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转)

无心

来自:无心 管理员
2007-09-22 13:42:55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无心

    无心 管理员 楼主 2007-09-22 13:43:54

    西方史学史(2)现代英国史学

    近百年以来,尤其是20世纪以后英国的史学界发生革命性变化,最主要就是专业的历史学逐渐形成。在19世纪80年代前,英国的历史编写多半是文学家干的事情,1866年才创办专业性权威性的历史杂志《英国历史评论》. 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世界的变革对英国历史学家的史学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传统的历史科学的渗透,新学科新领域新方法很多。这个时候,令人注意的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用群体得优势对现代西方史学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讲就是法国年鉴史学派美国的社会科学史学派相提并论的。 现代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派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屈威廉(1876-1962)他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曾是英国史学中“剑桥学派”的祖师阿克顿的学生。他的著作很多,《19世纪英国史》《英国史》《英国社会史》等。 屈威廉的史学思想有明显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色彩。他继承的是19世纪辉哥党人的史学传统。他认为历史不同于自然科学,它没有实用价值,也不能得出普遍适用的因果规律。但是他十分强调历史的教育作用。他就说:“它的真正的价值是教育方面的。它能够使人们回想过去,从而教育人们的心智。” 至于说到历史的任务,他认为是三种:科学的,想象的和文学的。那么历史研究就是三个步骤:首先是积累资料和检验证据(科学的)其次是在史料研究的基础上,对问题做推测和概括(想象的)再次是吸引和教育同胞的形式把科研成果发表出来(文学的) 在论及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问题,他采取是模棱两可的态度。 总体而言是他的史学思想是复杂而又充满悖论的。20世纪30年代前后自由史学派受到冲击,保守派史学开始长大。保守派还是在自由派内部出现的,但是保守子英国不是一个贬义词。 纳米儿(1886-1960)是这一派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在外交部任过职。最后在曼彻斯特大学做教授,他研究的领域是政治史,他纂修了大量的18世纪到二战时的欧洲政治史的著作,并创立一个新学派—批判学派,他的主要著作是《知识界革命》《外交序曲:1938-1939》《权力的抉择》《议会史》等 作为20世纪英国史学界的权威他的建树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批判了英国史坛的辉格自由派的观点,确立了“学术上的托利主义”。1929年他的《乔治三世在位期间的政治结构》问世,在这本书他剖析了18世纪英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的时段-1760年的政治史,研究了当时的英国选举制度国会和内阁的成分及其活动,有力的批驳了自由派史学家的观点:18世纪两党制的形成是辉格党反对国王反对王室同盟的结果。他还否定了乔治三世在1760年实现个人统治排斥国会领导地位的武断的结论。他力图证明在18世纪英国的历史舞台上活动的是两个松散的政治联盟他们没有任何纲领,其唯一的动机就是争夺优厚的职位而已,同现代意义的政党是不同的。纳米尔就是想在史学上树立托利保守派的观点,因而否认历史中的激烈的变革,强调历史的继承性与18世纪的英国政治制度的长期稳定性的观点。 纳米尔在史学方法的创造是:“集体传记法”就是通过研究历史过程的参加者的人物传记来分析这一进程,与传统的区别在于:关注群体(实质是指英国国会的一些普通的议员强调研究这些人的背景来探索政治家在言论背后的真正动机)。 另外这个学派还有赫伯特。巴特菲尔德,他的著作有《辉格党的历史观》《历史学的起源》《基督教和历史》等。还有一个人大家一定知道也是这个学派的,他就是丘吉尔,这位写了《英语国家史略》和二战回忆录。工党史学在20世纪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科尔(1889-1959)他也是在牛津大学毕业,还参加费边研究部,1939年成为费边社领导人之一。他还是基尔特社会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一,1944年以后在牛津大学任教,桃李满天下。主要著作是《社会主义思想史》《工党历史》《英国人民》《战后英国状况》《英国近代史》《阶级结构研究》《费边社会主义》等。 科尔在政治上属于工党左翼,因此他用工党右翼矛盾很大。他不否认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异与事实上不平等状况。