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纳博科夫
Ariel小艾(我是本子控)
纳博科夫(1899—1977)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2005年正值《洛丽塔》出版五十周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第一次在中国推出没有任何删节的完整译本,并由此拉开了纳博科夫系列作品的出版序幕。《洛丽塔》的上市带起了一股纳博科夫旋风,一周内上海书城的数百册《洛丽塔》即被抢购一空。短短数月,《洛丽塔》总印数达到10万册,此次与读者见面的三个品种首印也都在万册以上。目前,上海译文出版社纳博科夫作品系列的累计印数已接近13万册。 作为一名叙事大师,纳博科夫从来都不担心事先把故事的结局“和盘托出”。《黑暗中的笑声》的故事,在全书开头第一段就已经交待清楚:“从前,在德国柏林,有一个名叫欧比纳斯的男子。他阔绰,受人尊敬,过得挺幸福。有一天,他抛弃自己的妻子,找了一个年轻的情妇。他爱那个女郎,女郎却不爱他。于是,他的一生就这样给毁掉了。这就是整个故事。”《黑暗中的笑声》1932年写成,在巴黎、柏林两地出版,书名为《暗箱》,1936年由韦·洛伊译为英文在伦敦出版,1938年又由纳博科夫本人作大幅度修改并重新翻译后在纽约出版,并更名为《黑暗中的笑声》。 他1932年用俄文写成的《绝望》,1934年曾在巴黎的移民杂志《当代纪事》连载,1936年由柏林的移民出版社彼得罗波利斯出版。小说主人公赫尔曼为了骗取保险金,精心策划谋杀了一个他觉得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自以为天衣无缝之时,却发现一个致命的失误——杀人现场留了一根可作为证物的手杖,主人公因而陷入彻底绝望中。德国导演法斯宾德曾根据这部小说拍摄了著名影片《绝望》。这是一部耗资600万马克的巨片,几乎是法斯宾德此前拍摄的十五部电影耗资的总和,影片以英语对白,并由世界著名影星迪克·鲍嘉主演,创下德国电影的新纪录。有人也将《绝望》视作《洛丽塔》的姊妹篇,认为书中主人公赫尔曼和《洛丽塔》的男主角亨伯特颇为相似,纳博科夫自己解释说:“如果说赫尔曼和亨伯特相像的话,那只是说同一个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画的两条恶龙相像而已。两人都是神经官能有问题的恶棍,但在天堂里有一条绿色通道,亨伯特得以每年一次在薄暮时分在那儿漫步;但地狱却永远不会假释赫尔曼。” 《斩首之邀》1935年用俄文写成,然后由作家本人和其子德米特里翻译成英文,最初在巴黎的移民杂志《当代纪事》上连载,1938年由书籍之家出版社出版。小说的主人公辛辛纳特斯因为与周围庸俗的人们很不一样,所以被判处死刑。在监狱里等待行刑日期最后确定的过程中,他一边忍受着死之将至的痛苦煎熬,一边又身不由己地沦为一场滑稽闹剧的主角。小说中光怪陆离且滑稽可笑的场面让人目不暇接,也是一部带给纳博科夫无尽声誉的艺术杰作。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人物】瓦尔特·本雅明 (Ariel小艾)
- Richard yates (Ariel小艾)
- 新中国文学翻译名家及译著 (Ariel小艾)
- 【人物】邦雅曼·贡斯当 (Ariel小艾)
- 【人物】彼得·凯瑞 (Ariel小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