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十六声》——孟晖的美丽与哀愁
来自:秋雨纤云(晴耕雨读)
孟晖本来就是三联书店的编辑。一两年前,看见《读书》上面有关于古代熏香用品的考证文章,文采和理据都斐然,行文典雅,通俗晓畅,又暗藏着调侃。 文章署名“永宁”。很让我揣测了一阵:读起来像是爱新觉罗的家族子弟,介于中性的名字,分不出性别倾向和年龄。作者用那种文人特有的皮里阳秋的幽默,调侃女性,也调侃男性。 后来又陆续看到“永宁”的文章,命题不拘朝代,但一脉相承的温雅作派,潇洒有六朝魏晋遗风。令我总好奇,这“永宁”的神秘身份。 这样的学识渊博,又一门心思研究得这样深入,当代中青年作家里面,似也不多见。又因为文风丝毫不觉古板枯涩,若说作者是耄耋老人,也不太像。 直到看到了孟晖的《花间十六声》,里面就有《读书》里面“永宁”的文章,一字不差,这才恍然大悟:“永宁”原是她的笔名啊。她原来是达斡尔族,怪不得笔名也不像汉人。60年代出生。在中央美院念过美术史,在法国留过学,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工作过,现在是北京三联书店编辑。 美术史原来是她的专业强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她的文章,对古代文化服侍的了解会如此深入而细致,甚至为文章配的插图,精美雅致,都是历代画作的真品。 《花间十六声》,以《花间集》这本唱词选本作为线索,参照了晚唐、五代、宋词中的物件,以绘画、壁画、饰品为补充,探究了一千多年前古代人们生活的种种细节。 比如,她说,古代的气候温和宜人,到了什么程度呢?那时候北方的人们,冬天修建一个“暖阁”,竟然是用纸糊的,而且觉得非常温暖!白居易就干过这种事,他还曾经为此事赋诗一首,有诗为证。 等等。 读这本书,就像是冬天早上窝在暖烘烘的床上赖床,或者夏天在明月高悬的湖边乘风纳凉,充满了幸福感。 感触最多的还是对古人生活的艳羡。看看老祖宗过的神仙日子,太令人悠然神往了。那才叫生活嘛。 她写的《潘金莲的发型》、《画堂香事》,也是极有意思的书。庄秋水的《更衣记》,也有异曲同工的妙处,号称是北大才女,书也挺有意思。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孟晖。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重读《盂兰变》,自绘插图以自娱(献丑了) (荨麻豌豆)
- 孟晖:中国式生活 (海勒水)
- 孟晖谈《盂兰变》及物质文化研究 (阿弥)
- 孟晖:从满池娇并头莲汤到清汤荷花莲蓬鸡 (阿弥)
- 如何在迪拜温习宋朝的香氛 |孟晖讲座报名 (阿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