在他看来由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人类社会必然会从资本主义过度到社会主义,但是这样的过度在各国的特点不一样,在英国他主张社会主义政党应争取议会的多数并不失时机的推行社会主义政策,就是和平过度。他的工运史观就是指出现代工人运动的发生是同产业革命紧密联系的。他对英国工运史是三个阶段的理论,但是3我国史学界说他还不是真正马克思工运观而是工党的工运观。 此外还有一个托尼(1880-1962)他也是对平等的鼓吹对资本主义制度罪恶的谴责。在学术上他是英国16世纪经济研究学派的创始人,写的有《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16世纪的土地问题》等。 历史一词的意思要做出划分:第一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是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第一可以说成人类历史实际发生的事情也就是人类历史的客观进程第二是指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也就是说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所做的一种记述或研究。以前的历史往往注意前者而到20世纪则转向后者,就是对历史学本身做出的反思。 首先要说的是古奇这个人(1873-1968)这位在伦敦大学剑桥大学都学习过,毕业后去柏林和巴黎留学,受到兰克学派的影响。他回国以后成了两栖动物,看来海龟就是好呀。他做过国会议员,主编过自由党的月刊《当代评论》还做过英国历史协会主席,英国和平理事会主席,他的著作主要有《德国和法国革命》《当代欧洲史》《17世纪英国的民主思想》《战后英国的对外政策》等还主编过《剑桥英国外交政策史》等。但是这位最著名的是《19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这部是一部经典的西方史学史的名著。这部书的特点是:其一他是对19世纪西方史学史的系统总结。这一点做的很不错。其二它是英国自由主义史学思想与德国兰克学术的融合。这位兄弟很相信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思想传统。他一直是说史学要保持公平。 另外一个就是卡尔(1892-1982)早年这位学习在伦敦大学的泰勒学院和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这位也是搞政治的,他擅长国际关系史苏俄史主要著作是《苏俄史:布尔什维克革命》《从拿破仑到斯大林及其它论文》等。这位开了一个讲座,后来集结为《历史是什么》这本书主要阐述历史的科学性质。这本书在他的与1903年演讲结束语是“历史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在这半个世纪,有科林伍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他对这个很不屑一顾。他的努力在于“促进对科学家们与历史学家们之间的目标的同一性的更深刻的理解” 卡尔认为历史的科学有赖于历史的价值。 至于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事实?这简直是口水战。在这个问题上,卡尔是全部反对。他以为历史学家既不是他的事实的卑贱的奴隶也不是那些事实的暴虐专制的主人。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有来有往的关系。 由此可见卡尔对于“什么是历史?”的回答是“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 在卡尔的历史观念有一个观念很突出,就是他对人类社会进步所持的乐观主义信念和历史不断进步的观念。 下面介绍一个巴勒克拉夫这位兄弟。巴勒克拉夫这位最主要的是《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他是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所做的。在这部书中,他对现代西方史学做出了理论上的回顾与反思。他分析在20世纪上半叶历史学家在方法论和理论观点方面还是依靠19世纪末期的老一辈历史学家,并保持着连续的传统同时历史学的专业化也在不断增强,因此不能低估西方传统史学的成就。但是历史学家的怀疑还是增强了。他们不满传统史学所抱有的进步的信念,对政治史开始转换,转变成社会文化思想和心理等方面。总之阿克顿在20世纪的《剑桥近代史》的信心和目的,经过半个世纪的激烈动荡后已经化为乌有了。他在论及历史学的变化时候认为有一个突出的因素就是德国的历史主义思想学派对西方的影响。并且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学的影响。那么他的要点是什么呢?一是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他认为当前史学的发展趋势主要特征是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而50年代前后的新史学其主要的动力也是来自社会科学。二战前,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是有共同目标的,后来因为德国历史主义的影响两者反目成仇,直到二战后才重新结合,于是出现了历史学的计量化。第二是对年鉴史学派做出高度的评价。第三就是历史学家的视野开阔了出现全球性的观点。