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Music|为什么GEM要说唱歌最好的是廖俊涛?
来自:一座巴别塔
(gfz发过来这里存个档,看过的uu们不用看啦一样的)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客套话。但能让邓紫棋客套到用上一个“最”字,肯定也是有原因的(标题和这一句致敬 @24K学术女壮士 老师)。如果是客套,也大可不必在一首歌还没唱完,没人cue她点评的时候私下和其他导师说。

廖俊涛,盟内主唱的讨论到他这儿,不少人一句“廖俊涛主要还是个唱作人,唱功不是最突出的”就过去了。但无人在意,邓紫棋夸奖他“唱得最好”的这一场,是一公的《胆小鬼》。翻唱作品,不是自己写的歌,没有原创加分。
很多人评价一首歌唱得好不好听,先看音准和音高。谁唱得高,音域广,唱得直冲天灵盖,嚯,🐂🍺!这当然也很🐂🍺。但如果你参加过一些合唱团训练或者演唱节目的排练,就会发现,如果排一首歌需要10天,通常我们三四天就能把音准、音高、节拍这些技术性的东西顺到“不出错”,那么剩下的时间我们在练啥?
我们在练怎么“处理”好一首歌的细节。比如,这里到底用不用气声,这句做渐强还是渐弱还是强后突弱,句尾到底加不加颤音,这个换气是在句中还是两句后,这个咬字到底是靠前还是靠后更好听……音准、节奏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这首歌的下限,而这些细节的处理,决定了演唱的上限,决定了这首歌能传达的情绪。
那么先来听听这首被夸的《胆小鬼》。乍听之下,最惊艳的处理是几遍各不相同的“对你哎、哎、哎、哎、哎。”举个例子,第一遍(1分钟左右)的“每一个小细节,哎哎哎哎哎”里明显用到了更多的气声,在节奏上也更为“粘连”,最后一个“哎”字唱成了一声叹息的感觉。
第二段bobo傻加西之后节奏整个加快,情绪也更为昂扬,而整首歌最后的五个“哎”字,前三声“哎”没有用气声,断句更为短促,直到最后两声“哎”又用回了气声+颤音,让整首歌结束在一个比较缠/绵的状态。

(边听边随手记两笔,不要深究我的狗/爬式抽象记谱法………)

不过在盟内廖俊涛的翻唱Top还是要首推《我喜欢上你时的内心活动》。尤其是,如果你比起廖俊涛以前的唱法更喜欢他现在的气声唱法,这首歌就是用得多又用得合适,“你看着车窗”,“椅子在异乡”,“日内瓦湖的房子贵吗”真是绝了。


关于“情绪”再多说几句。有的人可能会质疑,“情绪”听起来是个很主观的东西,怎么你说好就是好?其实唱歌也好,演戏也好,情绪的传递都是需要“设计”的,不是你的意念里“我要表现得很伤心!”听众/观众就能get到你的伤心,也不是你唱歌/演戏表情越狰狞就越能传递你的伤心,这些东西都要设计在音乐里,再通过无数遍地练习,才能在表演时游刃有余地自然而然的传递出来。楼里姐妹补充的这个廖俊涛教学的视频特别好(大约15分30秒开始):
“你这句越弱,这句越强,它们两个距离的情感拉得就越宽”;“这就是像钓鱼一样,丢一个东西出去,收一个东西回来。丢一句当饵,丢出去静一下,再强拉回来。”
这就是设计啊,朋友们,唱歌不仅用声带也要用脑子,每一句都这么细细密密地设计过,才能让你get到饱满的情绪,不是我心里想着我要感动别人我就能感动别人的。
-------
关于唱功里不得不提的“唱高音”,其实廖俊涛过往的翻唱作品也不缺乏高音的表现。这里就不需要过多的分析了,随便听几个有高音的翻唱吧:
“拖延一个礼拜以上”、“可我却飞不过这紧闭纱窗”
渣音质的《单车》,“常情如此,不可推卸”
【廖俊涛】神仙翻唱&改编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星晴》“试图让夕阳飞翔”、“开始共度每一天”(这首是做客好妹妹电台的时候唠嗑唱着玩儿的,比较随意)
有的时候你不觉得他在唱很高的音,因为听起来并不很费力。好的歌者唱歌和说话是一样的,高音低音,都只是为了讲好这个故事,而不是为了告诉你我唱得高我很牛。不信可以听听这个:
【不一般的廖俊涛】被创作才华忽视的声线与唱功(第一弹)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这个视频2分半开始的《洋葱》(廖俊涛当天还感冒了)。
左边那位小哥的高音表现,比廖俊涛扎实高亢多了,可以想像再高一点的音他也能上得去。但就这首歌曲的表达本身而言,你觉得谁更好听?
顺便再讨论一个很多姐妹都提到过的现象,为什么在很多大合唱里,总能明显听出廖俊涛的声音?难道真的是只有他的麦通电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A4Music|来听廖俊涛唱莫扎特的歌剧(弹舌很灵活 (一座巴别塔)
- 🍻日常雅致|【树洞】我是午睡留声机,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 (小羊肖恩)
- 🍻日常雅致|【树洞】我是廖俊涛,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 (廖俊涛追啊)
- 🍻日常雅致|[白河夜船]打盹儿聊天/生活水帖专楼❤️ (Pink)
- 🎼A4Music|为什么GEM要说唱歌最好的是廖俊涛? (一座巴别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