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Trento大学认知科学系侧记
Matrix(不亦乐乎?何尝乐乎?)
(按:一开始就答应拍老师写篇关于欧洲比较著名的意大利Trento大学认知科学系的介绍,却迟迟未落笔,实在羞愧,特此致歉。现寥寥数笔,题以侧记,大家或许可以从中比较一下与国内哲学系的不同之处) Trento认知科学系座落于意大利最北部Trentino省的Rovereto小镇中。该系突出的地方在于一个CIMeC中心 (Centro interdipartimentale Mente/Cervello)这是个交叉学科的中心,它不像国内大多挂靠在某个哲学系或心理学系之下,而是包含了认知与教育科学系,物理与信息工程,计算科学系,这也符合认知科学的特点。因而该研究中心分两个大方向,一种是认知神经科学,另一种是语言与多模交互,并直接体现在国际课程的研究方向上。除了必修课外,有两张课表供两个方向的同学选修。 博士课程叫“认知与大脑科学”,大多博士生会呆在实验室,位于Mattarello,包含5类实验室: the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Lab (LNiF),the Center of Neuro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CeRiN),the Language Interaction and Computation Lab (CLIC),the Experimental Psychiology Labs (EPL) ,the Animal Cognition and Comparative Neuroscience Lab (ACN),这类交叉学科的研究,主要领域集中在:知觉与行动;概念;语言; 脑成像与建模; 社会的神经科学与思想。 老师与课程的设置 必修课第一学期是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神经科学方向的同学叫认知心理学基础,对语言与多模交互方向的同学叫认知心理学专题研究,这个课由三个老师分别承担,后一个方向的同学只完成前两个。这课是一周上4天,每天约2个课时,即8个课时一周。上课的美国老师David Melcher是Rutgers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在Nature发过文章,也是博士班的负责人。再一门课是数学统计,由德国人Jens Schwarzbach担任,他是实验心理学研究出身,后从事心脑研究,在这里也就负责MRI实验室。因为是数学课,对于我这等文科生而言那难度是相当高的,因此只上了一两节就没去了。技术再深一点是计算视觉的选修课,Nicu Sebe是计算机系的老师,主要讲的是人工智能的自动化视觉处理,包括人脸误别,追踪之类,反映最新的AI发展,比较有意思。认知语言学的老师Liliana Albetazzi,是硕士班里唯一哲学出身的老师,(听说还有两个,但教授的是本科课程。)她是研究布伦塔诺出身,后来转攻认知语言学。值得一提的是她也做实验分析,这似乎对我们哲学出身的人而言是难以想象的,最近研究语言学上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的争论,接近于科哲的观察渗透理论。生物学基础课讲的是大脑的基本结构。总体上这些课程都是为第二学期的深入研究做准备的。 第二学期必修课是认知神经科学,由两个老师Jens Schwarzbach与Jim Haxby共同完成,后者是美国80年代明尼苏达大学的临床心理学Ph.D,现在Dartmouth College心理学与大脑科学系从事认知神经科学与脑成像研究,同时也是担任Trento的教授要教授Matlab软件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分析等等。另外的课就是在上学期的基础再深入一层,Language Processing, Multimodal systems,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Language Resources and Ontologies等语言与多模交互方向的课需要去计算机系上,几乎每堂课都是公式计算,贝叶斯定理在这里应用得最广。Issues in social engineering由一个日本人担任,来自东京工业大学的Noboru Hidano,这课虽然说是社会工程学,但一开始的经济决策理论就全用数学公式计算,一下子难得许多人,都抱怨这不是认知科学,完全是数学了。他一看我是中国来的,料定我数学很好;然而得知本人乃文科出身,就只是笑而不语了。另外的课程有 Foudations of brain imaging, Current issues in neuroscience: animal models, Philosophy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tce,Neuroscience,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等,不再赘述。 学生 除此之外,CIMeC中心还每周定期举行相研讨班,一般由博士生主讲(类似于我们的读书会),还会请国外知名学者,主题涉及认知科学的各个方面。我来到这里至今形成的一个总体印象便是,认知课程非常重视实验的研究,无论是课程上老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讨论,大家都以今后能独立工作,能自主开创课题并从事实验研究为目标而努力,也可以说来这里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是为混文凭而学的。如果他们为找好工作而学,大可不必如此。国际班每届硕士研究生(两年制)约有30个人,博士班(三年制)则一般少于10个人。班上水平较高的感觉还是美国学生,无论是提问还是看论文,一下子就可以击中要害。博士生与硕士二年级生大多跟导师呆在实验室里讨论,而硕士一年级生就几乎每天从早上9点上课到下午6点,课程相当紧张,因而意大利咖啡也就成了提神醒脑的必备伴侣。还需要提一下的是班上有一对五十几岁的加拿大男女(一个54,一个53),搞了半辈子语言学研究,似乎已是教授了,现在转向来这边做认知科学。听说系里鉴于他俩无相关背景知识,不让直接申请Ph.D ,所以只能让其从硕士课程上起,大约做到拿博士学位的时候也就已到退休年龄了,这种对学问追求的真诚恐怕是国人所无法理解的吧。 考试 因为这里的考试直接关系到你的奖学金申请,首先要拿够一定学分。这里的考试一般分几种,笔试(必修课)口试或论文(选修课)。平时也要求做报告与写作业。按成绩满分30分制,一般申请奖学金要求科目成绩是优,即平均分得27。不过这里人性化一点是每科一般安排两到三次考试,如果你觉得第一次考试不理想,而影响你明年的奖学金申请,可以选择放弃此次成绩,再申请第二次考试以获得你满意的分数。另外有趣一点是,这里认知系几乎每个老师都有承担实验课题,所以要求找人做被试,对系的学生参加实验有学分奖励,听说是做实验达7个小时为一学分。虽然很少,但也有学生专门找实验做以拿学分。另外听讲座也有学分得,这主要针对的是博士生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关于自我的问题(像初生之人的那种茫然痛苦) (庭何)
- 上下求索思不得 (琴歌)
- "共情悖论“ Online Talk by Laurie Paul (Yale University) ... (LLESS)
- 【哲学擦边球第6.5期】证实与证伪可以对称:两男一女的故事(... (Hiphone Chase)
- 很多优质的内容,先用爬虫爬下来了,万一之后豆瓣group没了,... (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