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7年9月24日— 9月30日一周资讯

小咚

来自:小咚
2007-09-26 19:10:4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9-26 20:04:14

    第九工作室蓝调 (巴尔干)随想 导演、舞台及音响设计:卢卡•卡米莱提

    10月3 - 4日晚8点 草场地工作站(北京朝阳区草场地105号) 电话:64336143、64337243 票价:50元(学生30元) 订票方式:电话或电子邮件ccdworkstation@163.com
    联系人:裴延丰


    作为“交叉季2007演出”的一个剧目,1982年由巴尔巴拉•纳第维和现任艺术总监西尔瓦诺•帕尼基创立的佛罗伦萨剧团“第九工作室”(www.laboratorionove.it)将上演两场《蓝调(巴尔干)随想》。

    生、死、奇迹。让人触景生情的碎片,用它们来取代一种无特定情节的叙述的可能性;在荒芜的、既开放空洞、又拥挤昏暗的舞台上是想象中的、无特定场景的巴尔干景色。本剧不企图进行历史编篆,也无意罗列某一时代的不义,它用即兴的名字来称呼事物,全然不考虑艺术史或地理。在这里,我们还能认出什么?

    卢卡•卡米莱提投身于舞台艺术,同时也从事音乐和摄影,他与演员一起发展了一种分析的、而非心理的观点和视野。他是杂货剧团的成员,该剧团11年来用当代艺术语言进行戏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最近他与第九工作室一起策划项目。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9-26 20:05:13

    Exhibition Opening : Chasing Clouds: A Decade of Studies by Emily Cheng 展览开幕式:成瑞娴:追云-十年著作

    Venue: Timezone 8 (798) 场地:东八时区书吧(798)

    Date/日期: Saturday(周六) 29.09.2007
    Time/时间: 18:00-19:30

    Chasing Clouds: A Decade of Studies is Emily Cheng’s first show in Beijing, The exhibition of 20 studies will be accompanied by a comprehensive book monograph of her works by the same title, just published by Timezone 8. Comprising 300 full-color reproductions of Cheng’s studies and paintings and essays by renowned critics/curators Johnson Chang and Kevin Power.

    Chasing Clouds offers an as-yet-unseen glimpse at the process behind Cheng’s major works. Drawing from sources as varied as European tapestries, medieval illuminated manuscripts and Buddhist paintings, the sketches, studies, drawings and paintings of Chasing Clouds make for an intimate portrait of Cheng’s artistic process.

    东八时区书店和咖啡店正式宣布推出成瑞娴新书发布会及“追云 十年著作”展览,将于 2007 年 9 月 29 日 , 周六 , 18 :00 开始。一个在国际间有作品展出的艺术家,“追云”是成瑞娴首次在北京做展,并且随之而来的 20 幅她的同一题材,版本内容广泛的著作。 300 幅全彩色成瑞娴的著作和画作,“追云”在成瑞娴主要工作过程后还隐约潜在着一种模糊的感觉。画作的灵感来源于欧洲各种各样,样式繁多的挂毯,富于启发性的中世纪的手稿和佛教图画,素描,研究 在成瑞娴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追云”制作了一些肖像画。

    成瑞娴

    作为一个美国艺术家,成瑞娴已经在纽约和海外其他国家举办过超过 20 场个人展览,包括在麻省理工当代艺术博物馆(大众莫卡),在香港的雅轩画廊,和布朗克斯博物馆。成瑞娴曾在罗德岛设计学院 美国广播基金会,和在纽约广播学校学习。她是纽约艺术基金会和国家艺术基金会奖学金接受者,和春基金会的奖学金。

