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做减法?
Oscar(生活简单就是幸福!)
“驱使人行动的理由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林林总总,但深入挖掘的话,也不过六种需求而已。” — 安东尼·罗宾
你到底为了什么而做减法?不妨从需求的维度来想想。
1. 安定感:你希望你的生活中不变的是什么?
我们需要一定的稳定性作为生活的基础。每个人对稳定性的要求不同,这里面提到的稳定性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做减法有助于帮助我们找到自己在这方面真实的界限。一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稳定性,不建议过分追求极简,动摇生活根基,影响生活质量。
2. 变化感:你希望你的生活中发生哪些改变?
我们需要变化,有时候通过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到我们本身的存在。其实无论是做加法还是减法,本质上都可能是为了满足这一方面的心理需求。
3. 重要感: 你通过什么方式凸显自己的重要?
通常我们是通过得到他人的认可来确认自己的重要。当认可难以获得的时候,赢得竞争或否定别人则成为了捷径。比比谁的物品少,说说别人的帖子有多无聊,等等。
4. 联系:归属感。
这也可能是为什么这么多伙伴们愿意加入这个小组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这四个需求是我们的基本需求,而以下两个则是更为高级的需求。
5. 成长:不断提升自己。
这个对自我的提升是完全出自内在动力,不需要别人的认可。
6. 贡献:对别人有帮助。
发自内心地愿意帮助他人,不需要别人的认可。
生活场景中的绝大部分行为背后都隐藏着这六个需求。
有些伙伴盖楼、有些伙伴求助,我的理解是他们正处于需要认可和鼓励的阶段;还有其他的一些行为,其实想想也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处于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而在小组里寻求的正是相应的满足。
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在《被讨厌的勇气》中,智者和青年的对话中,提到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一个小工具,我称之为阿德勒三角:
当你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你都有三种选择:
A. 指责他人 (blame others)
B. 自我怜悯 (self-pity)
C. 做些什么 (do something)
前两个选择不会带来什么不同,当然也可能让事情更糟。也许只有第三个选择才是唯一解。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可以帮助到彼此,比如多一些鼓励、多分享一些高质量的极简心得,等等。
从做减法的角度来说,也许接下来要考虑极简掉的是选项A和B吧。
如果用一分钟思考一下,你为了什么而做减法?你还有那几个心理需求未被满足?你打算做点什么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盖楼打卡区|记录📝物品消耗 (momo)
- 求助区|不消费到底对不对? (momo)
- 扔东西心得 (半戒酒的momo)
- 经验分享区|因为便宜而凑合用的物品就是我极简的绊脚石 (金不达拉崩)
- 求助区|做个调查:大家都穿得是哪家的鞋子啊?穿哪家的鞋子... (Lonely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