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顾卫民(2014):博克塞及其葡萄牙海洋帝国史研究
来自:不学无术哈基米(“与你握手”)
【想要简单推介一些学人及其作品,使感兴趣的朋友在阅读时有的放矢,但自己学力不足,也没有足够精力写读书笔记,就计划一至二周转载或节译一些作品,如有作者或相关的朋友认为有任何不妥请联系我,我立即删除。本文转载自《全球史评论》. 2014年00期 第63-84+365-366页,仅放上第一节(未包括注释)。附上博克塞的几种主要著作。】
博克塞及其葡萄牙海洋帝国史研究
顾卫民 华东师范大学
摘要: 英国历史学家博克塞是20世纪研究葡萄牙海洋帝国扩张史、荷兰海洋帝国扩张史以及耶稣会在东方传教史的最为卓越的历史学家之一。本文叙述了他作为士兵、历史学家、教师、收藏家以及旅行家的极不平凡的一生,分析了他从研究早期欧洲人在东方的历史转变到以葡萄牙海洋帝国为中心的全球史研究的学术道路。同时,本文讨论了博克塞的主要历史著作,分析了他的史学思想,尤其是他对于教会历史和宗教信仰的看法。
英国历史学家博克塞( Charles Ralph Boxer,1904一2000) 被国际史学界公认为20世纪以全球史观研究葡萄牙海洋帝国历史、荷兰东印度公司历史以及耶稣会在欧洲以外传教史的最为卓越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丰富,著述等身,富有传奇色彩。美国当代历史学家阿尔登四在博克塞逝世以后仅一年,即2001年,就在里斯本由东方基金会( Fundagao Oriente ) 出版了关于这位历史学家的生平传记,题名为《博克塞,非同寻常的生命:士兵、历史学家、教师、收藏家和旅行家》。博克塞的著作涵盖的内容包括葡萄牙海洋帝国在非洲、美洲、南亚、远东以及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诸多殖民地的历史。本文就博克塞的简要生平及重要著述作一概括的叙述,特别介绍他的有关16-18世纪葡属印度以及葡萄牙远东殖民地的历史研究以及晚年以全球史观点写就的一些史著,以期中国读者了解这位全球史研究的先驱者。
一
1904年3月8日,博克塞出生于英国朴茨茅斯附近的维特岛( the IsleofWight)的桑当(Sandown),桑当是维特岛东南海岸的一个颇具维多利亚时代风味的城市。博克塞的家族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自法国大革命以来,他的祖先几乎服役于英国的每次对外战争。他的家族很可能还有胡格诺(Huguenot)教徒的宗教信仰背景。博克塞的父亲修·爱德华·理查德.博克塞(Hugh Edward Richard Boxer,1871-1915) 是一位职业军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佛兰德斯阵亡。他的兄长迈列斯(Myles)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负过伤。他的母亲珍尼.奈·帕特森(Jane neePatterson)则是爱尔兰人。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其家族已经在澳大利亚东南方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澳大利亚本土从事开拓,成为成功的牧场主。
在博克塞漫长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涯中,有三个互相重叠的阶段:首先,他是英国军队的士兵和军官,专门】从事对于远东特别是日本的情报分析;其次,从1926年至1990年代,他也是一个多产的历史研究学者,关注于葡萄牙海洋帝国以及荷兰共和国自它们创建直至19世纪早期的海外扩张历史;最后,从1947年直至1979年,他还是一名在大西洋两岸备受学术界尊敬的历史学教授。
博克塞有着颇长的英国优秀军官以及海军军官的经历,自早年起他就立志继承父辈的志向,献身于军人职业。博克塞于1918年即14岁的时候就在威灵顿学院( Wellinton College) 接受教育,这是一个专门接纳军人遗孤的优秀学校。在他班上的43名同学中,有16名后来参军。1922 年,18岁的博克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当时他学习的课程有战略和战术、要塞防卫和建筑、制图学、军事管理学、数学、科学、历史和法律。在完成教育之后,于1924年1月31日,在他20岁生日之前,他参加了英军林肯郡军团( Lincolnshire Regiment),不久即晋升为少尉。六年以后,他乘船去了日本,英军当局派他去日本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并观察日本军事单位的活动。不久,他又去中国澳门和香港两地工作。当时,他还不到30岁。