    成瑞娴在美国和国际间做展览。她的个展在曼哈顿包括梅花画廊,温斯顿,西亚图 Wachter 美术,大卫 贝策尔画廊,和 乔纳森欧哈拉画廊。她有三次个展在费城的斯密特院长画廊举行,并在香港雅轩画廊举行过个展,菲律宾马尼拉大都会博物馆,在纽约的布拉温李画廊,在堪萨斯城的拜伦科恩画廊等,布朗克斯博物馆,和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在马尼拉的阿亚拉博物馆。群展包括有大众莫卡博物馆协会,在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的哈蒙德博物馆,旧金山的姜味草当代艺术中心,纽约国家艺术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画廊,鲁宾博物馆。

    成瑞娴目前任教于亚洲艺术史视觉艺术学院,在纽约。她曾作为访问艺术家指教绘画一个学期在罗德岛设计学校,库博联盟,纽约大学, 帕森斯,和明尼苏达大学。

    Timezone 8 Books & Cafe (Beijing 798) P.O. Box 8503 No. 4 Jiu Xian Qiao Rd. Beijing 100015 China Tel: +8610 8456 0336 Fax: +8610 6431 1226

    邮编: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 酒仙桥路 4 号 (798 厂内 400 米左手边的红色平房 ) 8503 邮箱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9-26 20:05:57

    澳門老照片──藝博館館藏攝影展

    開幕儀式:二零零七年九月三十日(星期日)下午三時 展期:常設展覽 展覽場地:三樓展區 展覽簡介:

      “澳門人口五十二萬,由澳門半鳥、氹仔和路環兩個離島組成,總面積二十八點六平方公里,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亦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幾百年來,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並存的地方……”以上是近年關於澳門的最常見介紹。可有想過半個世紀前,這一方小土地人口還不到二十萬,站在山崗往下望,觸目可見皆是二、三層高的平房,四層以上的建築物寥寥可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澳門今天的城市面貌可說是“面目全非”,幸得攝影術的發明,不少昔日珍貴的景緻透過相片而得以保留。長期以來,澳門藝術博物館透過收集及接受慷慨人士的捐贈,珍藏了過千幅紀綠澳門舊日情景的珍藏攝影作品。

      “澳門老照片──藝博館館藏攝影展”展出館藏一百一十幅攝於上世紀不同年代的照片,當中包括澳門風光、民生百態、文藝節目、牌樓、街頭及交通工具等;其中四十張珍貴相片更選自李超宏與歐平兩位攝影家的捐贈作品。

      澳門藝術博物館期望籍著館藏老照片的長期展示與研究,讓市民及遊客能了解小城過去近一個世紀以來的變遷,除了緬懷昔日的難忘時光外,更能對全球化下的澳門都市發展進行反思。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9-26 20:06:30

