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演员对于整部剧的人物阶段变化把控,单场戏的人物情绪收放,以及如何表现人物的黑暗面,所谓的整体讲故事,和高点爆发
来自:甜点
首先,领悟能力好的演员其实会注意人物情绪会有一个阶梯式上升和下降,这叫有起伏,不管是一场戏里的情绪变化,还是放在整体剧里随着故事的递进,每个阶段的情绪表现都会不一样,不然也不会有高潮戏的说法,不是每一场爆发不分人物“开窍”“成长”和“觉醒”阶段,次次拉满就是好,这样的演法毫无重点,你场场这么演,也等于没演,因为观众看来情绪都是平的,毫无惊喜,只是一种无意义的机械式重复。
演员一定不要过于贪心和炫技,每一场戏都用足十成力气只会事半功倍,而且你的小心思经过镜头放大,观众看得一清二楚,就像练功,有了杂念就容易走火入魔。节奏把握非常好的大师金庸,他的大男主,你去都看看他们是怎么成长和练功的。比如倚天屠龙记的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就是男主大爆发的经典案例,如果张无忌一开始就拉满,没有一个铺垫和欲扬先抑的过程,你读到这里还会觉得那么爽和酣畅淋漓吗?
其次演员其实是一个工具和表现体,按照剧本去把人物完整呈现,无论是好是坏,好的人物,坏的人物演的好都有他的魅力所在,经典案例是大时代,丁蟹无论人设多么匪夷所思,经过演员郑少秋的认同,理解和加工,是活灵活现,逻辑自恰,让人咬牙切齿的,郑少秋也算是一代偶像(暴露年龄),但是他当时完全放下了观众会不会不喜欢我的思想包袱,境界已然不同。如果演员接到一个有黑暗面的角色,但是肤浅的只想去讨好观众的喜好,演的时候刻意去修饰这个黑暗面,刻意为角色行为辩解,拖拖拉拉缩手缩脚,导致人物前后逻辑错位,埋笔和伏线失踪,那么出来的效果就是“婊”和又当又立,同一部剧钟百鸣,王科达的表演让人尊重,他们没有去掩饰角色的坏,但是在设计中加入了能让人情感共鸣的一些点。而有些人是不成熟的,甚至是对编剧写的角色的侮辱。同样年轻而角色人设有缺陷的表演,丁放,也就是施诗的表现我是认同的,从观众回馈你也能看到,为什么对两个和主角从并肩到中途走错路的小伙伴,观众评价会不一样。
李易峰,我记得在看特辑还是花絮的时候,谈起顾耀东的“傻”,其实人物的憨傻在某些程度上也是一种“弱点”,特别是在大开金手指的爽文套路的今天,观众对主角的成长耐心是有限的,剧出来后很多弹幕恰恰反映了这一面。他拿到剧本第一时间也不太理解,但是跟导演讨论后,认同了这个角色并且把这个人设一致地演下去,没有说,哦因为我是男主角,能不能不要把角色写这么傻,或者担心主角光芒是不是不太大,令人感动的是,导演其实中途跟他讨论过,要不要人物在该傻的地方傻,其他地方还是精灵可爱的,但是李易峰说不,一会傻一会聪明,那么观众会觉得你这个傻是装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机会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反而变成了一种婊,顾耀东这个内心真正干净的人物就立不起来了。在这里我为他鼓掌,因为看起来他对主角光环的放弃,最后成就了谍战剧里最与众不同的男主角,观众认同了顾耀东的品行顾耀东的单纯,他的后期成长才那么牵动人心,让人欣慰。李易峰无疑是勇敢的,有格局的,也是有实力的。
再说说顾耀东的人物情绪,我会想到他的情绪高点在解救陈宪民,在探监杨一学,在车站送别处长,在安慰福朵,在面对严刑后的沈青禾,在枪杀钟百鸣,在巷口诀别(还没看大结局),这些高光戏印象深刻,像溪流里鱼跃起时一簇簇纯净的水花,也像烟火升腾后瞬间的灿烂绽放,而整个人物线塑造完整,逻辑合理,这就是非常聪明能收能放的演员。
最后,隐秘真是一部年度好剧。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王泷正真是一个好演员,演啥像啥 (九个甜梨)
- 难道没有人想夸夸牛俊峰吗? (一闪而过198804)
- 夏继成这人物 (烟波淡荡)
- 顾耀东明明有枪伤,在医务室为啥没有被发现? (岁月漫步)
- 给《隐秘而伟大》改名大赛 (苏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