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来自:不喝豆奶的猫(纯棉质地!)
很久以前,在国内读大学的时候就看到医学院的墙上贴着这样的一句标语“有时治愈 常常帮助 总是安慰”, 每次走过医学院的走廊, 都会看到这句话。 后来, 才发现这句话原来是一句墓志铭。虽然没机会学医当医生, 但是一直以为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 没想到医生还有帮助和安慰的职责。 或者说,一直觉得结果才是最最重要的, 其他的什么过程都是不重要的。 虽然从小到大一直在教育圈混迹, 读的也是教育学,估计以后也不可能有什么机会当医生, 但是一直很关注医患关系这个问题。 想想林医生,想想现实中的医生, 真的觉得现实真的很黑暗。 其实这部剧播出的时候, 家里有远方亲戚因为喉癌晚期, 忍受不了疼痛, 跳楼自杀了。 我在想, 如果我那叔叔能遇到一个像林知衡一样的医生, 虽然最后也不会被治好, 因为癌症已经扩散,但是估计他最后的时光会舒服很多。 这部剧让我心里之所以翻江倒海是因为我觉得现实生活中, 其实大部分医患问题都不是最后是不是患者被“治愈”, 是的, 治愈很重要。 但是我觉得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医生都忘了医生还有帮助和安慰患者的责任和义务。 其实很多职业,不但是医生, 我觉得都有治愈, 帮助,和安慰的成分在。 第一次被一个完全虚构的电视剧中的人物给这样的感动到。 感觉整个人都变得软软的,心里软软的, 暖暖的。 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对其他人或者服务的客户或者是学生都治愈,帮助, 和安慰。 感觉患了癌症的病人,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治疗, 二十一种信念吧。 如果有了一个像人生导师一样的医生, 即便是最后走了, 估计也是脸上带着笑容走的。 总有人拿国内的医疗和西方发达国家比。 我来美国快十年了, 不是吐槽美国, 也不是粉饰国内的问题。 美国的医疗真的没有想的那么好。 但是也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比如技术水平比较统一。 从来没在这里见到医闹倒是。 是不是有别的医闹的方法也不知道。 这里牙医真的很贵, 有很好的保险情况下也很贵。 在美国基本小病就是去一般的药店自己吃点药就好了。 没有去看医生的。 这也是我希望回国的一个原因。 在美国如果真的得了什么绝症以后, 估计连被治愈的机会都没有了。 但是美国医生对待抗生素的态度真的很严谨, 这点给个赞。 不给开很多没有用的药。 因为这里药和医是彻底分开的。 希望有机会回国去临终关怀中心义工服务吧。 虽然不懂怎么治愈, 但是关怀和帮助是可以做到的。
谢谢知衡, 希望你不要介意我这样叫你, 给我的整个冬天带来了温暖。
还有就是不要脸一下, 其实生活中的我, 和林医生的性格挺像的, 喜欢黑白, 喜欢比较清淡的食物, 不太爱吃辣, 喜欢极简的装饰。 外冷内热吧。 希望神奇的力量赐予我一个向知衡一样的男朋友和丈夫吧。 (不一定要是医生哦)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向阳而生 (唯爱博肖)
- 二刷觉得女主好作,没有第一次看的那种感动了 (缺氧伏线)
- 我对林医生结局释然了 (momo)
- 这个剧谈恋爱是不是有点不现实 (mumu)
- 被 坐在原来工位翻病例的林医生 迷住 (le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