    Preface_Ung_c 序 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 吳衛鳴

    “請大家望向我,好!” 就在這一剎那,光影瞬間凝固,臨時搭建的牌樓頂端,大鐘上的時針從此不再移動。就是這樣一副竹架,撐起了那個幾被遺忘的年代,一群筆直站立的人亦永遠保持著屬於某個特定時代的神態。這是一張泛黃的相片,相片中的男女老幼各自有著不一樣的表情,他們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為什麼在若干年後,仍能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不要說這些衣著看似過時的人、這個外型奇特的竹棚與你沒有任何關係,事實上,他們都曾真真實實地存在於澳門這片小小土地之上,站立在我們每天經過的同一地方。看,繪在牌樓上的中國傳統道教圖畫與懸掛其間的各式西方彩旗形成了有趣的強烈對比;他們身處的近西街(美麗街)則是昔日澳門中、西居民生活社區的自然分界線;還有裝飾著竹架的優美工藝、文字,以至背景的模糊建築,都在提供各種線索,好讓大家知道,我們到底是怎樣走過來的。 為重溫一段屬於本土的集體回憶,藝博館在收藏中挑選了一百零八幀珍貴的攝影作品,並基本按年序組成了今次展覽。 在第一部分展品中,我們看到澳門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自然景色是如此的寧靜、優美,呈半月型的南灣海岸線一直伸延至加思欄炮臺的外沿,在當年,銅馬、葡京等著名地標仍未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內。在《議事亭前地》中,仁慈堂、便民藥房等建築依舊,但廣場肅穆蕭索,與今天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不可同日而語。 接著在四、五十年代照片中,久違的澳門水上飛機、穿梭於港澳海面的大小帆船及舊式客輪,把大眾帶回黑白電影般的模糊歲月中。另一幀照片中的望廈村給人印象是如此陌生,觀音堂、康真君廟、唐紹儀大宅在空曠的大地上連成一片,充滿著田園詩意,澳門近百年間的城巿面貌改變之巨,實在叫人概嘆。 澳門三面環海,大小山陵起伏有序,加上縱橫其間的古老街巷及星羅棋佈的中西建築物,為藝術家提供無數創作素材,多年以來,不少攝影師不辭辛勞,透過手中的快門把此間的景物變化一一作記錄,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攝影界前輩李超宏先生與歐平先生。年前,兩位資深攝影工作者分別把歷年拍攝的照片無償贈予藝博館,在他們的熱情協助下,我們先後舉辦了《尋找澳門》及《澳門舊事》攝影作品展覽,受到澳門巿民及旅客的熱烈歡迎,並引起頗大的回響。 在是次以本地風物為主題的攝影展覽中,我們精心地挑選了李超宏先生及歐平先生攝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作品各二十幅,作為澳門社會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以前的一段回顧。 在李超宏先生的作品裡,觀眾將感受澳門昔日與世無爭的簡樸生活,對於老一輩的居民來說,這些似曾相識的景像定能勾起不少往事的回憶。那位售賣著熱氣騰騰街頭小吃的老人家;那群聚精會神地製作爆竹的小孩子們,都在告訴我們關於小城某個溫馨的小故事、某個平凡卻生動的情節。歷史,不應只為帝皇將相而寫,你同意嗎? 歐平先生的作品則為大家展示澳門居民善良、純樸、勤勞的精神面貌與氣質。至於那些矗立在鬧巿中央的臨時牌樓,則表達出廣大百姓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在人們的腦海中,這些花盡心思搭建的節日街頭裝飾,已成為澳門某個特定時代的象徵性符號。 李超宏先生及歐平先生的慷慨捐獻,不僅豐富了藝博館的收藏,亦為我們的新一代留下認識、了解本土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源。為此,本人謹代表民政總署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再次對兩位攝影家致以衷心的謝意,同時亦十分感謝陳樹榮先生為是次展覽的照片撰寫說明,令整個展覽以更為立體、生動的形態呈現觀眾眼前。   我們知道,每位演員所依賴的,是能使之盡情發揮的舞臺,而對於每位巿民、每個家庭來說,所需要的是一處讓人感覺踏實,流露關愛以至值得積極投入生活的環境與空間。無可否認,澳門都巿面貌近年來以超出想像的速度發生著變化。一座又一座超高大樓先後於海岸線上拔起,嘈雜的汽車、人群不分日夜地擁擠在澳門這個彈丸之地上。繁華的背後,是某些值得保留的事物及本土特質遭受破壞,且迅速在世上消失,當中包括各式工藝、風俗、老舊建築物等等,要知道,一條小街,一棵老樹均有其來歷,都會包含著某種前人的意志或想法。此刻不禁令人想起梁思成於五十年代對保護北京城牆所作的呼龥:“這個城牆由於勞動的創造,它的工程表現出偉大的集體創造與成功的力量。……無論是它壯碩的品質,或是它軒昂的外像,或是那樣年年歷盡風雨甘辛,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微意味,總都要引起後人復雜的情感……我們既承繼了這樣珍貴的一件歷史遺產,我們豈可隨便把它毀掉!”(《關於北京城墻存廢問題的討論》,原載《新建設》雜誌,一九五零年五月七日) 到了今天,誰又不會為當日北京城牆的拆毀而感到無限惋惜?我們必需澄清,對昔日事物的尊重、愛惜,並非僅僅出於一般意義上所說的懷舊,而是當點點滴滴的記憶失去之後,我們將無法重整出一個對本土文化及當下生活的透徹理解。同時,今日的創造定必是建立在昨天的感受、經驗及實踐的基礎之上,相信世上沒人願意生活在一片蒼白、淺浮沒根的城巿之中。當我們重新回味那展現著平靜的港口、開闊的廣場及充滿人情的照片時,自然會明白生命的滿足、感悟的喜悅其實並非那麼遙遠,甚至近在身邊,只在乎我們能否看見、會否珍惜!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9-26 20:08:08

