神作《灿烂涅槃》在国内出版,我也终于买到了自己的第一盘nirvana――《nevermind》60块钱啊,现在想起来,我仍然想说一句:卧槽!!!!从此,这只神坛上的乐队在国内被正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从《nevermind》《unplugged》到《bleach》到收齐普及彻底大众化,好像也就是2,3年的功夫,之后硬核说唱的兴起,grunge时代没落,就像80年代末,长发飘飘的metal被满脸胡茬的grunge操翻一样。
97年开始,北京的打口带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代――五道口时代。我现在依然清晰的记得,和哥们儿们骑着车,背着吉他,载着人从戏校到五道口淘碟的情景。五道口当时很有些荒芜的景色,在说不上宽敞的道路两旁,全都是卖打口带的小店,有一座最著名的被称为铁房子的店。这家店,不大,有6,7家在里面,一家一个柜台,房子没有窗户,只有一个进人的铁门和一个用来保证里面的人还能活着的排风扇,就在这一进一出,一生一死的空隙之间,弥漫着汗臭味儿,盒儿饭味儿和烟味儿的空气中混杂着骂街,讨价还价和音乐的声音,换气扇转动的扇叶透过影绰的光,像舞台,这他妈太摇滚了,简直就是五道口版的Woodstock,绝对的乌托邦,绝对的无政府,绝对的中国特色。
文化在时光里仿佛也变得匆忙起来,一种文化的兴起和没落越来越快,从这里,我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的迅速,也感受到了新老交替的无可奈何。这时候在国内metal依然坚挺,其实大家是在弥补之前资源的不足。所以,当dream theater,testament这些最后的金属劲旅在国内亮相的时候,硬核,工业这些风格基本上和国外在时间上就扯平了。从这个时候,我听的音乐越发的根源化了,blues和ragtime占据了我的绝大多数时间,当然,和这种音乐的磁带便宜也有很大关系,1块5一盘的磁盘……嗯,我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他八辈祖宗。当然,也在这个时候,我完成了我最喜欢的一些乐队的磁带“补完计划”,全套的queen,全套的cinderalla,全套的skid row,全套的david bowie,全套的def leppard,mortley crue,poison等等,还有一些艺术欣赏的风格上的补完,yes,king crimson,bauhaus,joy divsion,frank zappa,cathedral等等等等……没有这些铺垫,也就没有步入21世纪以后对哥特以及其他亚文化的理解了。

99年以后,去五道口越来越少了。北京的打口带也逐渐的迈进到了后五道口时代,打口带聚集地随着开发和城市功能的解构被分解到了很多地方。
和平里地区的打口带又重新回到了我的生活,我也不知道在五道口繁荣的这几年里,和平里的打口带市场如何,徐大哥的去向,秋明摇滚的二张兄弟干嘛去了。但这时候,在和平里这片打口山头,老盖和叶氏兄弟已经站稳了脚跟。老盖那一度和我很熟,他玩儿的早,当时应该是不到40岁,会画画,画的不错,听的挺重。我上大学以后他还给我打过一次电话,说他在西四那开了一个店,我去过一次,之后一直没有联系,直到N年以后我和李铮在和平大厦上面看见他租了一个摊位还在卖磁带,但……但……当时已经是mp3的时代了……

叶氏兄弟,尤其是哥哥,是北京打口带圈子的传奇,也是唯一一个据说靠卖打口带发家致富的。我最早认识他时候他在和平里一个商场里面卖打口带,后来搬到和平街北口,租了一家不小的店,外面是琴行――顺利转型,从卖打口带转成卖打口盘了。打口盘很讲究,切了几首歌一般我们都能看出来,最好的是原盘,漏切(打口没打着)的,或者是眼儿原(扎眼但没扎到的)的,一张好的原盘能卖到200,300多,或者500也是有的。但这时候开始,我对摇滚乐的兴趣大减。但我依稀可以感觉到,这玩意儿应该是我血液的一部分了,不见得总听,痴迷,但绝对不能没有。之后直到听gothic和black才又重新关心起这摊儿,但这时候伴随着听摇滚乐的同时,更加的关心摇滚乐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以及相互关系,资料看很多,以一种研究的严肃态度来对待这项本不严肃的活动。
2000年之后,摇滚乐的资源真的步入了新的时代,各种根源摇滚乐和前卫的摇滚乐应有尽有,盗版碟层出不穷,原盘也不是贵的离谱了,一张virgin prunes也就是80块钱好像,一张burzum也就是100多(我真的记不得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音乐资源上算是与国际接轨了。也是这个时候,打口带(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网络和全球一体化,更使它们越来越小众和边缘。当年一起听摇滚,玩儿摇滚的朋友们已经很少提及它,聊起来最多的无非就是感慨一下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飞逝。我们怀念捉襟见肘的打口岁月,我们怀念留着汗,修着磁带的日日夜夜,我们怀念一去不复返的《smells like a teen spirit》
----- 八旗子弟(转载请注明)
备注:二次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组长。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转]那些打口磁带和打口CD的往昔岁月,你还记得吗? (小夫)
- 爱似水仙单曲循环中 (解封l)
- 今日单曲循环更新 (不了不了)
- 就喜欢单曲循环 (我叫秒回)
- 突然想起了once和诺丁山这两部电影 (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