第四是重视历史研究工作的组织对当代史学研究的重要性。 史学研究的新方向。二战以后英国地位的下降使历史学家社会历史观的深刻变化,传统史学由于过多的关注事件和政治太偏重于描述少数“精英人物”的活动,而显得狭隘。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历史学家从相关的学科借用理论概念与研究方法从而为历史学家开拓史学领域,深化历史观念,寻求新的技术方法提供了可能性。此外还有法国年鉴学派对英国史学也发生重大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是历史人口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人口学是受法国历史人口学派直接推动而发展起来的。历史人口学新方法论的奠基归功于法国学者路易亨利,他于1956年提出“家庭重建法”从1959年开始首次使用这样的方法《诺曼底教区克卢莱的人口》。1964年剑桥大学成立专门的研究英国历史人口学的研究中心“人口史和社会结构研究组”。英国的人口资源是得天独厚的。在剑桥学派的人口史家看来,历史人口学的目的在于是通过计量研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动情况做计量统计与分析,这是基础。二是通过这样的研究力图重现有关人口数量出生情况婚姻状况和死亡人数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三是通过这样的研究与统计构建一幅社会结构的解剖图式。他们希望用这样的分析说明前工业社会停滞的社会原因和工业开始发展的社会原因。他们还用了倒推法。 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个史学群体,最早是20-30世纪出现的,以莫尔顿《人民英国史》为代表。二战以后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算是发展壮大,1952年《过去与现在》杂志的创刊成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和其他进步史家的共同阵地。他们明确的提出“自下向上看”的史学信条,而与西方传统史学划清界限。从学科角度而言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也称新社会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莫里斯。多布,《资本主义发展研究》等克里斯托弗。希尔《革命世纪》《天翻地覆》等罗德尼。希尔顿《囚徒之释》雷蒙德。威廉斯《持久革命》等。 最主要的是霍布斯刨姆和汤普逊为主。霍布斯刨姆的是新社会史,他在中国最出名的还是《革命时代》《资本时代》《帝国时代》《极端时代》等。他的最主要的观点是:新社会史应当成为一门把各种分析与概念加以综合而溶于一炉的科学,新社会史不是某一两门学科的补充,也不是某一两门学科的综合或跨学科的研究,从根本来说:“社会的历史是历史”它所研究的是人类发展进程的总体性社会。并且他人物新社会史需要构建自己的方法论体系。他们笔下的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人人,而是同整个动态世界密切联系且分属各个阶级与社会集团。也就是置于真个股社会发展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的具体的人,他们关注的是最普通的人。他主张把历史学视为主体而把其他社会科学的成果视为历史研究的配件,但是他也主张模式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玄谈。他还捍卫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就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回到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是他的道路。 汤普逊的是“文化马克思主义”他主要著作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理论的贫困》《约定俗成》等,最著名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这本书叙述看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阶级的情况,主要是三个部分。自由之树,亚当的灾祸和工人阶级的崛起。他的著作更着力于从传统,道德,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分析。他认为“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把经历和意识的材料中彼此分离和看上去无联系的一些事情统一起来。因此阶级是历史进程发生的某种关系。”他又认为阶级的出现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历史过程一种人与人相互关系的产物。这样就会许多正统的马克思者关于阶级的观点是相悖的。他觉得是前资本主义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作为一种文化的变化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变化。他的书在我国史学家评价甚高。

