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而伟大》,没法隐秘了!
来自:沈知秋
魔幻2020年快要过去了,如果今年要我在看片单中评选一个NO.1,我首推《隐秘而伟大》。

刚开始看的时候,纯属跑步消遣,喜欢金晨,所以追了。
看到第二集,我就开始“哎哟,这编剧有点东西……哎哟,这导演有点东西……哎哟,李易峰有点东西……”
总之,这剧组有点东西。
我觉得这部剧一定能出圈,我安利给我周围的每一个人,可是,除了我妈先我一步追剧了之外,并没有人看。
总之,这部剧位列我最喜欢的三大谍战剧(《潜伏》、《红色》、《隐秘而伟大》)名单,并且几乎要超越《潜伏》第一的位次了。
所以,我必须不能懒了!必须写点啥留个痕迹。(内含剧透,慎入)
1、这是一部以小见大的剧

我很喜欢以小见大的年代剧,因为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嘛!
“小”,是我的生活,我周围人的生活;“大”是指大时代、大社会。
社会是由一个又一个的老百姓、小家庭组成的。所以我看《请回答1988》会哭成狗,笑成猪。
小人物的生活,就是悲喜交加,让人感慨啊。
1947-1949年,是动荡的、不平凡的年代。
那个时候的老百姓究竟过得怎样?
通货膨胀、法币贬值、失业、黑帮、金圆券、抢米、内战,这些事情我只是在政治书上看到过一些照片,在《三毛》漫画上看到过一些描述,知道的并不比00后更多。
然鹅,《隐秘与伟大》拍摄的福安弄,烟火气十足。演员们把这些老百姓演活了。
总是扫街道的杨一学,总是八卦、牙尖嘴利的街坊妇女,总是在一起吹牛的上海老爷们,还有拉粪车上的可爱小狗狗(弹幕说狗狗是最佳配角奖,每集都出现,准确地代表了顾耀东的心理状态,这闲笔绝了)……
福安弄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可爱,让人相信。
包括神叨叨、但很可爱的顾爸爸,有点聒噪,但又很贴心的顾妈妈,还有单纯、美貌的大姐顾悦西,好玩的小侄子,连从没出现过的海员姐夫,都特别让人相信,这是一家真实存在过的人。
这是一个大时代背景中,最真实、最可爱、最温暖的上海家庭。
2、这是一部草蛇灰线的剧

前面那么多集,杨一学出现的次数并不多。
开始是会计,有个单车骑,看得出来人很热心,借单车很爽快,平时爱扫街道。
后来企业倒闭了,去拉黄包车,又很可怜的样子。这其间还拍了点顾耀东不好意思坐杨一学黄包车的细节,一方面加深了顾耀东善良、不以阶层看人的优点,为后来的剧情做铺垫;另一方面,也显露了杨一学的特点,即使拉黄包车,也细心、认真、勤奋。
所以,杨一学被投入冤狱枪毙的情节才会特别打动人。
上海弄堂里的街坊,在乱世中的倾囊相助,与那个腐败到匪夷所思的官方,成为了鲜明的对比。
杨一学的死,才会这么让人触动,也让顾耀东坚定了入党的决心。
“如果这个世界上,连杨一学都没有资格活下去,那谁还有资格活着呢?如果这个国家连杨一学这样的人都容忍不了,那它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句话才有了震聋发挥的效果。
感谢编辑的用意至深,逻辑严谨。
3、这是一部精于细节、有“人味儿”的剧

乱世出英雄豪杰。
所以,讲述这个时间段故事的电视剧,总有点“神剧”的倾向。剧中人物总是开了金手指,逢战必胜,所向披靡。即使有点小挫折,也是为了后面的胜利欲扬先抑。
而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顾耀东,则是最最平凡的小人物。
以东吴大学法学系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上海市警察总局,主要是为了他的理想“匡扶正义,保护百姓”。
他的出身是福安弄,他的着眼点也是福安弄。
所以,他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一个人,身上带着原生家庭的痕迹。他出身于温暖而平凡的家庭,必然带着老百姓的视角看问题。
即使读过了大学,也不会立即跳出时代。这点,很真实。
所以,弹幕、追剧评论很多人为他着急——“顾耀东怎么成长的这么慢啊?他是不是智商有问题啊?”
顾耀东为了救杨一学费了老大劲东奔西走,拼凑消息,沈青禾大伤初愈,因为有地下党的情报,瞬间对接上了一切。有个神弹幕解说:“2G的顾耀东,遇见8G的沈青禾。”
是你们开启了上帝视角好吗?还有,就是被很多“神剧”给惯坏了。
哪有那么多神仙一般的革命战士?
正是都是老百姓,所以故事才更惊心动魄,情怀才更让人共鸣好吗!
我喜欢顾耀东一步一步成长的过程。缓慢而丝丝入扣。编剧有心了。
关于每一个案情推进,警察局的坏人都不是吃素的,推理能力很强,还很能打。
所以这剧的粉丝还挺粉反派的——又坏又帅、剧中唯一兢兢业业工作(抓共党)的坏蛋警察,粉丝昵称“可达鸭”(王科达);打不死的反派二号“小葵花”(杨奎)。居然还有粉丝给他们过头七。哈哈哈!
只有钟处长实在是太坏了,所以没人粉——顺带着带黑了大白兔奶糖(因为他剧中的人设就是天天嚼这个)。
齐副局长挂画那点也是官场一绝了——
里面的每个配角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
最先提名的必须是可爱的摸鱼二处:有傲娇的,有贪吃的,有胆小的,再配上一直打毛衣的队长,总是啃烧鸡的处长,摸鱼处室绝了!但,摸鱼归摸鱼,感情可是杠杠滴。
送处长时候,喝完酒,边唱边跳,挨个儿把同事送回家,那段真的绝了。通过这一段,剪短却非常精巧地描述了二处每个人背后的平凡的、独一无二的家庭,警察也是老百姓啊!
抓捕顾耀东,当场变成“睁眼瞎”那段,让人笑中带泪。老百姓心中也明镜似的,二处都知道顾耀东不是坏人。
还有在小绍兴酒馆等处长来的那段,处长因为身份问题一直表现得挺冷淡。但二处的人却一直在自己找原因“一定是队长没说到位,处长一定是太忙”。他们特别相信处长。最后,处长带着烧鸡出现的时候,他们的反馈也是超真实的了。忙着抢烧鸡,并且罚处长酒,哈哈!
还有爱喝酒的狱卒(神似小岳岳)等人物,塑造的也是绝了~
剧中很多食物也很“带货”,我最近特别想吃烧鸡,油纸包的那种;顾爸爸边做咸肉,边和顾妈妈话家常,商量耀东和青禾的婚礼细节等,一双手在咸肉上摸啊摸,均匀地抹上盐粒儿,看得人又泪目又馋得慌。还有臭豆腐、咸菜面,哎哟,老百姓用普通食材做出的食物咋那么有味儿。
4、这是一部文艺范儿的剧