    《龙凤呈祥》系列作品

    ---- 一次透视婚纱摄影审视中国变革的视觉体验

    策 展 人:舒阳

    艺 术 家:岩熔黑及“视验组”

    “视验组”成立于2006年,是由“组长”岩熔黑及核心组员:黄旭、老三、文阳、邬竞等“黑冰摄影”元老级成员及相关人员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美术科班出身、成功于商业摄影领域的著名摄影师组合而成。“视验组”成员在一起进行试验,研究,创作视觉作品,这些成员都具有双重身份——艺术家与摄影工作者。

    展览时间:2007.9.28----2007.10.2

    展览地点:798SPACE时态空间

    地 址:酒仙桥路4号798厂陶瓷三街

    电 话:+8610 64376248 64384862

    Website: www.798space.com;

    www.black100.cn;

    E-mail: info@798space.com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9-26 20:08:46

    9月29日晚7点 北京,北大百年纪念讲堂 票价:20、30、40、60(凭学生证购买)、80、100、120、150(VIP)(中演票务通) 订票电话:010-62759637


    乔万尼•维塔莱蒂,1963年出生于米兰,他在米兰维尔第音乐学院艾黎•佩若塔的指导下完成钢琴学业,以后又在那不勒斯塞尔乔•费奥伦蒂诺和巴黎弗朗索阿•提奥叶的指导下深造,并同时学习作曲、指挥和古钢琴。 他在意大利及欧洲各国多次举办音乐会,并以独奏身份在众多大师的指挥下与许多乐团进行了合作。他还与戏剧及电影界的导演和演员合作。 维塔莱蒂现任波尔察诺“蒙泰维尔第”音乐学院钢琴系教研室主任、米兰圣•多纳托区“乔万尼•巴蒂斯塔•萨马丁尼”公立音乐学校和圣•泽诺内公立音乐学校的校长。

    这次来华巡演,维塔莱蒂将演奏肖邦著名的波兰舞曲和《降B小调奏鸣曲作品第35号》,及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

    巡演日程: 9月30日晚7:30点 天津,天津大剧院 10月9日晚7:00点 长春,吉林东方大剧院 10月12日晚7:00点 沈阳,辽宁大剧院 10月14日晚7:00点 大连,开发区大剧院 10月16日晚8:00点 长沙,湖南大剧院 10月18日晚7:00点 西安,西安音乐学院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9-26 20:09:53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新展 "1979-1989 王秉龙戏曲年画摄影" 的开幕及中秋赏月晚会。

    开幕酒会: 2007年 9月 23日(星期日)下午 3点

    中秋赏月晚会: 2007年 9月 25日中秋节(星期二)晚 8点

    We cordially invite you to our opening of the new exhibition <Wang Binglong: Chinese Opera Calendar Photography (1979-1989) > and a Celebration of Mid-Autumn Festival

    Opening Cocktail: Sunday, September 23, 2007, 3pm

    Mid-Autumn Festival Celebration: Tuesday, September 25, 2007, 8pm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9-26 20:10:26