  • 无心

    无心 管理员 楼主 2007-09-22 13:44:29

    现代西方史学史(3)法国史学史

    现代法国史学生机勃勃气象万千,这首先表现在年鉴学派的创立和发展。1929年在法国边陲地区一所大学里创办了一份新杂志《经济与社会史年鉴》,年鉴学派因此得名。年鉴学派开拓了西方史学的新方向,他们试图糅合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对历史进行总体的研究。半个世纪过去了,年鉴学派的影响与日俱增。 其次是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大更新,一是历史时段的划分,即把历史时间划分为短时段中时段长时段特别是强调长时段是把握和认识历史的关键。二是问题史学,就是历史研究要从问题出发通过历史来认识问题,它突出了历史学家认识主体的作用强调了史学与其他各门学科平等而独立的地位。三是跨学科研究,即与各门社会科学对话和交流,注重多层次综合地把握和揭示历史进程。四是总体史的研究即研究由经济政治文化等系统构成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总体史,而各种专史只有从总体出发才能把握和全面认识。五是计量分析。 法国最著名的是年鉴学派。总体史在法国是有渊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的法国史学家波贝利尼埃尔首先明确提出“总体的历史”。伏尔泰为现代新史学画好了蓝图。他在《关于历史的新知识》及说探求人的各个方面的历史。从某种意义来讲布罗代尔的《地中海》和《15-0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也是伏尔泰的翻版。19世纪上半叶,夏多布里昂和基佐进一步发挥了总体史的思想,夏多布里昂的《历史研究》是不所不包的。基佐的也是这样。到了米细勒那里他的总体思想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他认为历史是以往全部生活的再现:研究历史不应该仅在表面。他说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问,研究历史不应局限在帝王将相的活动,应考察历史的主人的生活。并且他扩大了研究的范围。 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理论家波丹最早系统地分析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他的理论被孟德斯鸠发展为”地理环境决定论“,这就对年鉴学派产生;很大的影响。 年鉴学派根据自然因素考察人的生活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仅扎根于悠久的传统,而且直接受到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德。拉布拉什为代表的人文地理学派的影响。他认为地理学应研究各种现象的因果关系,人的生活方式不只是地理环境主宰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心理等许多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 就年鉴学派重视心理状态和精神事实来说费富尔开创的法国心理历史学的基础不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原理,而是法国的史学传统。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史学家就开始对民族心理集体精神状态的研究,此后博绪埃在《世界通史》虽然仍然用神意解释历史但是却是注重民族的精神或时代精神的进步。到了启蒙时代人类精神进步成了历史研究的主题。伏尔泰首次把人类精神进步放在首要地位。19世纪以米细勒为代表的法国史学家又进一步推动人的内心生活和精神状态的研究。构成法国心理历史学理论基础还有心理学家的著作,如夏尔。布隆代尔的《集体心理学导论》等等。 年鉴学派还受到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贝尔的综合研究,西米昂的价格工资研究和拉布拉什的地理学研究还有马克思《资本论》等。 年鉴学派在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伏尔泰。伏尔泰主张历史不应当是君主和伟人的历史,而应当是所有人的历史。他的《路易十四时代》是近代西方第一部文化史著作。19世纪上半期的历史学家基佐对年鉴学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认为历史研究的对象应当是人类过去的文明,这文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9世纪中期的法国史学家米什列在《法兰西史》序言中指出,传统的由杰出人物组成的历史有两大主题:第一,在物质方面,它只看到人的出身和地位,看不到地理、气候。食物、人的影响;第二,在精神方面,它只谈君主和政治行为,而忽视了观念、习俗以及民族灵魂的内在作用。在米什列之后,还有一个提倡新史学的法国学者西米昂。他在《历史方法与社会科学》一文中指出,历史学要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史学的三个偶像。一是政治偶像,就是把研究重点放在政治事件上,夸大战争等政治因素的重要性。二是个人偶像,即孤立地描写某个历史人物,而不把历史人物同当时的制度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三是年表偶像,即喜欢把历史事件按年表排列,不去对典型事实进行分析。西米昂这一反传统史学的呼声,在当时法国的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但是对年鉴学派影响最大的当推法国历史学家亨利·贝尔(1871—1954)。贝尔于1900年创办了《历史综合评论》杂志,并在这个杂志上表明了如下一些史学观点:主张拓宽历史研究的领域,历史学家不仅要注意政治史、军事史,也要注意社会其他方面的历史。他提倡历史学家打破过分专门化所造成的历史研究的狭隘性,主动同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运用历史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解释历史。