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自己》,你其实可以做更好
来自:抹茶蛋糕
终于,《亲爱的自己》开播了,然后又终于,它大结局了。我认认真真从第一集追到第四十八集完结,追完之后空虚了大半周,最后开始恶狠狠坐在电脑前码字。我曾经对这个剧怀有太多的期盼。三个性格不同的青年女子在上海打拼的励志故事,有奋斗,有家庭,有爱情,是我一贯爱看的情节。只是越是期待,越是喜欢,就越有遗憾。今天这里主要谈谈我觉得《亲爱的自己》有所欠缺的地方。不要误会,我挺喜欢《亲爱的自己》,否则也不会坚持到大结局,也不会花时间为它敲下那么多字。但正是因为喜欢,所以才会发自内心希望它能做更好。
首先,这部剧的情节节奏是一大硬伤。前期李思雨和袁慧中竞争职场的戏纠缠拉扯没有什么进展,陈一鸣一失业就失业了十多集只能循环上演苦情戏码,张芝芝一次次倒贴富妈妈圈让人膈应,顾晓菱和雷浩文这对欢喜冤家还算可爱但是又戏份不多。本来开场几集应该要快速铺设一些看点来抓住观众眼球,结果平铺直叙如同流水账,莫名流失了收视。等到剧情进展到后半程又突然加速,从拖拉机一下子变成窜天火箭,一集一个大反转,叫人反应不过来。故事的时间线更是不稳定。前半部洋洋洒洒快二十集,只讲了三个月发生的事情。等到后半段一集横跨几个月。上一集办公区才刚开始搞装修,下一集就能带着二三十个员工顺利运营。难怪观众一开始在埋怨剧情很拖拉,后期又开始因为进展飞速而感到莫名其妙。
其次,这部剧的一大看点——职场戏也写得好坏对半、参差不齐。李思雨干销售的时候,口才和思路还是挺好的,包括她第一次创业建立网络租赁平台,也是靠着干劲和业务能力拓宽人脉和资源。但是等到她失败之后回归上海、开始第二次创业时,她如同一个走火入魔的疯子。拉投资全靠裙带关系,不凭项目计划书服人,也不讲究数据和理论,靠着满嘴传销式洗脑演讲,谈梦想,谈坚持,谈热血难凉。反倒是王子茹对于投资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清醒的分析,懂风险对冲,又肯放弃止损,至始至终都保持专业水准,有进有退。我开头以为这是编剧的刻意安排,为的是让观众通过主角反思自身问题。结果万万没想到,编剧居然认同这种鸡汤式成功,反倒觉得商业人士的专业是一种冷血。最后她俗套地给女主角强开金手指,让她以一千一百万的投资推动了千亿资金也不一定办得成的高科技开发项目,如同赌博一般成功于万分之一的概率。然后又让女“反派”智商降级,因为贪婪自跌一跤,在对赌协议上面签了过度的杠杆,最后导致破产还坐牢。
另外,编剧想要讨论的主题太多,贪多嚼不烂。情感沟通、职场竞争、婆媳不和、小三插足、家庭暴力、拜金主义、原生影响,每一个话题都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可是编剧每一个都舍不得放下,又没有侧重。导致所有的线头被带起来之后,又没有仔细挖掘,最后留着各种问题支棱在那里得不到和解,叫观众看得一腔闷气发泄不出来。
还有,编剧的立意模糊不清。一方面,她想要以现实主义题材塑造一个不完美的主角,给女主角一个美好却略显遗憾的结局。一方面,她又刻意制造尴尬的爽点和光环效应,让主角仅凭善良、勇敢、坚持就能完成玛丽苏式逆袭。这让观众看剧时的心情摇摆不定。如果抱着反思现实的态度去看剧,就要小心突然被一个违背逻辑的神展开雷得里嫩外焦。如果抱着放松心情的态度看主角逆袭成长,又会因为她一次次的失败大感失望。当剧情走向无法预估、观剧期待不知应该如何调整时,观众会很没有安全感。
而且在角色塑造上,编剧的表现手法也欠缺考量。编剧曾经在采访里面说,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就是女主角李思雨,喜欢她的善良和勇敢。但是她的这份喜爱之情却没能准确传达给观众。剧里面的李思雨的确善良,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妹妹们掏钱擦屁股,就显得善良却没有智慧。她也很勇敢,但对一个商业项目没有透彻的认知光凭直觉硬闯,就显得勇敢却没有头脑。李思雨鼓励众人说,自己没有被上一次的创业失败给击垮,又一次坚强又勇敢地站起来。殊不知她能够卷土重来是因为潘总没有向她追究当初失败得分文不剩的三百万。编剧说李思雨第二次创业成功,原因之一是因为她敏锐地意识到核心科技的重要性。可是剧情并没有着重演绎她是如何通过对项目的了解,去判定高教授的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她是怎么发现高教授的这个项目具有成功的可能性。这些理性思考的镜头一个都没有!然后就不断展现李思雨为了拉投资如何利用认识的人,不仅暗示闺蜜们可以去找身边人打感情牌,还跑去找那个对自己有意的富二代,即便她没有和对方有任何深交的意愿。编剧这个角色有好的想法,可是她没有花笔墨去着重描写这些优秀之处,反而用另外一些难以言喻的表达方式,让这些角色的优点里面总带着缺陷,让观众对于主角的共情逐渐产生距离。
