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人格解体》之什么是人格解体?什么是DPD(二)
欲明(踏上欲明路 深度见自己)
什么时候会出现DPD?
DPD并不总是一个严重的或持续的问题;对一些人来说,这种体验会持续几个小时,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它却困扰终生。一些人在遭到例如丧失之类的剧烈的心理或情感体验后会出现DPD症状。这就是为什么不能直接下一个DPD诊断的缘故,因为这其中太复杂了。由于DPD和重度抑郁(MDD)或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在症状表现层面有重叠的地方,所以DPD经常被误诊。研究人员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经历过致命危险的幸存者报告说在他们创伤时期会出现DPD的症状(Cardena and Spiegel 1993),这表明人格解体可能是大脑用于应对创伤的一个策略。
DPD可以引发重度焦虑;同时,焦虑也可以导致人格解体。严重且持续时间长的DPD症状常见于那些患有广场恐怖症(害怕公共场所),疑病症(担心健康),或者强迫症(OCD,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强迫行动,或两者皆有)的患者身上。我们将在第4章节更为详细地讨论DPD和其他类型心理障碍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瘾君子特别容易患上DPD。事实上,一些人报告说在他们吸毒后症状就马上出现了。我们将在第3章节讨论DPD和吸毒的关系。
因为DPD和其他类型障碍的相似性,所以你所得到的诊断不一定就是造成你如此痛苦的真正原因。即使是你所求助的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都不一定知道你到底怎么了,而这又可能会加重你的挫败感和孤独感。解离症状是很难从客观上去定义的,没有体验过此类症状的人或许会怀疑这种障碍是否真的存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格解体确有其事。随着对DPD的科学认识和我们对它了解程度的加深,精神健康专业人士将能更好地识别和对症治疗。
与DPD相关的行为,感受和想法
前面我们描述了一些DPD的症状,但现在我们将更加深入。我们先把这些症状拆分成五种体验层面的元素。你可以想一下以下的描述是否符合你。
感受的改变
1,食物的口感或味道跟以前不一样了。
2,物体看起来更远或更近了。
3,世界感觉更加明亮了。
知觉的改变
1,你的声音似乎在某些方面变了。
2,你感到不真实。
3,你感觉自己好像活在梦里。
心态的改变
1,你感到焦虑。
2,你感到抑郁。
3,你感到麻木。
想法的改变
1,你的思维似乎不属于自己。
2,你感到困惑。
3,你总想搞明白自己的脑袋怎么了。
行为的改变
1,你的行为失控。
2,与人交谈时注意力分散,感到很遥远。
3,聚焦在具体任务上有困难。
如果你有上述任何一个症状或对上面的问题的回答大部分是肯定的,那本书可以帮助到你。DPD会妨碍你的生活,让你感到孤独隔离。DPD患者经常被误解,也无法去解释自己正在经受的。你可能感觉你与周围人好像说的不是同一门语言。接下来我们将会探究这些症状是如何妨碍我们的生活的。
DPD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DPD会干扰你日常功能的许多方面。最要紧的是,你可能会有失控感和困惑感。你达成目标所需的注意力和能力可能直接与你人格解体程度相关联。DPD让你很难专注和做该做的事。一切事情将会耗费更多的时间。
请觉察自己是否在避开做那些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事情。比如,是否因为噪音程度无法耐受而避免外出购物或到特定的酒吧和饭店?是否因为物体有疏远感或感觉开车不安全从而只让自己做短程的驾驶?是否因觉得皮肤有不适感从而对着镜子或可以反射的物体表面反复检查以获得控制感?可能你也不是照镜子,而是通过掐自己的方式来确认自己还具有感受的能力。去上学或工作有没有变得更困难?你可能会发现适应社会需要耗费巨大的努力。