他还坚持史学研究必须依靠理论的指导。他认为理论指导是历史学获得科学性的前提。亨利·贝尔的史学观点后来得到了年鉴学派的高度评价。有人甚至把贝尔看成是年鉴学派的真正奠基人。《历史综合评论》还直接培养了年鉴学派的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的第一代人物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克就曾于1907年和1912年先后参加了《历史综合评论》的编辑工作。亨利·贝尔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这一步无疑是不大胆的,他只是梦想把历史学同社会学结合起来,而对经济学却一无所知。这一遗留工作正是由吕·费弗尔和马·布洛克完成的。1929年,费弗尔和布洛克退出了《历史综合评论》编辑部,联合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从此开创了一个与传统史学截然不同的新史学流派──年鉴学派。 年鉴学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29年一1945年,第二阶段从1945年一1968年,第三阶段从1968年至今。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克是第一阶段年鉴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费弗尔(1878—1956)生于法国洛林地区南锡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02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11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费弗尔的主要著作有《腓力二世与孔德省:政治、宗教和社会史研究》、《地理历史学导论》、《马丁·路德:一种命运》、《16世纪的不信神问题:拉伯雷的宗教》。除此之外,费弗尔还出版了一本论文集,名为《为历史而战斗》,其中汇集了他1929年后在年鉴杂志上发表的大量关于史学理论的文章,全面系统地表达了年鉴学派的观点。布洛克(1886—1944)出生于法国里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8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在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曾长期在斯特拉斯堡大学担任中世纪史教授。布洛克的主要历史著作有《创造奇迹的国王们》、《欧洲社会历史的比较研究》、《法国农村史的独特性质》、《封建社会》。此外布洛克还有一本历史理论方面的著作《为历史而辩护:历史学家的职责》。年鉴学派第一代学者的历史研究有五个特点:一是提倡总体历史学,把研究的触角伸人到人类历史的每一个细节;二是提倡对历史学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广泛应用历史学方法以外的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方法和比较方法,并注意开拓史料的来源;三是对经济史、社会史和心理史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中经济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发;四是强调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历史学家不断进取的精神;五是用问题史学代替传统的叙述史学,所谓问题史学即不是让史料自己说话,而是史学家带着现实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也由描述转向解释和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年鉴学派进人其发展的第二阶段。其标志是原来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改名为《经济、社会与文明年鉴》,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费尔南德·布罗代尔。布罗代尔(1902—1985)生于法国东部的农村,20岁大学毕业后被派往阿尔及利亚一所中学教书,1935年又到巴西圣保罗大学任教。1947年,布罗代尔接替费弗尔任年鉴杂志主编。布罗代尔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地中海与腓力浦二世时期(1551—1598)的地中海世界》。该书的出版在年鉴学派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写地中海地区10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包括山脉、平原、海岸、岛屿、气候、城市、交通等,力图说明地理与历史、空间与时间的辩证关系;第二部分主要研究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包括人口、劳动力、货币流通、物价、商业、财政。交通、人民生活、宗教等;第三部分涉及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政治、军事史,主要描述土耳其和西班牙两大帝国争霸地中海的过程。显然,布罗代尔的地中海具有与传统史学不同的鲜明特色,这就是他力图把16世纪西班牙国王腓力浦二世在位时期的地中海世界作为一个密切相联的整体加以考察,而社会、文化和经济则随着漫长的历史缓缓的流动,传统的政治事件和军事冲突似乎对局部历史并不发生根本的影响。布罗代尔的这种写作方式,深刻反映了他的历史观,这就是长时段的理论。 1958年,布罗代尔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题为《历史与社会科学:长时段》,全面阐述了他的长时段历史观。