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音乐]Chris Garneau
Luu(Is this just a fantasy ?)
Chris Garneau Chris GarneauChris Garneau是个创作型歌手,1983年出生在波士顿并在那里长到8岁,然后在巴黎和家人住过几年,之后在搬到纽约之前在新泽西州居住并在那里上中学。 6岁的时候学习钢琴的时候发现自己对音乐的爱好,高中时开始对音乐剧着迷,并且后来为百老汇获得托尼奖的Sring Awakening工作过一段时间。其实高中之后Garneau在餐馆里打工(relief的MV场景设置就是在酒吧里当招待,别的MV也基本上都是在酒吧(餐馆?)里拍摄的)。那个时候他18岁,也就是一般18岁都会遇见到的一些事情。Garneau当时感觉十分焦虑,压力和恐慌,曾经有一次感觉自己是心脏病发作。在餐馆工作自然是很压抑和让人烦恼的。 首张专辑《Music for Tourists》由Absolutely Kosher records在2006年十月发行,他温软独特的声音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作为一名出柜的gay,Garneau表明他的性取向并没有直接影响到他的音乐。 Garneau 最早也是在myspace推出自己的单曲not nice。目前第二张专辑在06年8月就开始制作。访谈中Garneau表示专辑的录制过程非常辛苦且单调,为了保持真实和活力必须不断的进行重复编辑。自觉在歌曲写作方面有所进步,第二张专辑的录制的质量和设备有了改善。Garneau说第一张专辑《Music for Tourists》对于他自己来说过于质朴,但真得很干净。他并不喜欢那时那个钢琴的声音,有时候太过优美。第二张专辑用的钢琴是一架70年代的 Yamaha,“有点怪,声音的边缘有点粗犷,就是更有机。第二张专辑他不想留下任何遗憾,里面加入了更多的乐器,钢琴会有所减少。鼓和打击乐器的应用会超过半数歌曲以上。大概只有两首会只有钢琴和人声。 另外,在访谈中总是被问及和gay有关的事情时,Garneau并没有表示出不满,并说明这也不是唱片公司Absolutely Kosher的营销策略。但他承认他的确有一些gay追随者,不过只占少数,主要听他的人从十几岁的少女到几十岁的雅皮都有。一些queer乐队都有话要说,他自己也一样,不过并没有那么大声。这也不是他做音乐的根据。 Music For Tourist 发行时间: 2007-01-23 一位来自纽约的新生代歌手——Chris Garneau。 虽然这是Chris Gameau的第一张唱片,但却丝毫没有生涩的感觉, 相反,歌曲散发的魅力是很有深蕴的,足可以让人沉醉。 他走的风格路线是比较低迷的,伤情的,是一张听了可以让你跟着沉沦的唱片。 歌曲的伴奏主要以钢琴为主,甚至常常一首歌曲只有钢琴在游走,从琴键中带出他独特的嗓音,背景的和声也恰到好处。 虽然简单,不过就在简单之中,给了听众最直接最简洁的触动。 他在钢琴,大提琴的简单伴奏下,低沉吟唱着, 仔细的体会他的歌词他的旋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细腻的嗓音在优美却悲伤的曲调中透出淡淡忧郁,却让人遇见了希望。 Chris不喜欢呻吟,更多的是在平淡的描绘他的情感,细腻的,小心翼翼的。 无论是年龄多大的人,都可以用Chris的歌声使感情巩固抑或回忆往日的甜蜜,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E ·B·怀特在随笔中写到过纽约,说那些将纽约作为终极目的地的人造就了这座城市的敏感和诗意。Chris Garneau便是个这样的人。他的首张专辑《Music For Tourists》在07年1月发行。Chris的音乐受到Cat Power的影响;在他的myspace的"我最爱的敌人们"列表中,Regina Spektor赫然在列,专辑中的《Black & Blue》中甚至用了Regina的《Samson》中的一部分钢琴配乐;而隐藏轨的那首《Between the Bars》则是对Elliot Smith的致敬,配器换做钢琴的这支歌在他的哼唱中少了些许悲伤,生出一丝独自玩味的寂寞感。 