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杀妻现象频发,如何避免陷入危险的亲密关系?
安肯心理


一、翁小娟的困苦生活
翁小娟(化名)家境一般,家人生活拮据。她有一个哥哥,但身患残疾,两个妹妹均在上学。前年,父亲被蜜蜂蛰伤后去世。

小娟14岁认识22岁的唐达松(化名)。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导致她从小缺少关爱。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她放弃了上学的机会,选择了和“聊得来”的唐达松“回家”。后来两人结婚,育有两女,共同生活了八年。

进入唐家以后,她成为了一名任劳任怨的家庭主妇。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活全部归她做,两个孩子全都要她带,其他人从不会搭手。尽管这样,婆婆依旧看不到她为这个家庭的付出,时常在邻居面前数落她的不是。

老公在家靠一辆三轮摩托谋生,是长辈眼中踏实能干还顾家的“老实孩子”。但这个“老实孩子”却经常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妻子动手。小娟已经不记得唐达松打过她多少次了,但是她从来不会告诉娘家的妈妈和哥哥,因为不想让他们担心。如果不是这场坠桥之灾,她的家人们永远无法想象,她曾多次遭遇家暴。

今年8月,小娟选择了逃离这个地方,去浙江打工。为了挽回离家出走的妻子,唐达松在抖音上发布寻人视频。内容通常是他或女儿哭泣的视频,配文大致是“老婆你快回来,孩子们需要你”之类的文字。而朋友圈里,他发的则是对小娟“出轨”的指责,一天能发好几条。


▲ 网图,仅供参考,侵删
9月2日,因唐达松同意离婚,小娟便从杭州赶回老家。在前往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途中,两人在桥上发生争吵、抓扯,唐达松将小娟抱起丢下桥。小娟坠落在裸露的河床沙石上,全身多处骨折,一度昏迷不醒。

10月17日下午,躺在病床上的翁小娟回应离婚的原因时虚弱地说,“感觉生活太难了,没办法继续过下去了,我在他们家一句话都说不上。”
三、亲密关系的危机
她是如此渴望逃离原生家庭的贫穷,却不想进入了另外一个充满了暴力的深渊。

小娟因为没有得到真正而丰盈的父母之爱,而不觉得自己重要,因为安全感极度匮乏,而选择早早地步入婚姻殿堂。
我们期望每个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出生时就该得到两个礼物:
1、爱 让我们清楚,父母爱我们,我们值得爱。
2、归属感 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在外面遇到了误解和伤害,回家可以被理解,被善待。
小娟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女人在婚姻里遭受暴力,那她在这个社会上是孤立无援的。
云南扔妻案并非个例。近年来,各类杀妻/杀女友案频发:
杭州女子失踪被丈夫碎尸

拉姆直播时被前夫烧伤致死

上海杀妻藏尸冰柜3个月

男子泰国推妻坠崖骗保

三、家暴的原因分析
问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家暴和杀妻的男性?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带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被灌输了“重男轻女”、“男根崇拜”的思想。让一些家庭的男孩,在“父亲尊贵、母亲低下”的熏陶中长大,骨子里从未真正尊重过女性。
这些家庭的男孩,自幼被溺爱喂养,靠优于姐妹的地位和父母庇护的宠溺,成长为“老子天下第一”的精神上没断奶的巨婴。

到了婚恋的年龄,习惯了压榨女性的思维。他们把女友或妻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控制她们的行为和情感,还要求她们毫无怨言地支持。
当代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逐渐觉醒,不愿意再被剥削,更不愿意接受那些被封建农村宠溺坏了的男人。
而一旦她们提出分手和离婚,想要开始新生和重生,便是家庭悲剧的开始。丈夫们不愿接受自己的所属物离开自己,不断产生屈辱感((如“输给妻子”、“没法养活家庭”等)。

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男性尊严”,多数选择用极端暴力方式找回自尊和权力感。不管是家暴,还是杀妻。
四、如何识别家暴男?
在谈“识别家暴男”这个话题之前,先来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我们如何判断哪些是会走极端的男性?如何判断一个男生以后会不会家暴?下面是一些判断你自己是否处于一段虐待性关系的“危险信号”:
1、情绪不稳定
在温柔体贴和暴怒之间来回切换,上一秒晴天,下一秒暴雨,再下一秒又是晴天。

随着你们交往深入,这样的切换会越来越频繁。
2、自命不凡
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且极度没有同理心和同情心,不会换位思考。
他对你的倾诉很不耐烦,你对生活的抱怨、工作的烦恼,他都只觉得是你能力有问题。

因为过度自恋,会无法承受分手的挫折与失败感,面对已经是事实的失败会无法淡然处之,会用一切的方法去挽回恋情。
3、控制欲强
男朋友不允许自己参加社交活动,尤其是跟异性接触,他不允许你挑战他的权威。

发现了就生气,然后开始砸东西,甚至选择对你实施暴力。
4、有暴力倾向
婚前容易用暴力解决矛盾的人,婚后就特别容易对身边的人举拳。

有时候,口角和矛盾,是最好的测谎仪。
5、有自残倾向
有的人为了挽回前任,会出现自残行为:

轻者扇自己巴掌,用拳头打门或者打墙壁;重者用烟头烫自己,用刀片割皮肤,用针扎自己。
不过这真的是一种危险的心理状态,因为自虐这种行为的深处,藏着无数期望落空之后无法化解的焦虑、绝望、紧张。
6、原生家庭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

在“重男轻女”、“男权至上”、“暴力沟通”的家庭长大的男孩子,觉得婚姻生活就是如此。他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将家庭暴力当成是正常的家规和逼迫女性言听计从的有效手段。
后记
值得大家警惕的是,家暴永远是循序渐进的。

一开始可能只是情绪失控发发脾气,但慢慢就开始摔东西,再后来开始扇巴掌。
到最后就是打人......因为他们觉得这招很奏效,不用承担后果,能行之有效地震慑到你。
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和自己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拒绝家暴。
本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评论,或关注,让但愿深陷困惑的女性朋友都能够得到帮助!
说明: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长沙安肯也有青少年复学中心啦! (心医Young博士)
- 高三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 (安肯心理)
- 安肯 = 提供安心 + 肯定服务 (心医Young博士)
- 借由别人你才能认识自己 (安肯心理)
- 不允许你失败的父母?有一种长大的过程叫“过度教养” (安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