    刷新:中国青年艺术家

    展览时间:2007年9月22日—11月8日 展览地点: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开幕酒会:2007年9月22日下午17:00(星期六) 展览主办: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艺 术 家:包为跃、陈曼、陈维、程然、迟鹏、杜岩、范明珠、高铭研、高盛婕、葛磊、郭鸿蔚、胡柳、金闪、李牧、李小松、李雪慧、林志鹏、刘波+李郁、刘一青、吕滢、马秋莎、彭韫、沙伟臣、苏畅、孙逊、汤艺、王阿可、王丹、王光乐、王俊、谢栋磊、郁天柱、张乐华、张一、祖伟民

    艺术总监:沈其斌 策 展 人:苏文祥 展览协调:陈淑霞

    展览简介: 如果我们抱着历史决定论的态度来看今天的当代艺术,并且还沾沾自喜的话,那我们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犯错,因为所有的事物未必就是按着人们一厢情愿设想的那样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近几年的火热繁荣仿佛让所有关注它的人都有了更大的期待,特别是艺术家,的确得到了真切实在的好处。但是,艺术市场的火爆有时候过多地吸纳了人们巨大的热情与注意力。与此同时,和人们徜徉在金钱中同样令人眩晕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国际国内的双(三)年展。

    不过,正如当代艺术无时不刻不在变化着一样,今天中国许多年轻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与创作方法论较之以往,也在持续发生着细微的嬗变,他们正在当代艺术的各个媒介中按照各自所坚持的方向默默地努力拓展——这些值得让人期待。"刷新",意图捕捉艺术生产内部鲜活与微妙的差别。

    刷新Refresh——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电脑操作上的术语,执行它可以帮助缓存释放内存,加快电脑运行的速度,可以重新排列电脑桌面图标,还可以通过刷新的速度粗略地检测系统当前的可用资源占用率。网页上刷新则是指重新读取服务器数据,重新连接,更新网页。"刷新"一词语义中所包含的关键词诸如:"加速运行"、"重新排列"、"重新连接"等正是本次展览所看重的它的所指。卡尔·波普尔说,人类不可能大规模地预测未来,我们自然也不能预测艺术的未来,但是通过"刷新",我们也许可以将中国当代艺术中正在发生的部分事实呈现出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休馆,周三为免费参观日。票价:20RMB,学生凭学生证5RMB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9-26 20:10:53

    《日迷彼埃罗-不老的童话》 露易莎•塞罗(Luisa Sello)长笛演奏和诗朗诵 日期:2007年9月20日 时间:18:00 地点:北京现代音乐学院(通州区云景大街68号) 意大利使馆文化处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合作组织


    露易莎·塞罗(Luisa Sello)曾在奇加纳音乐学院和尼斯国际音乐学院学习,分别师从赛维里诺·加扎罗尼和阿兰·马利恩,后来,康拉得·克莱姆、格拉乌科·康布尔萨诺、詹姆斯·高威爵士和雷蒙德·基尤特的传授也使她受益匪浅。她在演奏中细腻的表达和出色的技巧使她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类拔萃,(赛维里诺·加扎罗尼这样写道:精彩绝伦的表演,美妙的演奏。)目前,她经常出现在各大国际音乐节和音乐会上。

    节目介绍 阿诺德•勋博格,二十世纪伟大作曲家之一,在1912年创作了《月迷彼埃罗》,其表现主义作品的代表作。以此为基础,为了歌颂真情的可贵,《日迷彼埃罗》也采用了音乐诗的形式,借鉴了原作的开场,并通过编排一些动作丰富了对情感的表达。作曲并非描述性的,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非常有力和感性。和过去几个世纪的音乐不同,音乐在叙事的同时,也是整个演出的主角和创意所在。故事的讲述以音乐的演奏为主线,舞台灯光和服饰也会相应变化,使每个章节的氛围都得以完美渲染。彼埃罗来到人类的世界,她的使命是唤回被人们遗忘已久的勇气。她神话般地来到被浅薄和冷漠占据的珍珠之城。蛇王潘特拉,如同噩梦般主宰着睡梦中的人们的思想,他是邪恶、嫉妒和自私的象征。只有最深厚的勇气才能击败他强大的力量。潘特拉看守着他收集的被窒息的勇气,而小精灵降临了,他有着金色的皮肤。他和甜美的彼埃罗牵着手,自由而智慧的新世界诞生了。伴随着他们的身影,巴赫的音乐声响起,象征着艺术的力量和绝对的勇气。(文:露易莎•塞罗)

  • 小咚

    小咚 楼主 2007-09-26 20:13:55

    回歸十年,連串的保育事件,是否意味著香港人對歷史意識的重新重視?

