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志》纂修探踪 黄继澍
HUAIHAI(数字让人清醒)
<潮州志>纂修探踪 1946年7月至1949年8月这3年间,年仅30岁左右的饶宗颐总纂记述原潮州府范围的《潮州志》,完稿时全志定30门50册约10000面。但正式出版发行的仅15门20册约2800面,且无卷首无卷末,余稿散佚,读者对原系卷帙浩繁的名志仅见一斑而未知全貌,老天有负饶先生苦心。笔者近幸得阅览当年修志档案,对修志过程略有所知,现就档案并参考有关资料,将修志过程辑录于后,以飨读者。 抗战胜利后,潮汕经济有些复苏,社会暂时稳定。民国35年(1946)3月16日,郑绍玄正式就任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4月29日,第五区年度行政会议决定:“鉴于修志之不容缓,爰提议编纂潮州新志一案,经会议一致通过,并定于七月一日成立潮州修志委员会,推郑绍玄为主任委员,负责修志事宜。”5月23日,区公署以教社字第256号文呈报省政府,此后着手做准备工作。6月3日,已初步拟好修志委员会名单、进行步骤及经费编制。7月1日,成立潮州修志委员会,决定聘两广监察使刘侯武的秘书、南华学院教授兼文史系主任饶宗颐为副主任委员兼总纂,并于7月10日由郑绍玄发出聘函。7月29日,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指令:“关于编修潮州府志暨筹印先正丛书一节准予备案,书成后,应备检一部呈缴备查。”至此,可以说《潮州志》编修工作已正式开始。 ' 饶宗颐主纂的《潮州志》,其组织机构,篇目设置、资料征集、编写分工,经费筹措,印刷发行,事事都是创举。对于时隔近60年的今天的修志工作,仍是很可借鉴的典范。 志书名称:因以原潮州府范围(包括1914改名潮安的海阳、饶平、澄海、潮阳、揭阳、普宁、惠来、丰顺、大埔等9县及行政区划调整以后从中划出产生的南澳县、汕头市、南山管理局,共10县1市1局)的区域修志,初定名《潮州府志》,后认为不妥,议改为《潮州新志》、《潮州初志》或《潮州志》,最终定为《潮州志》。 志馆地址:潮州修志馆初设于潮安县专署内,1946年11月因考虑汕头已是交通中心,改迁至汕头市同益后路6号,后又迁至汕头市民生路7号。 组织机构:在广东省政府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下,设潮州修志委员会和潮州修志编纂委员会。 潮州修志委员会:聘邹海滨、刘侯武、罗卓英、萧吉珊、陈绍贤、温丹铭为顾问。设主任委员1名,初由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郑绍玄任,郑卸任后,由退居的原两广监察察使、潮阳人刘侯武任;副主任委员1名,一直由饶宗颐先生任;委员会由各县市局政要及硕彦鸿儒共100多人组成。如潮安县有朱宗海、张茂上、王雨若、陈素、黄锡雄、石铭吾、张美淦、李应兆、钟勃、詹昭清、王显诏、杨睿聪、翁子光、许成业、戴仙俦、蔡起贤、郑雪耘、吴楚碧、林祖泽、杨寿楠等。 潮州修志编纂委员会:初组建时有总纂饶宗颐,分纂温丹铭、蔡起贤、翁子光、林超、王荣、王浩真、谢礼智、李梦生、苏乾英、饶聘伊、吴楚碧、余声、陈森佑、林建中、袁中希、释宽、吴双玉、温克中、林德侯等,这些都是当时潮汕的硕彦鸿儒,如温丹铭先生系原广东通志馆主任,林超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吴楚碧系前国会议员、翁子光系原大埔县县长、苏乾英系国立暨南大学教授、王荣系珠江水利局水文站站长、释宽系广州六榕寺及潮州开元寺主持,他们负责自熟悉编纂项目的编写工作。工作人员有:秘书蔡起贤,绘图员许虞,书记杜国平、林幼史,公役苏开平。在编修过程中又因情况变化改聘一些分纂,如增加萧遥天、李明、方达聪、杨世泽、林适民、黄仲渠、刘陶天、陈学儒等,并聘陈恺、罗开富、罗来兴、杨金书、翟肇庄等为特约编纂。 篇目设置:初拟为30门,分别是疆域图说、大事记、沿革、民族、户口、地质土壤、气候、山川、古迹、物产、政治、兵防、实业、财赋、交通、建置、侨务、水利、教育、社会、宗教、民俗、方言、艺文、金石、人物、文徵、丛谈、叙录、刊误。 