1930年,博克塞回英国途中首度访问了澳门,由此结识了他一生中长期的朋友、葡萄牙著名历史学家文德泉神父( Manuel Teixeira,1912-2003)。他很可能是通过文德泉神父的教会机构接触到有关这个葡萄牙远东殖民地丰富的档案资料。为查阅这些资料,他于1936年在香港近处找到了居所。 从1937年至1941年,他经常从香港去澳门旅行做研究,得以与澳门总督讨论有关英国和葡萄牙与日本日益增长的重要关系,还与当地的学者交换意见。在澳门,他的朋友除了文德泉以外,还有杰克. M.布拉加(Jack M. Braga)。布拉加是一位兴趣广泛的人,既是教师,又是新闻记者、商人和历史学家,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英国组织过一个秘密的谍报网络,博克塞除了日常的情报工作以及经常去澳门访问之外,他还经常去中国内地、日本和新加坡旅行。此外,他在香港还有非常活跃的社交生活,有些被他的传记作者阿尔登称为“不甚名誉的”,结果是他与第一位妻子的婚姻破裂以及与一名被当时上流社会看来是离经叛道的美国自由撰稿女作家艾米丽·韩(Emily Hahn)同居,1941 年10月,他们生了第一个女儿。
1941年11月8日,日本进攻香港,英军的抵抗彻底失败了。战争爆发时,博克塞正在香港,他受了重伤,人们以为他已经死去,以至于有人将他放到陈尸间里去了。但是,他却活了过来,并在一个殖民地军医医院经历了长期康复的过程,随后他被送进设在九龙的战俘集中营监禁。正是在那个地方,他居然出版了一份打印的专栏杂志,并恰当地命名为《大墙之内》( Within),这份杂志于1943年8月发表了博克塞根据回忆写成的《“天主之母”(Madre de Deus) 号事件》。他故意选择了这个他自己也得不出肯定结论的题目。他借此提醒读者们,这首艘舰船的英雄舰长安德烈·佩索阿(Andre Pessoa),“在那一群无奈的人们当中是应当值得记住的,因为当他们知道不可能再战胜时,表现出了他们至少知道怎么视死如归”。在这篇文章发表后一个月,《大墙之内》被禁止出版。博克塞被认为是被日本军队逮捕的英国军官之一,军事法庭指控他们参与建立了非法广播接收器,秘密收听有关战争的消息并加以散播。在余下的被日本人监禁的时日里,博克塞先在香港后在广州的监狱里度过。
1945年9月15日,即日本正式投降以后一个月,在香港的日本军队向英国投降。博克塞被释放,同年10月23日他乘船去美国,这艘船本来应去旧金山,中途改变航向,三周以后抵达洛杉矶。然后,他乘飞机去了纽约。在那里,他与女儿以及她的母亲久别重逢,这时他已能够与艾米丽.韩完婚,因为他的第一位妻子已同意离婚。
1946年,博克塞去了英国。1947 年他正式从英军退役。同年,他被授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葡萄牙历史之“ 贾梅士教授”②,这个头衔是因为他缺乏习惯上所谓的学位而授予的。这年10月31日,他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发表就任演说,其讲题是“葡属亚洲的三位历史学家:巴洛斯、库托和博卡罗”( “Three Historians in Portuguese Asia: Barros,Couto and Boc-caro”)。1951 年6月,他又被授予伦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 School of 0-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的远东历史讲座教授(The Chair of theHistory of the Far East at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他一直保留贾梅士教授职衔直到1967年,从那时以后,自1967年至1972年,他又任耶鲁大学欧洲海外扩张史教授( Professor of the History of Expansion of Europe Overseas at Yale University) 以及印第安纳大学的访问研究教授( VisitingResearch Professor at Indianna University) 等职位,他于1979年正式退休。
从1949年开始,博克塞决心去葡萄牙海外殖民地从事研究考察。他获得了基金会的财政支持,开始了一系列的旅行,先去了巴西,1950 年去了印度果阿,1950 年代末期至1960年代早期又去了原来的葡属非洲,1970年代又去了亚速尔群岛以及马达拉斯群岛。这些旅行大多与他的研究有关,或者是去当地收集资料,或者是去参加学术会议或接受邀请做关于他所研究的专题讲座。不管在何时何地,他都会在档案馆里工作一段时间。他拥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能力去寻找、研究以及抄录那些精选的手稿素材,然后在最近出版的著作中引用它们。他也利用这样的机会来考察葡萄牙海洋帝国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遗址一教堂、 学院、城堡和宫殿。他也探访当地重要的学者,同他们交换信息以及出版物。同时,他对于赴英国学习和进修的世界各地的学者以及学生们不断提供帮助,并邀请他们访问俱乐部,在那里进餐,并访问他在哈特福德郡的图书馆和家。
