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心理表征

多骨若

多骨若 组长
2020-11-14 10:58:17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多骨若

    多骨若 组长 楼主 2020-11-14 11:11:16

    @ 思维有了模型:

    表征一词的英文原名叫“Representation”,意思是代表、象征。即以一物作为另一物的代表,或者用一种信号代表一种事物。 当外部信息还没进入人脑的时候,叫做外部表征,它可以是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课程等等。 当外部信息进入人脑之后,它会被我们的大脑加工,以自身的知识结构储存在大脑中。就成了内部表征,即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决定着我们如何理解新知识,如何筛选过滤新知识,以及我们最终的认知高度。 学习者会根据已有经验对信息进行过滤, 把能用已有经验进行表征的信息保留下来, 而把与已有经验无关的信息过滤掉。——《基于心理表征的概念理解学习策略探析》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运行机制叫做“选择性输入”,其具体表征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他们只能听到自己喜欢听的,只能看到自己想要看的。——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 定式一词原为德语,意思是“装置”。所谓思维定式,你可以理解为先入为主的概念,会变成你未来思维旅途中的路障。——《学习之道》

  • 多骨若

    多骨若 组长 楼主 2020-11-14 11:16:23

    @ 糖份不足待充值:

    客观存在的信息或者知识在你头脑中的反映,是信息记载或表达的方式,是可以指代某种东西的符号或信号,即某一事物缺席时,它代表该事物。 表征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具体形象的,也可以是语词的或要领的。

    表征的类型包括:

    认知地图:一种对综合环境经验的心理表征,即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 表象:当我们在想象某个人或某个东西时,我们的心中就会出现相关的形象。心理学把这种出现于我们心中的形象叫做表象,并且认为它是人类心理表征的一个部分。 图式:人类对各种世界知识的一般性的抽象和概括并且作为认知单元存贮在心理。 心理语言:可以分为形式表征和语义表征。语言的形式表征是以知觉为基础的表征,包括语言的视觉和听觉(正字法、语音和手势等)方面;语义则是形式所代表的认知内容,主要包括概念和命题。

  • 多骨若

    多骨若 组长 楼主 2020-11-14 11:18:44

    @ 江郎杂谈:

    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心理加工时,必须在头脑中选一个东西来“代表”事物本体,被选中的这个东西就是“心理表征”。 举例来说,对“手机”的心理表征,可以是一个概念“通讯器材”,也可以是某个手机实物的画面。 又如,对“打电话”的心理表征,可以是概念“跟某人取得联系”,也可以是想象中打电话的场景。 再如,对抽象的概念也有心理表征,比如“伟大”是一个抽象概念,心理表征可能是一种跟情感联系的模糊印象,也可以是具体某类人的集合。 事物间的关系也需要心理表征,比如“高下”、“交融”、“疏远”等等,都需要在人脑中形成心理表征,才能进行心理加工。

  • 多骨若

    多骨若 组长 楼主 2020-11-14 11:28:11

    @ 奔跑的楠子:

    「心理表征」这个词看似很难懂,我找到两个词可以来解释它——「套路」和「系统」。 以写作举例,同样是写一篇文章,面对同样的主题和素材,高手会有很多种写法套路;而非高手只有一两种。 同样是看一篇文章,高手能看到文章会火或不会火的背后原因,能预估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而非高手只是像读者一样看内容,或是简单分析文章的结构。 所以,写作者刻意练习的目的应该是不断总结别人的文章套路,模仿、内化,形成自己的写作套路,并不断增加套路的数量,以应对不同类型文章的需求。

    《刻意练习》书里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拥有「心理表征」的感觉,叫: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面对简单问题,你能下意识地执行;面对复杂问题,你能立即想到多个套路来解决。 比如,你对打字这个问题,已经形成了「心理表征」,只要手放在键盘上,不用看键盘就能快速打字,这就是“下意识地执行”。 再比如,一个美妆高手,面对不同的人,只要看一眼他的脸,就能立即想出多个化妆技巧来提升他的颜值,这就是美妆高手深谙于心的套路。 并且,美妆高手不仅仅是单一地画眉毛、眼影、口红,针对不同的人,他可以给出多个完整的系统性美妆方案,这个就是系统套路。

  • 多骨若

    多骨若 组长 楼主 2020-11-14 11:39:17

    @ cloud:

    庖丁解牛需要的是什么呢? 是一把或者一套刀具。心理结构就是你用来认识和思考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种信息的刀具。 认知的过程本来就是庖丁解牛的过程,你需要对认知对象进行解构才能去理解对象。 那么解构工具是什么呢?是你已有的思维范式,也就是更底层的认知,或者概念、范式和框架等。

    我们总是倾向于用最简单的框架去理解你的对象,认知过程中你会把对象从各方面去解剖,去玩味,直至吸收入你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你解构和吸收对象的过程中,对象会改变和重塑你的认知结构。就像是本来你解牛的刀具是不锋利的8件套,一次有益的认知过程可以把你八件套里的两件磨得更加锋利,而且还额外赠送了你另外两把刀,现在你手里的刀具变成了10件套。 你就这样不断地去解牛,等到有一天,你解剖了10头更大的牛之后,你手里的刀具可能变成了16套。然后你去玩味你手里的刀具发现有的刀具和另一个刀具本质上是同一种,有的刀具可以和另一个刀具合并。 等你完成你的刀具升级的时候,你也就完成了对心理结构的更新。毫无疑问,你现在的心理结构相比升级以前包含了更多认知对象,你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心理表征能力的一次次锻炼。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