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博物馆
松林精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信阳博物馆是信阳市委、市政府倾力建设的大型文化惠民工程。2008年4月动工,2010年9月8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是信阳市标志性公益文化设施。占地面积51亩,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其中陈展面积近1万平方米;现有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石器、陶瓷器、木漆器、动植物化石等各类藏品近20000余件套,其中三级以上文物近2000件套,其中馆藏青铜器最为著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开馆近四年以来,信阳博物馆的观众参观流量逾118万余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4万人次,青年大学生25万人次。举办临时展览33场,高峰期日参观人数超过5000人次。此外,还接待外国友团90余批次。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已成为推介“宜居信阳”的窗口。
信阳博物馆常设七个基本陈列厅,以“淮上故园——信阳历史文化之旅”为主题,以豫南历史发展的脉络为序,通过远古家园、淮上诸侯、楚地王风、天下根亲、茶韵天香、豫风楚韵等六大板块,全面、多维空间地展现和诠释厚重信阳的文化气象。馆内特设临时交流展厅,除了基本陈列和馆藏文物专题陈列外,可以不定期举办国内外大型临时性特展;可容纳近200人的报告厅,设施设备一流,能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信阳博物馆的建成充分满足了博物馆陈列展览、藏品管理、学术研究、文物保护与修复、社会教育等功能需求,是信阳地区最大的集收藏、保护、研究、陈列、教育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信阳博物馆以充满创意的文化情怀,为城市拓展新的文化空间,成为培养城市文化的气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塑造城市灵魂的重要推力、和一个集收藏展示、科普教育、文化交流、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
信阳博物馆坐落于羊山新区,东与百花园相邻。它的建成开放,饱含着城市管理者的战略思考,凝聚着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满载着市民们的梦想和期冀,既是当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魅力信阳城市发展的必然,是信阳城市文明的标杆和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基本展览
综述
信阳博物馆陈展面积近1万平方米,常设七个基本陈列厅。分别是序厅、远古家园、淮上诸侯、楚地王风、天下根亲、茶韵天香、豫风楚韵,多维展示了信阳淮上文明历史进程。
序 厅
序厅中蓝色的星空下两个巨型文化柱居中而立,代表着中原文化和楚文化,柱体浮雕和环顶喷绘带显现信阳出土的“十大文物之最”;3500年前的淮河古沉舟是淮河上游早在商代已通舟楫的实物见证,是信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远 古 家 园
远古家园陈列厅展示了淮滨、固始、平桥等地出土的远古时代动植物化石,潢川、淮滨、浉河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标本。早在八千多年前,信阳境内的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考古发现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等先后汇集于此。
淮 上 诸 侯
淮上诸侯陈列厅主要展示“淮上文化”。商周时期,信阳是中原王朝的南部屏障,号称“小殷墟”的罗山天湖出土大量精美青铜器,经研究是商代息国墓地;由商继周,淮河上游一带星罗棋布着申、息、江、黄、弦、白、赖、蓼、番等10余个诸侯方国出现了“淮上文化”。
楚 地 王 风
楚地王风陈列厅主要展示信阳楚文化发展序列及其特征,发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重现楚宫美轮美奂的编钟乐舞,使观众在难忘的体验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信阳素称“楚头豫尾”,城阳城址是中国现存6座楚王城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一座,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在此发掘了长台关1、2号楚墓,出土有编钟乐曲《东方红》。此外,城阳还是孔子周游列国最南端的城市,“叶公问政”、“亡羊补牢”的典故也发生在此时此地。
天 下 根 亲
天下根亲陈列厅主要展示历史上三次信阳固始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代陈政、陈元光父子和王潮、王审知兄弟开漳定闽和开发东南的历史贡献。展览以桥相连,寓意“侨乡”;移植生物学的树状表达方式,设计一颗“根亲树”;导入了“虚拟主持人”,电子翻书、电脑触屏“闽南人与客家人”“方言土语识亲情”等。 [4]
茶 韵 天 香
茶韵天香陈列厅设“信阳问茶”、“佳茗天成”、“茶的艺术”3个单元,部分复原清末“八大茶社”之一的车云茶社,辟出“红茶馆”,展示茶萃、茶具、茶艺、茶俗和茶缘。 [4]
豫 风 楚 韵
豫风楚韵陈列厅通过实景体验和情景互动,展现信阳山川风物,人文景象,民间风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形成信阳民风民俗大观园。 [4]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没有灵魂默契的 (回忆(S))
- 烟花三月的文创大丰收 (中年少女日记)
- 临沂市博物馆 (有四只猫)
- 溧阳市博物馆~不要只被它的外形吸引,里面更美 (抬头长颈鹿洁)
- 杭州·浙博之江馆 (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