晚年的博克塞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仍然喜欢旅行。他于1979年再度访问葡萄牙,此前两年即1977年,他的《葡萄牙海洋帝国: 1415-1825》以及《葡萄牙海洋帝国中的民族》两书的葡文版已经问世,受到广大葡萄牙读者的欢迎。1980 年,他访问了日本、中国香港、斯里兰卡和果阿;同年9月,他又访问了安曼。1981 年9月,他在阔别多年以后再度访问了中国澳门。次年,他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偕夫人访问了中国大陆的北京、西安和广州。198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同澳门政府委托博克塞写一本书,其主题是他知之甚详的,即《16一18世纪澳门与海上丝绸贸易》(Macao and the Marime silk Trade,16 - 18* Centuries)。人们期望他在1990年底完成书稿,并允诺他在后来几年里去中国澳门旅行并参加该书的首发式。当时博克塞受日本天理大学的邀请去做一个讲座( 他曾于1932年访问该校),然而,他还是准备接受这个委托。遗憾的是,尽管他于1991年要去澳门接受一个荣誉学位之前,曾在日本天理大学的讲座上发表过书中若干片断的内容,他仍然没有写完这本书。这是博克塞最后一次访问澳门。在他晚年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对于澳门早期的历史以及耶稣会在东方传教的历史怀着很深的兴趣。
1990年,已经接近90岁的博克塞仍然继续他的学术旅行。1990年,他前往阿拉伯湾考察,又去了葡萄牙的里斯本。 1992年,他去了佛罗伦萨大学的瓦斯科.达·伽玛讲座(Vasco da Gama)做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学术讲演。
2000年4月27日,在博克塞刚过96岁的时候,他在伦敦西北部离家不远的一所医院里平静地去世了。他的骨灰按照其遗愿被他的女儿们撒在老家附近的树林里。
全文在《全球史评论》2014年00期
一些比较重要的著作:
Jan Compagnie in Japan, 1660–1817 (1936)
Fidalgos in the Far East, 1550–1770. Fact and Fancy in the History of Macao (1948)
The Christian Century in Japan (1951)
Salvador de Sá and the Struggle for Brazil and Angola, 1602–1686 (1952)
South China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1953)
The Dutch in Brazil (1957)
The Great Ship from Amacon (1959)
The Tragic History of the Sea (translation of work of Bernardo Gomes de Brito) (1959)
The Golden Age of Brazil, 1695–1750 (1962)
The Dutch Seaborne Empire (1965)
The Portuguese Seaborne Empire (1969)
其全部著作目录可查看"The Charles Boxer Bibliography". Portuguese Studies. 17: 247–276. 2001.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课程】亚洲史公开课-里斯本大学 (不学无术哈基米)
- 【书】《他者的治理:葡萄牙帝国的权力与差异》(2016年首版... (不学无术哈基米)
- 【书】Um Império de Conflitos(2015.5出版) (不学无术哈基米)
- 【会议】亚洲史国际论坛:亚洲海洋call for paper, 2023.6.... (不学无术哈基米)
- 【书】Hélder Carvalhal等编:葡萄牙,战争和军事革命 (不学无术哈基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