在歌曲《Relief》的音乐录影带中,Chris扮作服务生随镜头在餐馆中穿梭。冷色调的美国寻常小餐馆,神情寥落而疲惫的各色人等落座其中。城市中人们的疏离和冷漠遍布他的音乐。有人说他的这张唱片堪比Damien Rice的《O》。可是在纽约的冬季街头和都柏林的秋日海岸,这两个同样在高处微微颤抖的声音却是在诉说着不同的心情。 C.Side 发行时间:2007-11-26 一个好像被我们遗忘的艺人,他的歌声依然徐徐亮起。Chris Garneau,一个触动你心底最柔软处的歌声。 经历上年[Music For Tourists]的异常红火,07年底推出的[C Sides]就显得冷清得多,可能大家还在沉浸在他的[Music For Tourists],可能在旅途上忘了这个美国新人,可能是大陆没有正版碟的流入。比起[Music For Tourists],[C Sides]显得更具温暖感,没有了[Music For Tourists]所独特的凄冷感,[C Sides]在配乐,旋律,甚至演唱技巧,都与Music For Tourists]有很多不同。 不管怎么样,他,依然是我喜欢的Chris Garneau。他的歌声,依然在寂静的夜深温暖响起。 Special Track 发行时间:2008-04 收录了Chris Garneau从未正式发行的曲目和live。其中选择了7首是专辑《Music For Tourists》和EP《C-sides》中没有收录的歌曲。 EL Radio 发行时间:2009-7-7 伴随着Chris Garneau首次中国巡演进入倒计时, 他的第二张唱片《EL Radio》也即将问世,专辑将在09年7月初由声演坊口袋唱片引进发行。这张专辑专辑延续了Chris Garneau一贯的风格,而整体的风格更加的明亮和温暖。收入的13首歌都是Chris Garneau历尽三年的倾心之作,歌曲的内容上也是他心路历程上一次新的突破。 据说Chris Garneau前段时间在北京的演出情况比较惨淡,虽然在票务方面最开始呈现相当火爆的场面,可没想到Chris Garneau刚登陆中国即惨遭HINI病毒的威胁,隔离了N天之后,延迟的演唱会就遭到了些许的冷落。然后他的这张新专辑《El Radio》恰好也是在这段时间发行了,从封面到音乐来看,几乎都与Chris Garneau演唱会北京站的情况相呼应,黯淡消沉、冷清落寞,虽然诗人气质仍在,但却换上了一副深沉的模样。 或许我们可以说诗人原本就是忧郁、深沉的。但最早Chris Garneau给我的印象是个帅气清爽的好小伙儿,嗓音的确略显忧郁,钢琴的协奏也多少透露着忧伤,但怎么也不像这张《El Radio》给人所带来的落寞。先是管弦乐开场,冗长同时令人感到压抑,就算Chris Garneau的人声响起的时候也没能让人摆脱掉这种感伤,中部的《Fireflies》里虽然Chris用其略微雌雄莫辩的声音欢乐地演唱,但背景音乐当中从未撤离的大提琴,仍旧投射阴影。 也许Chris Garneau是要在忧伤之路上一直行走下去了,这没有什么不好,毕竟越是忧伤的歌曲越能激起听者内心当中的共鸣。只是,这样越听越寂寞越听越消沉的音乐,究竟还会让听者聆听多久?这忽然使得《El Radio》变成了一张太过漫长的专辑,漫长得感觉Chris Garneau给我们带来的忧伤,绵延到了下辈子。这样可真不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E-shop: Arts-science (Luu)
- [Brand.品牌] Maison Martin Margiela (Luu)
- [MUSIC.音乐] House音乐 (Luu)
- [Theatre.剧场]天井栈敷 (Luu)
- [MUSIC.音乐]Balmorhea (L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