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紅樓夢斷〉系列……

花簪

来自:花簪
2007-09-27 16:49:18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狐蝠

    狐蝠 2007-09-27 21:25:42

    一言难尽!

  • 狐蝠

    狐蝠 2007-09-29 20:06:45

    少年心事,花簪解语。

  • 花簪

    花簪 楼主 2007-10-01 10:01:47

    不敢當“解語”,呵呵,少年情事老來悲

  • 高门小厮

    高门小厮 2007-11-02 12:28:27

    高阳小说的结尾,有心人方读的出深味。

    从梅藤医生那里配来的安眠葯的空瓶子,还有“哪里是汉人愈孤,分明是满人愈孤!”,都是可以反复品读,淡定自若中,又是神来之笔。

    高阳的结尾,当然不会像侦探小说让你拍案惊绝,更多的是会掩卷起身长叹,余味良久到读者的一生一世。

    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说的好。万丈红尘,不如归去?难!难!难!

  • 看叶子下起来了

    看叶子下起来了 2007-11-02 21:09:32

    高阳小说的结局,悲比喜多。印象中,只有少数如《鱼的喜剧》、《花魁》是团圆结局,其他都是悲剧结尾,而女角不是出家就是自尽、死亡,男角也是给人很失落的感觉。 尤其是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其实没看高阳前也有所听闻,知道结局不太好,但就是看完高阳才觉得这些人活生生地在书中上演了他们的故事,很悲,也很让人感伤。功亏一篑的故事,最令人扼腕。

    《红》里面,看到绣春出家,有幻灭的感觉。

  • 看叶子下起来了

    看叶子下起来了 2007-11-02 21:18:20

    请教楼上,“从梅藤医生那里配来的安眠葯的空瓶子”何意?

  • 高门小厮

    高门小厮 2007-11-03 09:20:08

    那印心石,可以算是悲喜交杂了。世事就是如此,好像硬币的两面,有此必有彼,不过作为局中人,有何尝能看的清?

    又如小白菜的结局,奇冤得以昭雪,应该算得上大喜,不过从开始已暗藏了走投无路的悲剧,只能逼出读者叹一声孽债。什么是色戒?这就是了。

    安眠药的空瓶子,我的理解是揭示了胡家的结局早已预定。试看鼎大奶奶(秦可卿)的死法:因为不幸仓猝临之,当然不会有所准备,如砒霜吞金等等,所以是最简单方便的办法:上吊。

    历史和生活,往往比最伟大的小说家更伟大。

  • 花簪

    花簪 楼主 2007-11-03 10:39:06

    空瓶子那個,好象是螺螄太太那里? 我看那個結局看哭了……

  • 山静日长

    山静日长 2007-12-03 18:00:47

    我最近也在读这个系列,太棒了

  • 花簪

    花簪 楼主 2007-12-05 08:55:00

    講講心得啊感受啊什么的吧,大家一起討論討論。最近都沒有什么人說話,是不是冬天到了大家都躲起來了?

  • 高门小厮

    高门小厮 2007-12-12 09:56:01

    呵呵,最近才发现登陆名是EMAIL而不是ID,一直以为忘记密码了。加上前段时间通过天朝律例考试,忙联系明年挂职,所以有些天没来了。

    不知花簪看说诗有什么心得啊。

  • sweetbee

    sweetbee 2007-12-12 23:14:02

    [内容不可见]

  • 侍讲

    侍讲 2007-12-25 15:44:57

    空瓶就是说螺螄太太服药自杀。没什么疑问吧。 我读红楼系列最感兴致的是漕帮的秘史,写的让人置身入于秘境中,如从水中看世事的比喻,还有处理帮内纠纷的那些。真是最好的传奇。

  • 侍讲

    侍讲 2007-12-25 15:49:34

    还有绣春这么一个有魅力的女子,一直也让人记挂在心,多年不忘,为她悲凉了很多年。呵呵。最早是十四年前读大学时看的。 还有方观承、平郡王,直是次要人物个个鲜活。

  • 高门小厮

    高门小厮 2007-12-27 09:32:55

    漕帮研究的人其实不算少,但能从研究中跳出来,另化出一篇大文章的,只有高阳。当然遗憾的就是看了曹雪芹别传中的这部分,看清朝的皇帝时就要跳过了。反之亦然。

    写方观承最活的就是客寓扬州屠夫家的那段,就此一段,也可堪做高阳风格的模范。然后借势再引出曹雪芹说出“情不情”的那番话,这不就是金圣叹说的真才子手笔吗?

