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物入微(仅供参考)
来自:Woooo
首先是值得参考的两本书。
一、对象
一种物质资料:椅子、糖、茶等等。
二、提问的方式
为什么我们感到屈腿而坐是不“舒服”的?为什么我们会喜欢“甜味”?茶的“清韵”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三、思考的路径
1.正向思考:某物的产生/传入依次带来的影响
高足桌子的相应产生→餐具变得玲珑精巧→“ 分餐制”转变为“合餐制”→“亲疏”“肮脏”和”舒适感”相关的体验的产生…… 帝王与臣子相对跪坐议事→帝王坐在椅子上而臣子跪服→下行到官民、父子之间→跪具有在地位上臣服的意义→强化皇权思想、官本位思想……
2.逆向思考:关于某物,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概念?
糖的出现,似乎没有椅子那样明显的连锁反应,我们更容易想到的是既有的结果——为什么现在我们会喜欢甜味?
西敏司的《甜与权力》回答了这个问题。用糖来满足广泛的、也许可以说是人类普世的对甜味的偏好,这其实是在欧洲的政治力量、军事力量和经济动力开始改变世界时,依照欧洲的口味标准而被确立的。
而当我们追溯到这一点的时候,再次正向地思考就会变得更容易:我们会发现这样的链条,比如:
制糖术困难、欧洲缺少甘蔗产地→糖成为精英的产品→(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崛起)吃糖成为潮流→白糖供不应求→增加对奴隶的需求→导致三角贸易
四、搜集资料
1.说出来有些low,但对我来说,第一步是在搜索引擎搜索这样一些关键词,以糖为例,我输入了:
① 纵向的发展历程:发展史/历史/传入/产生……
②与社会文化的联系:文化/内涵/影响/消费/生产/变化……

2.在这些科普性的梳理中我们可以找到他们思考的一些角度,以及它们的参考文献。
比如,糖与权力、糖与佛教,这些我未曾料到的角度会进入我的视野,而这些关键词,再在cnki与读秀搜索便能够得到更多的相关论文与专著,也可以因此收获更多参考文献……
比如针对糖,《甜与权力》《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等书就能够为我们提供参考。
总而言之,这样的搜集是一个持续的爬梳与辐射的过程,我们能够接触到的过往研究不断扩大。
当然,我们只是在玩豆瓣小组,而不是在做学术研究,其实,也不必太过纠结,在这探索的过程中找到智识的趣味应该是更加重要的。
3.原始文献的搜集
锁定一个物后围绕它形成一个个概念簇,例如糖在历史上还被称为:蜜、 饴 、 饧 等,下分又有沙糖、砂糖、乳糖、冰糖…它的原材料甘蔗,它被加工为麦芽糖、巧克力,等等。我们需要的是在各数据库中翻捡相关材料。
当然,还是像前面说的,这只是一个豆瓣小组,并不强迫大家做什么,寻找原始文献有没有必要,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为什么看到可爱的事物会有种想捏/咬/虐待的冲动 (无🌧️子)
- 从古至今洗洁频率的改变 (冬天最好的橙子)
- 提问:空间转换障碍?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很难适应环境。 (🧘)
- 😁 (印洋👿)
- 疫情如何改变感觉 (徐无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