他认为,历史学所以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主要体现在时间概念上。历史时间就像电波一样,有短波、中波和长波之分,布罗代尔分别称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所谓短时段,也叫事件或政治时间,主要是历史上突发的现象,如革命、战争。地震等等;所谓中时段,也叫局势或社会时间,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形成一定周期和结构的现象,如人口的消长、物价的升降、生产的增减;所谓长时段,也叫结构或自然时间,主要指历史上在几个世纪中长期不变和变化极慢的现象,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等。他认为短时段现象只构成了历史的表面层次,它转瞬即逝,对整个历史进程只起微小的作用。中时段现象对历史进程起着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只有长时段现象才构成历史的深层结构,构成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进程起着决定性和根本的作用。因此,历史学家只有借助长时段的观点,研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历史的总体。这一观点成为布罗代尔全部历史思想的出发点。 布罗代尔晚年主要有两部著作,第一部是《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与资本主义》。这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日常生活的结构》主要讨论15—18世纪人类的物质文明,也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这一时期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和细节。除此之外,布罗代尔还谈到了人口、气候、耕作技术、能源状况等等。总之,这一卷是全书的重点。布罗代尔说,他的目的就是要把过去被传统史学所忽视的日常生活引人历史研究领域。第二卷《交易的规则》主要讨论市场经济,包括生产、交换、经济组织等等。第三卷《世界的时间》主要谈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按地区和年代顺序,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开始,直到英国工业革命结束。 从书的结构来看,其中仍然贯穿着布罗代尔长时段的思想。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现象,而是千百年来人们日常物质生活演变的结果。布罗代尔说,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都是一些不加注意的小事,但是却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并规定了社会存在和社会行为的各种方式。因此,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种长时段的现象,而市场经济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则主要决定于生产与交换机制的发展,这种生产与交换机制是属于中时段的。至于资本主义的中心从意大利到荷兰、到英国的转移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短时段现象。 布罗代尔晚年的另一部著作是《法国史》,原计划写三卷,但到逝世时只完成了第一卷,题目叫《法国的特性》。第一卷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叫《空间与历史》,第二部分叫《人与物》。在这部著作中,布罗代尔主要表达了两个观点:首先,他认为法国的民族特性只能从长时段的深层历史中去寻找,象农业、村落、人口、种族、语言、习俗等长时段现象在新石器时代就存在了,因此,他非常重视法国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其次,他不认为法国人应当对法国在历史上的命运负责,法国在二战中的迅速败北和二战以后的迅速繁荣,都不是人的行为所能决定的,而是法国长时段的深层结构和中时段的局势演变的结果。因此,首先是历史创造了人,然后人才能创造历史,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总而言之,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冲击了传统史学狭隘的政治史观,进一步体现了年鉴学派总体历史学的思想。它不仅从内容上扩大了历史研究的对象,广泛涉及地理、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在内的各方面,而且从地域上延伸了历史研究的范围,把历史学的视野投向整个地中海和全世界。因此,他的(地中海)和《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与资本主义》两部著作,成为现代西方新史学的典范。布罗代尔还发展和完善了费弗尔首创的地理历史学,强调地理因素对人类活动的极大限制作用,并把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系统引人历史研究领域,但他同时又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就是摆脱自然控制的过程,这一阐述无疑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布罗代尔思想中最有价值之处是他十分重视历史研究中的时间因素,并对历史上的时间作了多元化的理解。从这种历史事件的多元性出发,布罗代尔又对整个历史进程做了多层次的解释。然而,正是这种时间的多元性和历史解释的多层次性,构成了现代西方史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布罗代尔强调历史上的深层结构对整个历史进程的长期影响,这一点是正确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长时段理论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具有某种相似之处。