最后,也是我觉得问题最大的一个点,就是编剧没能站在一个思想高点上解读主题。亲爱的自己,理应是学会忠于自己,并且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可是当编剧通过李思雨的嘴来检讨上一段感情时,全然没有反省自己缺乏关心和理解的意思,只是浅薄地归结于爱得不够,然后继续张扬自己跋扈的气性。张芝芝因为孩子忽视了对夫妻感情的经营,但她回首自己家庭失败的原因,也只认为是自己没能更爱自己一些。顾晓菱因为放不下对雷浩文的感情所以选择了不富裕的他,却根本没有解开自己对金钱的执念。陈一鸣直到最后也没有学会更爱自己一些,上一段感情让他遍体鳞伤,于是他吸取“教训”,在新恋情里面变得更加包容。幸好王子茹亏欠了全世界也没亏欠他,只对他一人付出了真心,否则他只会在新恋情里输得更惨。这些人,只能说最终仅仅忠于自己的本心,却没有想过要成长为更好的人。统观全剧只有刘洋真正做到了反省和改变,放下自私自利,学会爱与关心,可惜这种浪子回头的桥段略显俗套。所以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没办法认同剧中人物的无奈,他们的无奈在我眼里是不必要的矫情。也没法同情他们的困境,他们的困境根本是自己胡闹导致的苦果。但我实在很不忿,想要看看结局到底长啥样,好歹为这一个月的鸡飞狗跳给自己一个交代。于是我只能逼着自己专注于人物的故事走向,舔舔主演们的颜值,欣赏他们对戏的理解和设计,看看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但是拒绝吸收剧内透出来的思想讯息。观众在故事当中自有判断,如果观众发现自己的想法没办法通过角色之口说出来,甚至和剧内角色的反思大相径庭时,就会有强烈的排斥感,心情也会不畅快。如果通过一部作品,思想得不到认同,更得不到升华的时候,这部作品对你而言就如同一顿快餐,不要期待营养,随便咂摸个味道就好。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这部剧的同时又深感遗憾。它虽然没有营养,但“味道”真的不错。朱一龙、车晓、阚清子、李泽锋、陈米麒,甚至包括后期才出现几次的陈伟栋演绎的“机器人”何睦,他们都贡献了非常优秀的表演。陈一鸣、王子茹、张芝芝、雷浩文、顾晓菱,还有很多父辈母辈的配角及龙套,每一个人物都立体又灵动。你时而在这个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又在那个人身上感受到自己曾有过的经历。他们一方面美好得让你心生向往,一方面又让你拍腿怒其不争。你会对他们各自的缺点恨得牙痒,又禁不住为他们的可悲可怜落下眼泪。导演丁黑也在其中贡献了非常多的细节把控,演员的很多肢体动作以及很多场景布置都有他指导的痕迹。这是一个很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卡司,他们贡献了许多闪闪发亮的表演,可惜这些星星点点的宝石被杂乱地缝制在一块棉布上,落入了四不像的故事里。
现在市面上可以替代的更加优秀的男女群像作品太多了,比如《三十而已》,比如《都挺好》。如果要看手撕小三,可以找顾佳。要看家庭女性崛起,钟晓芹就是先例。要看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不得不说苏明玉。还有现代感满满的服饰包包,王漫妮和顾佳那里一大堆。王子茹虽然也有很多服化道上的亮点,但毕竟戏份没有那么多。至于哪部剧都被诟病的职场戏,欧美剧里面一抓一大把,犯不着天天在《亲爱的自己》里面找补丁。真要说要说这个剧还有什么特色的看点,大概要属陈一鸣和王子茹这个比较另类的姐弟恋。陈一鸣有超脱于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以及过人的策划能力和金融嗅觉。他有别于玩心未泯的钟晓阳,也不是温暖港湾的石天冬。他既是王子茹生活上的贴心爱人,也是她工作上的左膀右臂。他可以和王子茹平起平坐论时政,也能够轻声细语说情话。最后陈一鸣陪着王子茹面对她破产和批捕的境况,也算是一种悲剧式圆满。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男主人设现实中有吗??? (Cherry)
- 第14集|男主劝女主替坏心眼的竞争对手作证 (可可甜心)
- 顾晓菱这人的魅力是什么? (buymist)
- 这剧可以 (小鱼爱吃猫)
- 李思雨的人物形象自始至终都没被立起来,并且随着矛盾冲突展... (裸奔的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