练习:DPD对你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花几分钟罗列一下DPD在哪些方面对你的生活有影响,让我们看下等读完这本书时,事情是否有变化。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你可能会困惑于DPD究竟是一件可以依靠自己就可以解决的事还是说自己需要向他人求助,诸如精神健康专业人士。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但每一种心理障碍的求治与否都有三个通用的经验法则。如果你很难受,在生活中某些重要方面运转失常,或有任何的自杀冲动和想法,一定要寻求治疗。若有疑惑,最好去咨询资历深的治疗师。
当你寻找治疗师的时候,要找行为取向的治疗师。在接下来的章节我们会解释为什么行为疗法是人格解体治疗方案的原因。但现在,请你记住,当你跟你的意向治疗师沟通时,不要害怕去问他一些问题;例如,你是否治疗过人格解体障碍患者,是否会采用暴露和反应阻断技术或行为激活技术,我们在第8章节会解释这些技术。如果你寻求治疗,记得除了行为疗法取向以外,对你来说最好的治疗师是与自己有默契的那个。所以,去找一个性情温和的,对你所经历的一切有同理心的治疗师。
人格解体------作为解离障碍的一种
人格解体只是DSM-IV-TR(APA2000)所记录的其中一种解离障碍。解离意味着你对你体验的某些方面失去部分或全部的意识。换句话说,它意味着从某种程度上你无法进入当下的时刻。正如我们所发现的,人格解体会涉及到你内在体验的麻木感,可能是情绪方面,对特定的人的感受,感觉本身,或者是注意力方面。你体验的某些方面无法抵达,或者变得模糊。但人格解体仅是众多被称为解离体验中的其中一种。大部分的人都听过解离性身份认同障碍(DID,主要因多重或分裂型人格障碍而被熟知),它基本上会涉及一个或多个“第二自我”或不同人格的发展。被诊断为DID的患者通常都是严重解离的,他们不再有一个统一的整体意识。DID患者不会意识到他们从一个人格变到另外一个人格,而一个人格所带出的行为记忆会被另外一个人格所遗忘。有时DID患者也会说他们有人格解体体验,但通常却不是这样的(DPD患者一般不会有第二人格)。
人格解体和身份解离都有相同的诱导因素(例如虐待和创伤),但是DID尤其是与重大创伤相关联。所以如果说白日梦,人格解体和DID三者都在一个连续谱上的话,那么白日梦就是正常且常见的;短暂的人格解体则是正常但少见的;慢性人格解体却是不正常的,基本上是反复持续的,并且它也是心理功能失调的一个标志;DID是这个连续谱的极端边缘部分:不正常,功能失调,并通常是更具破坏性的。白日梦和短暂的人格解体不会成为心理负担,慢性人格解体和DID却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会让人倍感痛苦。
DID是十分罕见的,而且对这个诊断也有一些争议,这是因为这个疾障在美国要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流行得多。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处理情绪的通常做法。从我们的立场出发,解离是确有其事的;它可以因不同的情况而发生,但常见发生于当人们面对巨大压力或创伤的时候。其他的解离障碍包括解离性漫游症和解离性失忆症。我们不打算展开来讲更多DID,解离性漫游症或解离性失忆症,这些症状很让人感兴趣,并且许多书(不管是自助类,信息指导手册,或者回忆录)都涉及到。比如,由黛伯拉.哈德克所著的《解离性身份障碍全书》就给DID患者和他们的家属提供了使用方便的指导手册。
总结
就像你所看到的那样,DPD可以在任何时候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如果你有任何上述提到的症状,你绝不是孤独的,许多人都和你一样共受此苦。在这一章节,我们回顾了DPD的症状形式和诊断标准,以及DPD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我们把症状拆分成了人格解体体验所涉及的各个维度以及它所影响的生活上的各个层面。在接下来的章节,我们将开始去接近理解和管控人格解体症状这一目标任务。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走出人格解体之聊聊容纳之窗 (不一样的小号)
- {来访者招募}如果你是一名人格解体患者,并且你想进入精神分... (欲明)
- 人格解体太可怕了 感觉生不如死 (贝克街的sherloc)
- 突然在想身边的朋友真的是很容易失去 (孙晓宇)
- 走出人格解体之学会描述情绪体验 (不一样的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