  • 高门小厮

    高门小厮 2007-12-27 09:35:21

    对了,不知道方观承客寓扬州那段,不晓得是不是可见于清人笔记?

  • 秒度辉

    秒度辉 2007-12-27 23:00:20

    沏1壶好茶读高阳真是人生1大快事

  • 乌衣门主

    乌衣门主 2008-01-16 12:58:14

    这个系列中,个个人物都爱,唯独对绣春爱不起来,这个女子,算计太过,又缺震二奶奶的气势,犀利太过,又缺夏云的爽朗,心细太过,又缺秋月的大度,心性不如碧文,圆滑不如锦儿,手段不如春雨,娇憨不如冬雪,运气更比不上小莲,样样都争,又样样都输,这个女子才是真正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没有好命,又没有好运,除死无他去处,我觉得绣春最后该死了,空留余恋给曹家人怀想。

  • 花簪

    花簪 楼主 2008-01-16 20:55:22

    啊,我对绣春也是无论如何都喜欢不起来,总觉得她有点“作”。

  • 乌衣门主

    乌衣门主 2008-01-17 20:45:03

    绣春一步错,步步错。 她的遭遇半是曹震作孽,半是自己铸成。 人人都想有个好结果,只可惜她想要的太多,甚至于“贪”。 酒后失身,又如何不是半推半就,无怪乎震二奶奶视之为情敌,千方百计要弄走她,留下锦儿。 一旦有比当震二姨娘更好出路,又立刻向李缙投身,人人都想过好一点的日子,可是绣春的作为只能让我想说,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 锦儿与她同在震二奶奶房里,她在上,锦儿在下,她与震二奶奶不可谓不是一条心,可惜了。这一主一仆都是要强好胜,心思深刻的人,却都身遭横祸,独留锦儿成了正果。 《梦断红楼》里的绣春尚有几分可爱之处,伊人情碎,使人惜怜,而《曹雪芹别传》中就显得轻狂,和魏大姐倒过来了,前书中是个比震二奶奶心机更深更可怕的女人,后书中则是恪显贤良之色。 与冯大瑞的婚事波折,世事虽然弄人,但做人也不可以太铁齿,我总觉得是老天对她的一种惩罚与戏弄。曹震与她一夕恶缘,是强奸,也不怎么觉得,给我感觉真的是她自找的,进曹震家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与曹震的一席谈话更是鬼使神差的使曹震以为有机可趁,以绣春之精明,本不该出现这种误会的。以我看来,曹震虽然贪花好色,却也不是行事无章的无赖恶棍,若没有绣春给他的错觉,仍他怎么肖想,怎么握有绣春的卖身契,也不会铸成这种憾事。 再说句题外话,绣春和他真的是很有夫妻缘的,震二奶奶嫁了这么多年,没见有喜信,锦儿也是数年之后才得了一个儿子,而绣春是连中两元,从现代医学角度上来讲,他们两人,真的很合。 如果没有《曹雪芹别传》,只看前书与后书里曹家人对绣春的怀想,绝对是个无限美好,令人无限生怜的好女子,但看了《曹雪芹别传》,只令我好失望。

  • 花簪

    花簪 楼主 2008-01-17 22:58:40

    楼上的,我心里模模糊糊的想法,让你说得好明白,我不用再说了。 其实我对震二奶奶,到是怜惜同情更多一些的;对魏大姐,就有些害怕了。如果在生活中,我是不敢和魏大姐这样的人交往的。说难听点,她让我想起美女蛇来。 锦儿么,外则精明,其实内里还是天真善良的。她的心机比不了震二奶奶绣春,也比不了翠宝。 而绣春,我总觉得她的一切不幸,都是“性格决定命运”的最好注脚,太过“作”了,无论何时何事都想要挂个完美的面子出来,让人说不出一句话来,说好听点是要强,说不好听点就是名利心过重了,宁愿别扭着来,让自己和别人都痛快安生不了,图的是什么呢。她和曹震,在《秣陵春》里我对她是同情,虽然她有几分责任。而在《别传》里,可以说是自己讨来的。而和冯大瑞嘛,她简直就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唉,只是可怜了大瑞和曹家上下关心她爱护她的人。 自我意志强烈,有极强的自信和意志力的人,往往是偏执而要打破常规,以自己的意识来主宰生命的。绣春“心比天高”,却更多的时候是在一种纠结状态里,没有这种彻底的意志力,就像小孩子以闹别扭的方式来获得他人对自己存在的认同关注。这一点上,我对绣春真是一点也喜欢不起来。

  • 花簪

    花簪 楼主 2008-01-17 23:02:58

    想起《三春争及初春景》里的乌二小姐乌云娟,其实也是性格过于执拗了。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她的,她男装去看曹雪芹那里,可爱极了!想想要是曹雪芹没有遇见杏香在先,这样的姑娘他会刻骨铭心的吧?

