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糟:关于那些没用的医学非主干专业
竹溪翠影(灵魂自由,随处飘荡,四地生根)
昨天和朋友讨论那些非主干专业存在的理由,逃不过就是考试不挂科和奖学金吧。我试图解释,其实还是有意义的吧。讨论半天,最后败下阵来,我不得不承认,其实,对于大部分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非主干专业,真的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纯粹在浪费时间。 我无法解释。 我无法解释麻醉对于我的意义。当初复习的时候,背大段的呼吸功能监控,循环功能监控,那些现在完全不记得的指标和数据,那些最后一点没用上的知识,却从未后悔过。之前上课一直在听故事,直到那时才能够理解,麻醉不仅仅是手术前打个麻药缓解疼痛这么简单,它一直是最优秀的支持治疗和监护治疗的学科,很多理念和规范的更新,大概就是从这里开始,比传染、内科、外科或许都要前沿和进步很多年。 我无法解释循证对于我的意义。我认为西医几百年短暂的发展史,自然比不过中医上千年的精粹和历练,比不过那种系统性的、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西医也有它自身的长处,那种可爱的严谨、刻板和较真,而循证则是这种西医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实验,大量的实验,然后评价实验,大量的评价实验,承认西医逻辑当中的盲点和缺陷,承认过去的经验会有错误,承认观念应当定期更新。任何西医学科分支的发展,都少不了大样本高质量的循证医学作支撑,虽然质量最高的证据永远是最难搜寻的,虽然再好的证据也有它缺乏理性和逻辑的一面。 我无法解释统计对于我的意义。其实我简直不知道西方科学离开了统计还能怎么活,整个的西式思维不就是建立在对大量数据的模型分析上的么?找到合适的模型,套公式,扔进去一堆数据,出结果,分析,然后得出一个其实基本找不着谱的结论。由于数据必然是靠谱的,所以倘若逻辑推理出的理论没有数据的支撑,必然是靠不上谱的。这什么跟什么呀!可是“科研”就是这么来的,距离“科学”其实还很遥远。 我无法解释预防对于我的意义。我无法解释改版的预防书中更新的观念给我的冲击和振奋。的确,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的三级医疗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家庭医生制度,说是襁褓中的婴儿一点都不为过。但是很奇特,我就是真的能在身边看到这种细微的、点滴的变化,我就真的能感觉到国家对预防和社区医疗的扶持和强制推行,我就是对中国的未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对中国人观念的转变,有着无与伦比的信心。 我无法解释耳鼻喉对于我的意义。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的、重要的学科,但接触过的几个耳鼻喉老师,对于自己专业的热爱和积极,对于专业思维的体会和把握,对于生活现实的理解和感激,比起很多内、外科的任课老师或者说医生,空洞乏味单调的念课本讲课件,要好过很多。不是很大的收获,他们只单纯给人信念和信心。 甚至,我无法解释我有多么感激自己选择的专业是临床医学,虽然明白这是一个人数到要爆将来根本找不到工作的大专业。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博而不专的涉猎各科的基础知识,我无法解释这种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带给我的视野和广度,会让我怎样的满足。 在朋友面前,我真的是无言以对,怪只怪自己自做多情。 其实,我也明白这些对将来的工作无用,对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无用,但总归是,对当下的自己有用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请教小孩是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脑损伤,每天多次斜视眨眨眼,... (skysnet)
- 一本具身认知心理学的新书 (心理学人)
- 有人有人是谢菲尔德大学临床神经学master? (小猫&小花)
- 如何在澳洲行医以及相关tips (转帖) (Abigail)
- SCI神经外科0-2分,神经内科2-3分 (科研小胖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