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浅谈郭麒麟的相声水平
来自:马连良梦露
郭麒麟的相声业务,个人认为,在整个德云社来看算是中等,如果与他同各年龄段比较,说是属于上等也不为过(同年龄段有:张九龄,秦霄贤、王九龙等)。
郭麒麟说相声的优势在于,他的相声审美相对比较正,有自己的语言表演天赋,对场子控制力还算不错(有待进步)
郭麒麟不能算娃娃腿,初中快毕业才正式登台下海,起步不算很早。但是他的基本功训练,是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的。郭德纲在这方面对他要求严格,他为人也算勤恳踏实,所以还不错。
郭麒麟语言表演天赋表现在,他的倒口学的很地道,学东西学的很像,这一点也算是遗传了父亲。
不过,我认为他最大的优势,还是他的审美。相声演员的艺术审美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这个人以后的作品上品不上品,而这个东西的形成,需要演员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文化储备。郭麒麟的学历不高,但是见识在这个年龄段算是很可以了。从他上的各种节目可以看出,他的记忆力、学习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
二来,可能因为他是天津人,熏得早,从小浸泡在后台,耳濡目染,对于什么是好的作品,他有自己的认识。他不管是说相声还是进娱乐圈拍戏都有个优势是,他并不需要依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其他苦出身的师兄弟们仍需要把说相声当个谋生的职业,因而一门心思追求效果的火爆追求红。而郭麒麟可以从容淡定地坚持自己的追求,不断试错,不紧不慢地进步。
说完好的地方,再说业务上的缺点(玻璃心粉丝快快退散,杠就是你对)
郭麒麟和阎鹤祥都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嘴碎、爱跑偏、喜欢在无益于服务表演的地方天马行空,艺术创作不接地气。
阎鹤祥的捧哏能力我认为在社里还是很不错的,但他有时候太爱表现自己,脑子里忽然想到了一句了,话到嘴边不说他就不舒服,却忘记考虑在当时当刻,递话递的合不合时宜。比如北展场托妻献子,在千万不能出人物的关键处他递了句“这老大就该撕嘴”让人摸不着头脑。他原意是影射郭麒麟本人在家里排老大,拿逗哏抓哏。但是郭麒麟此时不接显得尴尬,接了就出了人物,因而这句十分不合时宜,而这种情况挺多。郭麒麟什么话也都爱接,最终俩人越跑越偏,拉拉扯扯,不知所云。
“进击型捧哏”不是好词,子母哏难演,也并不是处处可用。捧哏处处“进击”,其实内行看,就是俩人至少一个不会。有人说,郭麒麟还年轻压不住阎鹤祥,我认为一方面如此,一方面阎鹤祥也有问题。不管怎么样,捧逗双方台上每一句话都要为你的目的服务。更何况,郭麒麟也太爱接一些没用的话,整个叙事节奏就会很乱,导致10成功力的包袱只能发挥出4成。
不过可以看出,这个问题他们也有意识到,去年专场,双方都沉稳了不少。
此外,郭麒麟的创作能力较弱。为何专说郭麒麟,因为相声新作品创作主要还是逗哏。早年郭麒麟的相声里所有包袱以及风格,基本全是以模仿郭德纲为主。无非是加了一些个人特色。
但是严重缺乏生活经历导致他至今不能创作出风格专属于他的经典作品。相声演员最重要的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演真实的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你说的每一话才能让大家相信。“情理之内,意料之外”才能让人真正体会到语言艺术的魅力。《德云一哥》为什么效果好?就是因为这个天然的人物关系令大家相信。目前来说,郭麒麟在这方面欠缺的东西依然是很多的。
其他关于演出上的细节问题,比如语言精炼度(多一个字少一个字的差别,需要对作品细致的打磨),演出的体力以及怎么用嗓(经常演到后面嗓子就哑了,返场状态不好),手每一次拿起来都要有用(经常说着说着手就拿起来了,其他较为成熟的相声演员会很知道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需要有用)等等,也都是需要在演出中注意的地方。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希望他未来多说相声,一场一场和观众们见证他的进步。
(此帖分析的比较浅,目的是增加小组相声含量。理性讨论不许抬杠)
-
念去去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2-02-22 14:00:58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想谈谈周九良 (无名笔记本)
- 出两张北京天桥德云社剧场周六晚场的门票 (豆友IFfDzoOUz8)
- 【出票】 4.13 2张 名流茶馆 (名儿里有范儿)
- 原价出清明假期葫芦相声社的票! (我要赚钱)
- 转周六天津相声票4张 (头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