至民国38年(1949)3月24日出版时,由潮州修志委员会主任刘侯武、副主任饶宗颐报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的《潮州志》样本中的总目定为:卷首:序、述例、纂修题名、地图、全志总目、引用书目;本志:沿革志、大事志、疆域乡村志、气候志、地质土壤志、山川志(地形水文附)、古迹志、物产志、民族志、户口志、方言志、政治志(职官表附)、交通志、教育志、兵防志、财赋志、实业志、水利志、建置志、社会志、侨况志、风俗志、戏剧音乐志、宗教志、金石志、艺文志、宦绩志、人物志(选举表、仕宦表附)、丛谈、叙录;志末:修志经过。 而1949至1950年正式出版刊印发行的15门20册部分,篇目又出现了一些变化。如“疆域乡村志”仅为“疆域志”,“地质土壤志”仅为“地质志”,“水利志”改为“水文志”,“职官表”独立定为“职官志”等。 兼负编务:编辑出版潮州先正丛书,并在《岭东民国日报》上出版《方志旬刊》(至第31期起改在《大光报》上出版《方志周刊》)。 编修进程:潮州修志委员会成立之后,即以饶宗颐为主纂,延聘硕彦鸿儒组成编写班子,并根据篇目设置,拟定分纂。8月底,由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修志委员会主任郑绍玄,分别发出聘书。按民国35年(1936)行政会议决定,志书应于翌年6月完稿。至民国36年(1937)6月,已完稿仅有疆域图说、沿革、民族、户口、地质土壤、交通、方言、宦绩、丛谈、叙录等10门,占全志的三分之一。但因经费拮据,职员薪金及编纂稿费未能如期给付。 民国37年(1948)3月11日,修志委员会向督察专员公署报告称:“全志三十部门,广延专家从事编纂。匝岁以来,成稿三分之二,都二百余万言,更假以一载之功,可以观成。” 民国38年(1949)3月,修志委员会向督察专员公署报告称:“各部门先后成稿,决定本春付梓,估计全书印行二千部,以时价计算约需港币十余万元。现本会除分别函请各界人士踊跃认购外,谨奉样本一册呈请钧署察核,准予令饬所属各县市局政府转饬各区乡公所学校分别定购(每单位最少认购一部),俾集腋成裘,早付剞劂,以竟全功,实感公便。”同时修志馆还向社会发出《潮州志发售预约简章》称:“本志以仿宋字体精印线装连史纸八开本,分订50册,共5000页10000面,外附精制地图一册(包括州图及各县分图等)。本书定价港币二百元,预约作八折计算折实一百六十元。”可说饶宗颐先生的苦心应已结成甜果了。 然而由于时局变迁,《潮州志》终于未能全书印行,至1950年,仅出版15门20册,且无卷首,无目录,人们无法了解该志全貌。连请叶恭绰先生撰写的序,几十年后才能见到。 近得饶老首肯并直接指导,我们拟翻印《潮州志》原出版的20册,另征到民族志、音乐戏剧志、风俗志、山川志、方言志(部分)及工业志(草稿)等稿件编辑排版,并编好卷首,写好修志经过,力求补20世纪40年代之遗憾。现虽尚未能见《潮州志》全貌,但已能较全面认识《潮州志》。希望知情者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潮州志》的资料与信息,使这次翻印工作做得更加完满,当无限感激。(黄继澍) 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swnews/2004-07/14/content_2491447.htm ---------------------- 《潮州志》是一部很好的书。1949年出版全书未能出齐,2005年重刊,加入了之前未出版的民族志、音乐戏剧志、风俗志、山川志、方言志(部分)及工业志(草稿)等内容。 1949年版 潮州志下载地址: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220832.html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汕头图书馆藏地方图书索引 (HUAIHAI)
- 1947年 最新汕头一览 曾景辉 (HUAIHAI)
- 已租到房,勿扰|想找个汕头市濠江区达濠一房一厅或者大单间... (.....)
- 从潮汕高铁站怎么去达濠 (大熊猫是熊熊啊)
- 《潮州府志》周硕勋 全文下载 PDF (HUAI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