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关于安藤
来自:苏七七
安藤的旅行 书名:《安藤忠雄 都市彷徨》 作者:安藤忠雄 译者:谢宗哲 出版:文筑国际出品 宁波出版社出版 书的第一句话是:“旅行,造就了人。”因此这本《都市彷徨》,不只是安藤忠雄的一本游记,他的主体性太强大了,眼前的风物与建筑,迅速被理解与消化,成为“安藤”的一部分,以至于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建筑,——都依然还只是配角,读这本书,读到的是一个鲜明的,强大的人,他的思想,他的观念。 “所谓建筑,如果仅从图纸,照片或语汇这些二维的角度上进行描述,是无法了解它的全部的。随时间的改变而移动的光影,吹过的风所携带的味道,建筑中人们的交流声。在周边漂浮的空气给肌肤带来的触感……除非亲自前往现场,使用人的手足乃至全身的感官与灵性来体悟与感悟,似乎并没有其他的办法。”而到了现场,建筑也依然不是全部。安藤忠雄花在写具体建筑上的笔墨实在不多,更完全没有专业上的分析。他青年时立志成为一个建筑师后,在世界各地游历,真正成形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与审美观,视野与思路。——安藤鲜明的自我与立场,给了所有的旅行一个隐在的目的地:他是一个建筑师,一个日本建筑师。这个隐藏的目的地,使得旅行不至于带上虚无主义的漂浮色彩,并且更富于成效一些。他是一个生命如此强悍的人,“紧张与不安中,一个人迷失在不知名的地方,因为孤独而感到严苛,迷惘,甚至不知所措。但是总能从中找到一条出路,顺利地全身而退,并继续迈向下一个旅程。” 在安藤忠雄的文章里,能见到他对“生活”——一种本初的,质朴的,混乱的生活场景的喜爱。比如越南顺化:“人们沿着河岸聚集,在河里沐浴,淘米,洗涤,甚至排泄,简直就像是和河成为一体般地生活着。这条河缓缓地流着,最深的地方也不过一点五米,看起来仿佛是静止的模样。那和同样称之为水都的威尼斯的水是不同的。”而在威尼斯的狭小巷道中行走时,他也想着:“随着只追求明朗,痛快的现代化都市,舍弃像威尼斯那样如迷宫的羊肠小径,整个社会也跟着排除复杂与灰暗的部分,现在那份真正能够赋予人类生命深度所必要的矛盾与徘徊正在不断地流失。这么一来,人类的文化与精神得以寄居的缝隙空间,究竟要何去何从呢?” 但如果对照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与美学风格,却会觉得他虽然理解着顺化与威尼斯之美,痛惜着那个“复杂与灰暗”的世界在慢慢消失,但他自身,却还是何等的简净,这种简净,除了来自日本的文化传统,又何尝不是现代主义风格的渗透?在《迈向形态的极限》中,他写到方塔纳的绘画与震教教派,“以极限的状态在摸索创作着的人们最终形成的一种极致造型”,这样的东西,才与他自身的性情更接近,“在不安与紧张中摸索创造”出,一种蒙德里安式的均衡与美感。 安藤忠雄的现代性,常常被他的民族气质掩盖了。但这个在欧洲看过许许多建筑,算是读了一部在场的建筑史而慢慢形成自己的建筑师,还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他能带来让人惊叹与沉迷的光和影的变化,但“复杂与灰暗”,不是一座建筑能带来的,它们是时间的产物。而一座好建筑,也许能够与时间,相看两不厌。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刺槐树 (Aveline)
- 我,是一切的根源。 (二部半)
- 《瞎子》 (月亮鎖骨)
- 分享: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保罗·策兰:从存在到他者 (子健)
- 《春山集》(诗选7首) (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