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童子PK冯至先生
涂鸦童子
残余的酒 1 上世纪八十年代,冯至先生在《冯至诗选》里,将自己早年的一首著名诗章《残余的酒》给删除了。那么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作者为什么会将这样一首名篇给删除掉呢?简单地说,这首诗反映的是爱情在一位青涩的青年人身上最初的萌动。然而与众不同的是作者并没有直接抒情,倾述其对爱情的热烈追求;相反却真实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因为没有明确自己的爱情或者说是因为始终得不到爱情而不得不浪掷自己的情感。在这里,虽然“我”并不是逢场作戏之人,不过因为出现在身边的女子并不看中自己奉上的这杯爱情的酒,不得不一再追求其他的女孩。可以感受得到出现在诗歌里的“我”是一个感情炽烈但还不够成熟的年青人。从最初当青春意识在他心里开始迸然萌发时,“我又不知所措——”。于是“走过一位姑娘,”我就会把酒捧给她喝。而这位姑娘显然对“我”的热烈情感追求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反应,“她还不曾看见/酒却撒了许多!”在失望之余,“我只好加水吧/不知加了多少次了!”因为爱情始终可遇而不可求,“我”却格外真切地感受到“那些处女的眉头/是怎样一杯浓酒的充溢!”这让“我”是多么地羞愧难当,“我实在有些害羞了/我明知我的酒没有一些酒力了”。这里,应该说“我”算得上是一位矜持的人,对自己还是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的。诗歌的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虽然失败过多次,但是却并没有丧失爱的勇气,这一点是尤其需要肯定的:“——我还是不能不/把这杯淡淡的水酒/送到她们绛红的唇边/请她们尝一尝啊!”我们注意到作者这里写了“这杯淡淡的水酒”,这里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自己的爱情某种程度上的反思,因为“我”分明清醒地认识到本应该十分浓烈的酒却被过分稀释成了“这杯淡淡的水酒”了。 走笔自此,我想如果我们把整首诗的基调立足于诗人最后一次的爱情追求的话,似乎作者是在这最后的爱情之前在认真的谴责自己因为过于浪掷情感,最终一份纯真的情感也被稀释成一杯残余的酒了。因此,作者表达的是抒情主人公的一种最终的觉醒。整首诗的基调其实是健康的,不存在任何的歧义性。也许只有将整首诗具体地呈现在读者们面前时才能清晰地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深意。附诗如下: 残余的酒 作者:冯至 上帝给了我们, 只这一杯酒啊! 这么一杯酒, 我又不知爱惜—— 走过一个姑娘, 我就捧给她喝; 她还不曾看见, 酒却撒了许多! 我只好加水吧, 不知加了多少次了! 可怜我这一杯酒啊! 一杯残余的酒呀! 那些处女的眉头, 是怎样一杯浓酒的充溢! 我实在有些害羞了, 我明知我的酒没有一些酒力了, ——我还是不能不 把这杯淡淡的水酒, 送到她们绛红的唇边, 请她们尝一尝啊! 这首诗巧妙地选择了一种十分新颖的角度,那就是它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一种盲目的情感追求之后的觉醒,我想这正是这首诗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它并不纯粹地听任于一种意识流,作者抒发的情感是十分节制的,我们能感觉得到抒情主人公并不知道自己该爱谁因而显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显得十分之迷惘,但是却可以原谅其一再的失误。并且最重要的是在历尽劫波之后,“我”会因此而害羞,“我明知我的酒是没有一些酒力了”,终于是悔悟了。总之因为作者选择的角度过于独特,要真正理解这首诗其实是有难度的,以致于理智有余的冯至先生在写出这首诗几十年之后,都会显得顾虑重重而选择断然删除这首诗,试图抹去其痕迹。 2 我对冯至先生的许多诗章一直倾慕不已,其中也包括这一首诗。对于这样一件艺术珍品,我惊艳不已,有一种无法自抑的嫉妒之情,我是不可能不将之据为己有而后快的,这便是我改编这首诗的最原始动因。当然我据此改动的诗作较之冯至先生的诗虽然更为简洁明快,不过却明显地缺少了冯至先生的诗作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不可捉摸的独特韵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的诗作甚至是跑了题,一点都无法体现出那种萦绕有许多情感波动的困惑,我甚至认为这种改动对于这样的一首诗歌来说是一大缺憾。或许这也将意味着我还会在什么时候根据这首诗进行再度的创作。 残余的酒 作者:涂鸦童子 (一) 上帝赐我生命如烈酒浓浓, 路遇诸多少女便冒昧相送。 她们无心接受却随意泼洒, 我仓皇兑进清水充溢杯中。 最终生命中蓦然出现了你, 处女眼眸闪烁着芳醇酽酽。 我却只能将这残余的酒羹, 羞赧地呈献你绛红的唇边。 3 改编完这首诗之后,似乎意犹未尽,由冯至先生的这杯“残余的酒”我居然也会联想到自己坷坎曲折的人生轨迹。这一节之改动距离冯至先生的诗作恐怕是更为遥远了,我想这派生出来的新诗该可以算作是我自己的专利权了吧。然而,当我们徜徉在浩瀚无际的古中国文学之时,会发觉自己不过是在蹈常袭故而已,如果说我的这首诗还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我能够将古诗的诸多元素十分成功地运用于现代诗歌的创作之中,这是多少诗人所梦寐以求却没有做到的,他们虽然在作着这样的尝试,却无疑流露出斧凿的痕迹。我想我是攻克了这一难关,对于此我还是颇为得意的。这首诗句式十分整齐,给人的感觉仿佛是在填写一首古词。也象古诗人一样借用了前人的因素,譬如第一段之“总能化作溢满琥珀光的新醅”一句中,由琥珀光似乎可以联想到这句古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而由新醅一词则约略可以联想到这句古诗:“绿蚁新醅酒。”我在此刻意引用这样的词语,不过是希图加深这首诗歌的古典意味。至于“尚能饭否暮年”,显然是借用了一则典故,在此引而不述。我想现代诗也可以象古诗词一样去抒发自己的情感,当然我同时也希望读者们可以象品读古诗词一样去欣赏现代诗。 残余的美酒(二) 回首我曾经走过的青春岁月, 仿佛是酿制醇酒的天然器皿。 兑进去多少水,且只需兑水, 总能化作溢满琥珀光的新醅。 而今我已步入尚能饭否暮年, 躯壳却浓缩成一只浑浊酒杯。 倒进多少烈酒,总无法盛装, 入愁肠不过一泻汪洋的苦水。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軍旗手的愛與死之歌》 (眷島)
- 话剧《塞纳河少女的面模》 (一尾鹿)
- 冯先生与里尔克 (corn poppy)
- 冯至:十四行集 (隔岸观花)
- 冯至先生的十四行诗《深夜又是深山》 (老芒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