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律|上学的时候觉得没用的知识,在生活中反而很有用。上学的时候觉得很重要的东西,在生活中反而很没用。
来自:睢(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度过)
最近更新于2020.12.2
——————
比如上学那会儿,我觉得学习古诗词完全没有用,如果不是考试要考,我可能都不会多看一眼。但是毕业后,偶尔触景生情,背诵古诗词出来,就会显得有文化...
相反理科的一些公式或者规律,我上学的时候就格外看重,但是一旦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就完全用不到。
还比如一些非功利性的通识课程,像是美术、音乐、体育课,因为“不考”,上学那会儿就会被我轻视。结果长远来看,这些课上学的东西反而比那些“考点”有用的多。
难道因为我是理科生么?文科生怎么看?
——————
2020.11.26 更新
中国学生花那么长的时间在学习和刷题上,结果就只是为了高考那一场考试,18岁之后,有些知识就完全用不到了。
感觉知识和时间都很可惜。
——————
2020.11.27 更新
为什么会演变成文理科哪个更重要的讨论?
我的意思是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被使用了么。
如果是理科生就是语数外+物化生,如果是文科生就是语数外+政史地,大家可以举例说明用到的,和没用过的知识。
——————
2020.12.2 更新
好多评论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基础教育的意义不仅是对知识的补充。隐含的意思是即使学习到的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没有被使用,但是因为学习的过程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所以花掉的时间算不得浪费。
可是并不是只要有收益,就代表没浪费。关键是我们的成本和收益分别是多少(cost-benefit analysis)。
我们在小学,初中,高中花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上?又花了多少时间在培养兴趣爱好,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家人朋友相处上?
学习的时间里又有多少在听课,接触新的知识?又有多少放在刷题,精进做题方法上呢?
高考使目光短浅的我把大量时间投入在那些成效甚微(边际效应递减,或者用当下流行的说法就是内卷了),而且并不是会使我们受益终生的努力上。如果我们把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培养一门兴趣爱好,读课外书,甚至是约同学玩,不管是体育课、音乐课、还是美术课都认真对待,这些活动能培养的能力都有可能对我们的人生起更大的作用,这是学生时代的我意想不到的。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讨论/管理|我发现高敏感的人敏感只是因为能觉察出来别人微妙... (一公升的眼泪)
- 社会规律|对瘦子的隐形恶意 (momo)
- 自然规律|我发现很多人的胖与“不能浪费”心态有关 (砸你🍰仇报了吗)
- 社会规律|国人爱插队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感 (六个夏天)
- 校园单位|同等努力之下,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其实是一直做鸡头 (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