  • 侍讲

    侍讲 2008-01-18 18:25:13

    乌二小姐这个人物还是高阳典型的旧文人的理想反映,典型的“才子佳人”而且“佳 人”又是“懂才爱才的佳人”。类似还有“醉蓬莱”中洪昇的那个红颜知已,真正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最好范本。说高阳是最后一个旧式文人一点也不错,小人有时也常沉浸于他描摹的令人心醉的——男女相对无语的灯下。

  • 侍讲

    侍讲 2008-01-18 18:31:38

    对绣春的不同看法恐怕是多源于男女性别差异吧。简单说就是怜且痛之,恨机时爱之。

  • 花簪

    花簪 楼主 2008-01-18 22:19:54

    啊,是性别差异么?呵呵 。 “怜且痛之,恨时爱之”,《秣陵春》里的绣春还是有几分的。后来的就完全不行了。整整一套看下来,最心疼的是秋月呢。

    我到是恰恰欣赏高阳这种带一点文化遗老遗少气息的地方的,嘻,“旧式文人”我觉得很可爱,带几份萧瑟气质,落木千山的味道。

  • 乌衣门主

    乌衣门主 2008-01-19 14:16:00

    击桌。 谢谢花簪,我只是讲出了绣春给我的感觉,而你把绣春的个性置于显微镜下放大了说,更详细了。她的个性,作为,命运,可以用陆游的《钗头凤》来概括了,“红稣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关于乌二小姐,表面看,的确可爱,但曹家对她的一番看法也非常重要,连自小随身的丫头都不愿跟她,可想其性格必有可厌之处。吾所不取。

  • 花簪

    花簪 楼主 2008-01-19 19:51:24

    乌云娟那种大小姐脾气嘛,最好就是当公主,反正不是每个驸马都敢“醉打金枝”的,还不是由得她高兴时就写诗作画不高兴就翻脸。我喜欢她男装看曹雪芹那种魄力,至于性格嘛,同样不敢恭维。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出身决定的,总觉得她跟书里其他女子都不大一样,有种一根筋的感觉,呵呵。

    阿元本来是因为“宜男之相”送给平郡王的,没多久就说是难产而亡了。真不懂这个宜男之相到底准不准啊?到底什么叫宜男之相啊?

  • 乌衣门主

    乌衣门主 2008-01-19 20:42:44

    我觉得她真实的个性跟一根筋搭不上边。一根筋不代表不好相处。连季姨娘都有人同情,并愿与之相处,可见乌二小姐的问题不出在一根筋上。 胆敢扮男装亲会曹雪芹,这种事绣春也会干,只要性格爽快有胆就行。但绣春还不至于她这么没人缘,使自小一处长大的女伴视之如虎。要说,曹雪芹也算是一个好对象了。阿元不是没有看上他,而纯粹是不愿同乌二小姐一处呆。对阿元而言,给平郡王做妾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根本不可想的事,不是身分地位不够,而是两家子根本搭不上线,她的将来的出处若不随小姐陪嫁,就是配下人,像碧文那样显赫六十六大家出身的丫头都只能够给人做妾,阿元就是做正室,也只能嫁给白身。对没有更好出路的阿元来说,决然地拒绝陪嫁,可想这不是一时之怨,而是长久以来的想法了。这样说起来,乌二小姐比绣春还别扭,还不招人爱。 宜男之相,以我的理解大概就是脸盘圆,屁股大,所谓会生有福的女人。 只不知高阳这种旧式文人意中的宜男之相与世俗所见的宜男之相是否一致。

