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
^^
晚明士大夫的奢华 1010213020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林芯 近期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拜读了巫仁恕博士的《品味奢华 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颇有感慨。 在这本书中,巫博士从乘轿、服饰、旅游、家具、饮食等方面作了专题研究。以乘轿文化为例,说明政治权力的操纵与控制,会引导社会大众对物品消费的需求。以服饰消费为例,说明明中期以后平民服饰已发生变革,开始出现流行时尚,与乘轿风尚一样,都反映了相对高速的社会变动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其中还研究了时尚流行的“社会仿效”现象。以旅游文化为探讨对象,主要是想从消费的角度来比较晚明士大夫旅游与大众旅游活动之间的区别,士大夫所倡导的“品位”和大众追求的“娱乐性”之间的差异。以家具为例,观察晚明家具是如何进入商品化的过程,士大夫阶层是怎样参与明式家具的设计和提倡家具消费品位的。饮食文化方面从饮膳书籍与食谱的两条脉络,说明士大夫是如何宣扬自己的饮食品位,着重观察“文人化食谱”对清代士大夫美食文化的影响和延续性。 在明代,一般人乘轿子都是在城市附近,路程都不会太远,稍有资产者一般都是以乘轿子作为交通工具。在形式上轿子分凉轿、暖轿,凉轿多实在春夏季使用,而秋冬季则多是乘暖轿。在明代轿子分为官轿与民轿,高级官员都可以乘官轿,官轿都是四人抬的大轿,一般的民轿除了婚礼用的花轿以外都是二人台的小轿。在明代,乘轿逐渐成为趋势,同时也渐渐的成为一种社会身份、政治权利、政治文化的象征。 服饰不仅仅具有穿着打扮的实用价值,在封建社会还是一个人社会地位、贵贱尊卑的标志,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集中的体现。在明初期,服饰的特征是单调、保守、拘谨、呆板。而自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整个社会风尚开始改变,服饰也开始变得新式。质地由低廉朴素转向高贵华丽,颜色由浅淡单点转向鲜艳多彩,式样由呆板保守转向新奇复杂,激励追求时髦。古代的名人大多是一些士大夫,他们知识渊博,生活上比较考究,往往想方设法追求较多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所以容易引起一般市民的效仿崇尚。 在晚明时期旅游风气可以说是盛极一时,此时旅游对于士大夫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名高之事。从当时的一些士人的诗词中我们便可以看出晚明士大夫喜欢旅游的风气,而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些士大夫出游的地点不外乎名山、大湖和园林三大类,住宿的地方最常见的有酒楼、酒馆、旅馆与寺庙等等。从大量的游记中可以看出,士大夫文人出游一般都会呼朋唤友结伴而行,游伴大多是最深交的朋友以及男性亲属。所以有此可见,旅游在当时社会中还起到了社交的作用。但是与前面所说的轿子一样,旅游的花费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旅游是一种炫耀式的消费,是身份的象征。 明代中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人士大夫的追求逐渐从道德理想转为日常生活。他们致力于缔造闲散雅致的生活,由此他们便开始关注生活细节的艺术化,这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家具。明式家具以优质硬木为主要材料,在明中期以后,更多的以花梨、紫檀等品种为材料。经过文人的积极倡导,这种家具得以迅速蔓延。明式家具是一种简洁、宁静、清秀、自然的美学风格集大成者,正是这种特定的审美理想,使文人士子们不爱金玉之卮,而喜土瓮瓦砚,进而把古雅平淡之美与真善相联,将审美理想导向人格道德的升华。明代文人士大夫对明式家具的发展付出了智慧与才能,做出了具有创造性的非凡贡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最后一个是饮食方面。当时有些士大夫的饮食生活豪奢糜烂,但也有些人在饮食上保持简朴清雅。蟹在晚明是去为文人雅士所追捧,成为珍品。除了对事物的考究,晚明时期的酒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酒是饮食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明是人们饮酒特别讲究环境的选择,找能歌善舞的女妓助酒更是成为一种风尚。此外他们也注重饮酒的氛围,喜欢在饮酒是增加一些助兴的小游戏。另外就是茶文化的发展。明代是中国饮茶史上的重要时期,晚明人多喜爱炒青茶叶,因为它保留了茶原有的特质香气和滋味、茶香的天然与纯真。同时在晚明时期文人们逐渐的使花茶得到了普及。 在本书的》结论》中,巫仁恕先生告诉了我们他写作的目的:从消费看晚明在世界史上的地位;晚明流行时尚与社会仿效的作用;晚明社会变动与“士商竞合”的关系;研究晚明士大夫的消费文化与身份认同;探讨“消费”观在中国史上的定位。 在我看来,所谓的奢华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物质上的享受。因此,对于晚明时期士大夫的生活我无法持赞同的态度。但是,他们的行为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的正面作用是不可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