正因为如此,布罗代尔的著作也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高度评价。 但是历史学家们也尖锐批评了布罗代尔历史思想的缺陷,例如没有充分阐明三个时段之间的联系,否认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看不到政治事件对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以及历史观中的宿命论色彩。这些批评实际上已经隐含了新史学所面临的危机。 年鉴学派第二代学者除布罗代尔外,还有一些知名人物,如厄内斯特·拉布鲁斯,主要研究经济史,著有《18世纪法国物价与收人的变动》等;罗伯尔·芒德录和米歇尔·弗费尔主要研究精神状态史;雅克·儒尔塔、迪·施纳佩、让·埃克则把口碑史学引人了法国;路易·昂利和比埃尔·古贝尔主要研究人口史,成果卓著。他们继承了第一代学者的一些特征,如总体史学、跨学科综合研究、重视理论建设与指导等等。此外,他们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比第一代学者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如广泛接纳不同流派的学者参加工作;在年鉴杂志上刊登不同观点,甚至反年鉴学派的文章;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在长时段理论的指导下,他们把研究重点放到历史的深层结构上,并注意对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进行考察。与之相适应,史料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主要表现为口碑资料和私人档案的应用。另外,数量经济史和历史人口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计量方法的推广上,拉布鲁斯有突出贡献。他对18世纪末法国物价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物价变动对法国革命的影响,取得了一定成果。第二代学者在提高史学的社会地位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加强对历史著作的宣传,注意研究成果的信息反馈,不断调整研究的目的和方向,注重研究者和使用者的挂钩。由于他们的努力,法国历史学在50石0年代一直处于兴旺的状态,并走在了整个西方的前列。 1968年,布罗代尔辞去了年鉴杂志主编的职务,由年轻一代的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和勒瓦·拉杜里接任,这标志着年鉴学派进人了第三个阶段。勒高夫(1924-)被公认为第三代年鉴学派的领袖,他生于法国南部的土伦,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曾到捷克、意大利和英国留学,1962年开始担任高等实验研究院第六部的教授,主要研究欧洲中世纪史,著有《中世纪的商人和银行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中世纪的西方文明》等。这些著作大都注重长时段和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着力描写人的日常生活。勒高夫一反对中世纪的传统认识,认为中世纪既不是一个毫无成就的黑暗时代,也不是神话史诗般的光辉时代,而是欧洲各民族觉醒和形成的时期。这一认识和上述著作奠定了他在法国史学界的地位。拉杜里(1929一)生于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地区,1951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63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 70年代以后在巴黎大学文学院任教,并参与了第六部的研究工作。拉杜里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1966年出版的《朗格多克的农民》,主要通过税收档案研究法国朗格多克地区的农村社会,被认为是年鉴学派的重要代表作。1975年出版的《蒙塔尤:1294—1324年的奥克乡村》,主要研究14世纪初法国蒙塔尤地区异端教派加达尔教教徒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大量应用当时对异教徒的审判记录,成为法国几十年来最畅销的历史著作之一。1979年出版的《罗马人的狂欢节》主要描写1580年法国境内罗马人的起义,并通过这一事件剖析当时整个法国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状况。除此之外,拉杜里还有两本关于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的论文集,分别是《历史学家的领域》和《在历史学家中间》。拉杜里是当代法国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他的成就不仅得到了法国史学界的承认,而且得到了国际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年鉴学派发展到第三阶段,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传统的年鉴学派提倡总体史学,把社会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第三代学者却认为历史的间断性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否认各种历史事件之间有任何联系。因此,他们研究的也都是一些历史上孤立的现象。另外,传统的政治史和人物史也开始复兴,以至于许多人反对把第三代学者划人年鉴派范围,而笼统称为“新史学”。与此同时,历史人类学研究得到重视。所谓历史人类学,就是把历史学和人类学结合起来,在历史学领域内回答人类学所提出的问题。