  • 花簪

    花簪 楼主 2008-01-20 01:30:56

    呀,我说的一根筋的意思是说,她想事儿太简单,只顾到自己,以自己为中心,这一点书里其他女孩子可是不会的哦。像秋月啊锦儿啊她们遇到啥事儿都要方方面面考虑遍,绣春更是这样。到是乌二小姐做啥都是只想到自己,把自己放得特别高。一开始让曹雪芹写对联试才时不就是这样嘛,当时曹有些生气觉得不尊重自己,我看得深有同感。所以她平时对阿元,估计是不仅主仆之分很严,丝毫不假词色,更是动不动要给点小脸子看的。让阿元去搬书,明明不知道在哪一册,怕阿元笑自己就不问了。好面子好强到这一步,平时肯定是处处留心压着阿元这个会侍侯书房的丫头了,生怕一时有落在她后面丢了自己“才女”的脸面。当时她一听阿元的亲事就一脸寒意一肚皮冷气,如此大的反应,我小人之心猜一猜,就是一直见不得身边有人压得过自己的那种心理吧。所以我一直觉得,乌二小姐这种令她自恃甚高的所谓才华,丝毫不能让人产生对她的敬意与好感,不过是她孤芳自赏的凭证。 对了,书里好像还依稀写过,乌云娟并不貌美。这样子不美又自恃才高的大小姐,其心理防线之紧张,平时待阿元能好到哪里去?难怪阿元不肯陪嫁啊,想想在她手下当侧室那罪受得。脾气执拗到这个地步,也真是少见了。经楼上一提醒,分析下来,看来乌二小姐的性格问题还真多,呵呵。 不过嘛,我还是喜欢她男装看雪芹那里,换成绣春甚至秋月我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感觉了,不知是高阳文笔太好,还是我对她们几人的气质把握的问题。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出在乌云娟身上,才有一种“满堂花醉三千客”的感觉出来。她也难得有这么一次不犯小姐脾气不拗着来的时候呢。

  • 花簪

    花簪 楼主 2008-01-20 01:32:42

    我记得书里写阿元是“容长脸儿”,身材高大来着。反正古代相法里,端正圆脸一直都是福相的,看来阿元也是这一路子。

    绣春两胎都是男孩,真材实料的宜男之相啊,哈哈说笑了。

  • 乌衣门主

    乌衣门主 2008-01-20 17:36:08

    维客上对容长脸上的解释是长方脸,女人长这种脸并不很好看.不过从面像上讲,除了大盘脸,女人脸型天圆地方的也有福,额头要宽广,下巴要方。容长脸就是方下巴吧。

  • 乌衣门主

    乌衣门主 2008-01-20 17:39:44

    绣春是丰满型身材,胸大屁股大,估计就是那种会生的葫芦型。

  • 花簪

    花簪 楼主 2008-01-21 10:37:46

    哈,葫芦型…… 原来天圆地方有福啊,咔咔

  • 乌衣门主

    乌衣门主 2008-01-29 18:42:14

    呵呵呵呵,又重看了一遍《三春争及初春景》。 阿元原来胜在屁股大。 不过乌家也真奇怪,凡有礼节往来的事情只有阿元一个丫头出面,连个嬷嬷也没有,如果她真是乌太太的大丫头倒也罢了,偏她只是乌云娟的贴身丫头,连睡觉都在乌云娟卧室的小套间里,好比紫绢之于黛玉,莺儿之于宝钗,我不能想像如果薛家有什么礼节往来的事情,出面的会是莺儿。

  • 侍讲

    侍讲 2008-02-21 19:17:09

    秋月真是让人怜惜的,此外还有几分敬重喜爱。 花兄的话题总是说不尽道不完,足见读高之深。感佩莫名。

  • 花簪

    花簪 楼主 2008-02-23 23:06:34

    秋月真是让人爱重! 侍讲兄,我是八卦入骨之人,呵呵

  • 塞外阿朱

    塞外阿朱 2013-12-16 18:07:22

    我倒觉得高阳的爱情写得极好。 高阳的爱情写得现实世故,写得具体琐碎,但我以为这恰是其优点。梁祝很唯美,但只能停留于传说与戏剧中,读者与观众无法将其与现实与生活与自己对应。高阳作品里的爱情由生活细节而来,由高尚与鄙俗杂糅的人性而来,甚至其中还搀杂着与浪漫的爱情不搭的利害考量、得失算计。但正因为此,高阳笔下的爱情多了许多人世的烟火气息。仿佛在写你我,写现世,从而反思自己的种种。而对于梁祝,多数人只能远观而无法亵玩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28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