    保育是純粹保留物件,還是當中的歷史?

    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會有由香港人執筆的香港藝術史?

    歷史 - 城 - 香港藝術史書寫 圓桌座談會

    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藝術館演講廳 (地庫)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下午二時至六時

    亞洲藝術文獻庫及mMK 主辦

    香港藝術館協辦

    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會有由香港人執筆的香港藝術史?

    繼外籍作者Petra Hinterthuer於1985年寫成其 “Modern Art in Hong Kong” 後,內地學者朱琦也於2005年底出版了其《香港美術史》。前後二十年間,一英一中的香港藝術通史論著,(湊巧地?)同樣非出自香港人的手筆

    其實由誰來撰香港藝術史,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本論著代表著一種對於香港藝術史的認識和理解,而我們在尋求多角度理解事物及歷史時,香港本土的聲音又怎可以缺席?這個缺席本身,會否反映出一些香港文化上的現象、或是本地促進藝術史發展的建制上的某些缺陷?

    回歸十年後的今天,連串的保育事件,是否意味著香港人對歷史意識的重新重視?「去殖」與「主體性」的討論重現於藝圈及文化界議程,會否是我們有系統的整理自身歷史、著手書寫一本香港人自己的香港藝術史的契機?

    基於近代歷史,香港人對於「大歷史」、「大論述」往往有所保留;但回歸後香港文化藝術的身份位置,似乎並非香港人能單方面自我決定的。呂澎、高名潞等中國藝術史學者近期對於香港藝術在中國藝術中的角色位置的論述,會否提供我們一種理解自身的「大脈絡」?

    藝術史作為一門學科,除了要就其對象的社會現實變遷作出反應,如祈大衛(David Clarke)般引入「去殖」的課題,還不得不處理藝術史書寫和當代藝術的關係,置身其中的本地文化機構、組織、及文化藝術工作者又可以怎樣去面對如「藝術史之終結」、「視覺文化」種種理論的挑戰?

    亞洲藝術文獻庫將與客席策展人劉建華合作,邀請十數名本地及內地的藝術史學者及文化藝術工作者出席名為「歷史 – 城 ― 香港藝術史書寫」的圓桌座談會,共同就以上題目展開公開討論及交流.

    日期: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時間:下午二時至六時 地點: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藝術館演講廳(地庫) 與會嘉賓: 第一節 (以英語及普通話進行): 張頌仁 (漢雅軒總監) 呂澎 (藝術史學家、藝評人,現居於成都) 萬青屴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總監) 朱錦鸞 (香港藝術館前總館長) 官綺雲 (香港大學藝術系助理教授) Pamela Kember (香港藝術學院藝術史及理論講師) Frank Vigneron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教授)

    第二節 (以廣東話進行):

    李世莊 (香港藝術歷史研究會副主席) 林漢堅 ( MOST館長) 梁寶山 (文化工作者) 黎肖嫺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助理教授) 黎明海 (香港教育學院體藝學系副教授)

    主持:魂游 (亞洲藝術文獻庫香港研究員)、劉建華 (mMK策劃人) 主辦機構:亞洲藝術文獻庫及mMK 協辦機構:香港藝術館 查詢或留座:亞洲藝術文獻庫陳靜昕(電話:2815 1112或電郵:janet@aaa.org.hk)) 或劉建華 (手提電話: 9418 8184 或電郵 jaspar@ctimail3.com)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1273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