虽然剧情立足小人物,但以点及面、甚至讲述了人生,这就不得不夸夸剧中的“文艺范”了。
“人,要忠实于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席勒
《席勒诗集》我已经种草了。
还有茨维塔耶娃的《我想和你一起生活》。还有《卡萨布兰卡》。
还有顾耀东描述夏处长的代号“白桦”——“一半扎进黑暗,一半迎接光明,根扎得越深,就能看到越多的黑暗与腐烂,就能长得越高,越能努力地争取阳光。”简直太诗意了好嘛!
不过转脸,顾耀东就开始沙雕了,一本正经地给自己起外号“南侠书生”,被沈青禾否定了之后,又起了一个“咸鱼”。
还有沈青禾与夏处长之间的暗恋,与宣告结束,表白和拒绝都隐晦又文艺。
沈青禾、夏继成、顾耀东等人在剧中的穿搭也是文艺范十足,妥妥复古流行。
4、这是一部沙雕搞笑的剧

我把这部剧成功安利给了我老公。然后有一天半夜,他笑到床抖,直接把我给抖醒了。
我气得刚要破口大骂,转身一看他正在看夏处长打枪,一通帅气地连发,然后小兵汇报脱靶的桥段,直接把我给整笑了。
还有二处执行任务时候“捡个漏”、抓捕顾耀东时候集体“失明”,还有顾耀东菜鸟阶段的火拼工具——火钳、扳手……好多地方让人笑出猪叫。
这个就不能剧透了,剧透后笑点阈值就提升了。
5、这是一部让人讨论的剧

除了正反两派,除了普通老百姓,剧中还有一些让人讨论的角色——赵志勇、丁放。
赵志勇,家贫,老母生病,虽然人善良,但胆小没原则,最后为虎作伥,下场悲惨。
虽然赵被逼做了很多坏事,却也做了一些好事。所以,关于他的争议还挺有代表性——有人说,“人人都是赵志勇”,他只是没得选。也有人说,怎么没得选,顾耀东不就选择了正义。
说人人都是赵志勇,我理解。因为人是从众的社群生物。
赵是因为生在动荡年代,在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共产党被称为“那种人”,离他很遥远,也并不了解。所以,当他彷徨的是抓共党还是保朋友的时候,当他面对上级的威胁和利诱的时候,看上去似乎真的“没得选”。
这就必须cue到夏处长一直教导顾耀东的“不忘初衷”了。
我们生在和平年代,也经常因为社会标准而放弃个人追求。
当你明知道教育“剧场效应”,却硬逼着孩子报补习班时;当你逐步变得臃肿懒散,学会了世俗的那一套和摸鱼哲学时;当你看人的标准开始向狭义的成功学靠拢,比较起官衔和金钱时;当你随着大流开始买房、炒股,忘记了自己的诗与远方的时候……你可不就是一定程度的“赵志勇化”了?
谁有敢于小众、不畏强权的勇气呢?能够讨论起“人人都是赵志勇”,这本身就是一种反思。
丁放,财政局长的千金,知名作家。刚开始,丁放的一切都显的跟现代人很像,比较吸粉。
她的离家出走、写作、爱情观,比较能激起现代人共鸣。
但是,当她知道顾耀东所做的事情会对她爸爸造成威胁的时候,她还是站在了爸爸那一边。
有人说丁放“没得选”,因为是亲爸爸嘛。
为剧情“当浮一大白”,因为看多了“恋爱脑”的庸俗桥段——放弃一切,投奔爱情。
看到丁放的抉择,逻辑线明确。一个资产阶级小姐,不会因为多读了几本书,写了几本书,就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和亲生父母的。
丁放说“你没有错,我没有错,是这个时代出了问题”,也是作家对此事的高度概括了。
不过,杨一学毕竟是条生命。这也说明了,丁放本质上并没有特别看重贫苦人民的生命。
她最后把所有财产都留给了福朵,也是一种自我心灵救赎吧。
总之,这部剧很有东西。今天大结局了,养肥了,可以开始刷起来了!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王泷正真是一个好演员,演啥像啥 (九个甜梨)
- 难道没有人想夸夸牛俊峰吗? (一闪而过198804)
- 夏继成这人物 (烟波淡荡)
- 顾耀东明明有枪伤,在医务室为啥没有被发现? (岁月漫步)
- 给《隐秘而伟大》改名大赛 (苏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