由于历史人类学着眼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历史学家的写作往往又通俗易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读者欢迎。精神形态史也有了进一步发展。70年代以后,更多的学者开始转向精神形态史研究,涉及的问题有集团心理、生死观、对性和宗教的看法等。跨学科的研究倾向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三代史学家的抱负是在历史学的基础上统一整个人文科学,所以,历史学在法国的社会科学中一直居于领导地位。 由此可见,年鉴派第三代学者在前辈取得非凡成就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加惊人的成绩。除了高等社会科学院这个年鉴派大本营外,新史学已经遍布法国的各个大学,形成了一股比布罗代尔时代更加强劲的新史学潮流。年鉴派第三代学者还把他们的触角伸进了出版界和新闻界,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年鉴派的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地位,而且提高了整个史学的社会地位,推动了历史知识在法国的普及。 当然,年鉴学派也存在一些缺陷:他们反对和排斥历史哲学,片面追求方法论的革新;忽视政治史,片面追求结构和长时段的研究;对古代史、现代史和对欧洲以外的历史涉及不多;用不变的观点看待历史,忽视对人物和事件的研究。 50年代以后,年鉴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开始渗透到欧美各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个西方史学的变革。在德国,一批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史学家接受了年鉴派的主张,创办《历史与社会》杂志,宣传年鉴派的观点,倡导作为整体的社会史研究。在英国,社会史学派和年鉴学派保持了密切联系,利用计量方法研究历史人类学和社会结构史。在美国,年鉴派的观点得到了历史学界的高度评价,著名的研究年鉴派的著作有伊格尔斯的《欧洲史学新方向》、斯多雅诺维奇的《法国史学方法:年鉴模式》,都是在70年代出版的;在纽约州立大学还成立了布罗代尔研究中心。斯多雅诺维奇认为,年鉴学派对史学研究和历史方法作出的重大贡献,在20世纪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团体能望其项背。在日本、拉美,在东欧的波兰,年鉴派都扩大了自己的影响。总之,年鉴学派所开创的新史学潮流已经遍及整个西方,乃至世界。 拉布卢斯被称为法国计量史学派的领袖和系列史研究的先驱。他的影响十分巨大。他的成名作事故《18世纪法国物价和收入变动概述》,他就注意到三种类型的运动即长期的周期性的和季节性的变化。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是《旧制度末期和大革命初期的法国经济危机》他在此书中开创性的运用情势和结构的同社会运动政治危机革命联系起来分析,阐明经济情势变化是影响革命事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对价格运动的长期趋势经济情势的变化等所作的综合研究,为以后的历史学家从社会经济角度深入研究旧制度时期的历史和法国大革命的起源提供了全新的概念,打下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马迪厄是研究法国大革命史的专家,他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研究是罗伯斯比尔,他就是用社会原因解释法国大革命的重要代表。勒费弗尔不仅注重社会和经济解释还开创运用集体心理方法对大革命时期社会历史心理的分析。他认为革命的心理构成了叙述法国大革命的关键,从而开辟了法国大革命精神状态史研究的先驱。 勒努万是研究国际关系的,二战前是《欧洲外交史》《欧洲危机和世界大战》,二战后是《国际关系史》他就认为要从“深层力量”来解释国际关系的发展。指出正是地理条件人口增长经济和财政的利益集体心理特点社会舆论和社会情绪的主要潮流。他反对经济决定论,他认为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金额不同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不能把四大因素(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依次纳入固定程式。他的学派把国际关系史弄成了总体史。包括了经济史(企业史或行业史)社会史(研究集体与决策者个性,集体精神的影响)政治史(分析研究“危机”问题等)等。

  • 管哩员

    管哩员 (认得几个字) 2007-09-22 15:08:00

    请问此文的作者是谁

  • 无心

    无心 管理员 楼主 2007-09-22 23:29:31

    是我一个朋友整理的

  • shermey

    shermey (琐碎中沉思) 2009-11-21 22:37:30

    你朋友功力深厚~厉害~

  • Puff Honahlee

    Puff Honahlee (一念法界) 2009-11-28 01:19:07

    mark

  • sisley.w

    sisley.w 2011-06-24 09:27:34

    。。。。。天啊。。。这不是我们西方史学史上课的讲稿么。。。。

  • Vol au vents

    Vol au vents (la vie est absente) 2011-06-24 09:37:29

    m

  • 无心

    无心 管理员 楼主 2011-06-24 14:02:54

    不知道谁抄谁是吗

  • 吹笛在湖北

    吹笛在湖北 (春眠不觉晓,天下安静了。) 2016-01-09 11:10:01

    看了三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966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