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民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系列作品近日接连推出简体中文版
来自:当心马路骗子
英国“国民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系列作品近日接连推出简体中文版 文学巨人在中国遭遇“沉默” 转自11.05.23 深圳商报 文:刘悠扬 麦克尤恩的《星期六》在入围布克奖短名单后最终铩羽,那一年的评委会主席后来大发雷霆:“这本书之所以输了,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嫉妒,另一个也是嫉妒。” 中国的文学界和读者们以奇怪的沉默迎接了这个文学巨人——伊恩·麦克尤恩。 以电影《赎罪》原著作者的身份为国人所知,英国大作家伊恩·麦克尤恩是最近几年中国出版界重点关注的一位顶级作家。《赎罪》、《阿姆斯特丹》、《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几乎他所有的代表作都被引进出版了,部分作品的版权争夺战还相当激烈,但正如作家余华所观察:“中国的文学界和读者们以奇怪的沉默迎接了这个文学巨人。” 记者从上海译文出版社获悉,该社刚刚引进了麦克尤恩的最成熟的长篇小说之一《爱无可忍》(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66441/)。他惟一获布克奖的作品《阿姆斯特丹》也将在年中推出全新重译本,而麦克尤恩2010年的最新作品《追日》(暂定名)目前正在翻译中,预计明年初出版简体中文版。 麦克尤恩在欧美文学界的显赫名声,和他在中国“遭遇”的不相称的“沉默”,使人们再一次叩问这巨大落差背后的文化差异。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外国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作家及出版社编辑,试图解答麦克尤恩在中国不同寻常的接受史。 “不要嫉妒,他真有那么好” “我第一次听到伊恩·麦克尤恩的名字是在十多年前,好像在德国,也可能在法国或者意大利,人们在谈论这位生机勃勃的英国作家时,表情和语气里洋溢着尊敬,仿佛是在谈论某位步履蹒跚的经典作家。那时候我三十多岁,麦克尤恩也就是四十多岁,还不到五十。我心想这家伙是谁呀?这个年纪就享受起了祖父级的荣耀。”在作家余华眼中,麦克尤恩在英语界的影响,颇类似村上春树在日本。“你去任何书店,都能够看到他的全部的书,以美国为例,哪怕那个书店不是那么大,都会有麦克尤恩的全集,非常厉害,而且一直在卖。” 已过花甲之年的麦克尤恩,从头到脚都构成了一个奇迹。《在切瑟尔沙滩上》的译者黄昱宁告诉记者,在英国,麦克尤恩被称为“国民作家”,是严肃小说家里的超级销售明星。“他是进入布克奖决选名单次数最多的作家,已经创了记录,去年还得了耶路撒冷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潜在候选人。”她说,在英美两地,麦克尤恩受欢迎的程度让许多纯文学作家、他的同行都为之嫉妒。据说麦克尤恩的《星期六》在入围布克奖短名单后最终铩羽,那一年的评委会主席后来大发雷霆:“这本书之所以输了,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嫉妒,另一个也是嫉妒。” “不要嫉妒麦克尤恩,他真有那么好。”黄昱宁说,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在题材上特别愿意尝试、挑战新的领域,所以他有很多题材,在一般人看起来好像是属于禁区的范围;另一方面他也让读者认识到,人的心理世界如此奇妙。 一部电影改写销售数字 如同村上春树新书《1Q84》引进出版后让梁文道、止庵等各路读家过瘾又称道一样,麦克尤恩其实也属于畅销也经典的作家,只不过,相较于村上春树作品销售的轰轰烈烈,麦克尤恩在中国,的确还欠缺点儿运气。 上海译文出版社责编冯涛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杨向荣曾选译了麦克尤恩的的几篇成名作,刊登在《外国文艺》杂志上,那应该是国内正式出版物上第一次出现“麦克尤恩”的名字。“那个时候,不要说是普通读者,就是一般搞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对麦克尤恩也根本不知道。”后来再出版麦克尤恩的作品,是2005年的《赎罪》。冯涛记得,当时只印了五六千册,“而且是卖不掉的,出版以后基本石沉大海,读者根本不知道麦克尤恩是谁”。 直到电影《赎罪》得了金球奖,国内读者才开始真正认识麦克尤恩。据了解,由于电影的带动,从2007年至今,《赎罪》中文版已经卖出了近4万册。“做出版是很无奈的。不论做多少努力,不论他的小说是多么好看,都远远不如一部电影的影响力大。”冯涛表示,尽管在中国,麦克尤恩并不缺乏顶尖水准的文学知音,但“以他的文学成就,应该拥有更多读者”。 对于麦克尤恩初来中国的际遇,余华认为,“我想可能还需要时间,就是认识他的时间。”在“80后”作家张悦然眼中,麦克尤恩则是一位能成功地走向内心的作家,“这种成功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显现出来。与他相比,很多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作家,可能慢慢会被遗忘,因为他们只是单纯在表达内心,而麦克尤恩表达内心的同时,故事还在不断推进、人物在不断变化,这是非常厉害的。也就是说,很多作家在写内心的时候,就是写内心,作品是静止的,而麦克尤恩则是动态的。” 最新作品《追日》明年出版 冯涛总共翻译了麦克尤恩三本书。“在翻译难度上,相比别的作家,他应该是最难译的作家之一。”他向记者透露,上海译文出版社即将出版《阿姆斯特丹》、《水泥花园》、《星期六》的重译本。其中,《阿姆斯特丹》的重译本格外值得关注。 “《阿姆斯特丹》是麦克尤恩唯一获得‘布克奖’的作品,在西方争议很大。但此前两个中文译本都不太完美。”他说,新星出版社的译本错误百出,译林出版社的译本比较生硬,没有文采。“而麦克尤恩是个真正的文体家,他的用词非常讲究,要非常细致地去把握,才能在中文里面找到合适的句子传达出来。”正因为这部作品的争议性及其重要性,出版社决定重新翻译。 在冯涛看来,通过这次重译,应该重新评估《阿姆斯特丹》的地位。“这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承前启后的作品。一改他‘恐怖伊恩’时期的极端另类风格,以及‘观念伊恩’时期严肃探索人类面临的各种观念问题的诉求,变成一个黑色幽默的作品。正是这部作品,让麦克尤恩真正放松下来,把此前沉重的包袱都抖落了,重新思考以后的小说该怎么突破。” 值得关注的还有麦克尤恩2010年的最新作品《Solar》。据黄昱宁透露,目前她正在全力翻译这部作品,书名暂定为《追日》,最早也要明年年初才能出版。“很少有作品达到20万字,这对于一个小说大家而言,始终是个不尴不尬的纪录。”黄昱宁说,《Solar》约20多万字,是麦克尤恩花了很大力气的小说。“讲的是一群致力于环境保护的科学家的人生故事。可以看出,他已经从原先的小格局中突破出来,也想试图解释一些关涉整个世界的问题。” 爱无可忍 [英] 伊恩·麦克尤恩 / 郭国良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1-3 / 32.00元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66441/) 《黑犬》 [英]麦克尤恩 / 郭国良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0-12 / 29.00元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264464/) 《床笫之间》 [英] 伊恩·麦克尤恩 / 周丽华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0-12 / 28.00元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04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