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买 | 品牌溢价非常高且不需要的东西
来自:森林一木(成为你自己!)
由于本帖曾因不明原因而被“仅为自己可见”,因此为方便各位消费主义逆行者起见,楼主将在自己的同名日记里和本楼中同步发布关于如何避免消费主义陷阱的更新。如果该楼无法更新,请移步楼主同名日记。谢谢各位消费主义逆行者的理解和支持! 同名日记地址:不要买 | 品牌溢价非常高且不需要的东西
(不定期更新)
1.欧洲大牌香水
当年闺蜜在店里亲测,香奈儿多少号来着不记得了,“跟六神花露水一个味道”。之后没过多久六神就出香水了。
我多年鼻炎本就不需要这些东西,也不关心这些东西是正品还是仿品。但是架不住同学里面有人笑我土不懂打扮,我只想沉迷学习。闺蜜这么一亲测,让我更是理直气壮。
因为当我更加深入学习以后,我终于明白:
与具体形式无关,奢侈品不过是消费主义为了掏空人的钱包而营造出来的神话之一。
与具体形式无关,奢侈品不过是消费主义为了掏空人的钱包而营造出来的神话之一。
与具体形式无关,奢侈品不过是消费主义为了掏空人的钱包而营造出来的神话之一。
如果明白这一点,哪怕没有亲友的亲测,相信很多人也不会买奢侈品。

刚好楼里有个被消费主义诱导的典型,在此分析一下。
首先,本楼只有“跟六神花露水一个味道”的中性描述,并没有褒贬。但是此君会理解为“拿仿品踩正品”,这说明此君平时的分析框架就是如此,或者说在其认知中逻辑就是:不存在中性描述,不是仿品就是正品,仿品不好正品好。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非黑即白的逻辑?
如果属实,那么思维非黑即白这一特点本身可能反映了:缺乏足够的阅历;更倾向于认同表面等级制度而非客观规律;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等等。这样的思维特点,很容易被诱导。
也就是说,对于这种人,很可能不管用什么思想来诱导甚至控制他们都很容易;只不过这个具体案例,恰好是被消费主义诱导了而已。
与此同时,楼主顺便用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学框架分析一下这个案例中所使用的修辞。
肯尼斯·伯克认为,修辞首先是一种关系和规则的建立,因此修辞实践会改变语义规则,进而改变日常生活中的意义结构;修辞学的中心是认同。在本案例中,该修辞使用者试图通过改变原文“跟六神花露水一个味道”并无褒贬的语义,使其具有褒贬意味,即“拿仿品踩正品”中“仿品为贬,正品为褒”。
我们再来看此案例中使用了哪些肯尼斯·伯克指出的主要认同策略。
该案例中,首先使用了对立认同,即制造共同的敌人从而实现成员内部的稳定:该修辞使用者由于认同消费主义的理念,因此通过把不认同消费主义的人与自己以及和自己一样信奉消费主义的群体对立起来,试图从而实现信奉消费主义的群体的内部稳定。
其次,该修辞使用者使用了误同的修辞策略,即虚假认同或无意识认同 。也就是说,把某种既定的现实理解为某个现象或符号,从而对现状产生认同:在此过程中,该修辞使用者把六神花露水与香奈儿香水味道相似这个既定的事实理解为拿仿品踩正品这一现象,从而对自身信奉消费主义的现状产生认同。
2.有容易刺激皮肤的成分的大牌化妆品、护肤品
楼主成分党,有段时间皮肤还敏感,所以迫于无奈对这个方面还有那么一点了解。
尼泊金酯类是相对容易刺激皮肤的防腐剂之一。更详细的科普帖在此:
科普帖作者为北大化学生物学博士。
除此以外还可以用“透明标签”之类的APP来判断成分是否刺激。当然最全的成分可以在“化妆品备案”APP上查到,不过“化妆品备案”就没有判断是否刺激的功能。
3. 一部分外国品牌服装的专柜货
可能有人会问到底有没有“原单”,其实楼主认为没有必要过于纠结这个问题。首先,我觉得绝大多数买“原单”“跟单”衣服的,基本上都是冲着性价比来的,因为专柜货比“原单”“跟单”贵十几二十倍的情况都是很正常的,说到底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品。第二,这些外国品牌的设计与风格的确是受相当一部分人欢迎的,也就是说买的还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跟是不是品牌关系不大。第三,哪怕不是“原单”“跟单”而是彻头彻尾的仿品,那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因为不少仿品的材料和做工甚至可能比原版还要好。
楼主根据本人经验以及B站up硬核的半佛仙人的总结,发现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单”“跟单”主要产地/发货地:江苏南通,上海(商家发货地标上海但是仓库在江苏南通或者南通附近),山东青岛,广东广州。只是个人发现,不足以代表所有情况。
下面就是刚才提到的半佛视频,“不少仿品的材料和做工甚至可能比原版还要好”也出现在这一期,我买过的部分服装也印证了这一点。
4. 不需要的课程,尤其是付费课程
虽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但是现在整个社会充斥着一股跟“你不买xxx就是傻子”类似的“你不学xxx就没有出路”的焦虑,目的就是让你乖乖地把钱拿来。而这些制造焦虑的人尤其是某些大V,根本不会管别人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课程、负不负担得起,他们只要卖得出去就行。
而且就算是报了免费课程,也未必就万事大吉了,因为一样要为此付出时间精力,这就是成本和代价。而人一天只有24小时,时间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楼主的建议是:先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需求尤其是职业发展需求,然后再有的放矢地选择课程。
免费课程平台:
中国大学MOOC(慕课)_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 icourse163.org
大部分免费,付费的多为考研考证的课程,根据自己需求和时间来安排就好。
5. 部分纸质书,尤其是情感类畅销书
恕我直言,这种书要么一堆家长里短要么堆砌概念狗屁不通,而且有的还贩卖焦虑。读这样的书,真的对读者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吗?作者倒是因此名利双收不亦乐乎。
古今中外,又有哪本经典名著是畅销书?真想要自我提升,还是老老实实上干货网课、读世界经典名著和高质量网文,看影视作品、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来得有效。
各省级图书馆办个读者证交的钱,可能还不如一件衣服贵吧。而且如果觉得纸质书太重不方便的话,省级图书馆都开通了自己的APP,一般是通过读者证号就可以登录,里面内置了很多电子书和网课视频,还有很多期刊文章以及文献可以免费下载或者传递至电子邮箱。免费传递至电子邮箱是有一定延迟的,而在不少省图的地界上是可以通过登录省图的无线网即刻免费下载知网文献的。
如果是那种国内找不到、或者还没有翻译成中文版但又急需的本专业书籍,哪怕花大价钱从国外买而且你又买得起,这也不是智商税。
消费主义本质科普: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讨论区|请劝退我毕业旅行!! (讨厌火鸡面)
- 不要买|个人不买清单(持续记录) (三只绝味鸭脖)
- 讨论区|谈谈最近盛行的撕拉片 (sMall)
- 2025空瓶记录 (Remember_Yolo)
- 不要买|不要买外卖软件大战的便宜奶茶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