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如何写散文》
阿尼翁
关于写散文 李长之 如何写散文?这在我就是一个难题,因为我自己的散文就向来写不好。--自然,这不是说我写的诗更强些。 先说散文是什么?往广处说,散文是和韵文对待的,相当于英文的Prose。在习惯上,小说游记论文也包括在内。我没写过小说,我虽梦想这件事,可是觉得很难。梦想之切,也和畏难之甚差不多。 我曾经发过恨,"不写小说,也得写自传",于是一气写过十万多字的自传,可是白招了一些骂,自己看着也不满意。我的朋友吴组缃先生看见了那第一章后,就说:写得太不具体,就像那写的两个丫头吧,假若他写,一定写得胖瘦很清楚,叫人一合上书就记得。我承认这话,写不具体,就不能写小说。他又说,像我写的义和拳一段,就很生动,那是听人家告诉 ,为什么自己亲眼见的,反而写不出呢?他问得我很窘。可见并不是我的笔不行,而是天资上有问题。到现在我仍然很想写小说,说不定有一天用个假名写一部出来,倒要瞧瞧有没有这副本领呢。 虽然手生,可是眼高。普通的作品,我看不上眼。我有一个偏见,小说里一定要有幽默。这不是因为看了使人笑笑,更根本的原因是艺术制作须多少站在对人生有其一种距离上。太贴近了,不会成为艺术。同时,既成为一个艺术品,就要有点机智(先不要说是智慧!),机智加上同情,又站在某种距离上,这就构成幽默,大小说家都有这种本领。法国的佛楼拜耳,英国的戈德斯密,不必说了,就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也何尝缺少幽默?在这点上,我又想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来。也就因此,茅盾的《子夜》虽然是部无可否认的巨著,可是在这点上究竟的缺陷。幽默不是油腔滑调,是同情和严肃,再说穿了,简要有点衷心里的悲痛才行。老舍的《骆驼祥子》,可以算是一个好例子。 我不能写小说,可是想到写小说,一定要这样。结构也是要紧的,尤其是长篇。假若说《阿Q正传》有点毛病,结构上差就是毛病。嚣俄的作品结构好,高尔基就不如了。 还有些人觉得写小说总也有点用意的呵,不点明了,读者看不出来,岂不可惜?说一次,还怕读者不注意,于是反复申说。更怕读者在读完了后,只是享乐而去,就把这种叮咛置之卷尾。其实这些办法都不太聪明。读者哪有这样笨?画蛇添足的结果,一部好小说敢因此贬了价。我的手生是事实,可是假若我能写的话,一定设法避免这些毛病。 小说之外,散文的另一种游记。我对于游记也是有些怕。多人人来没写过一篇满意的游记。今天春天,因为到了彰明青连场,写过一篇李太白故里的巡礼。可是写得糟透了!我不是不能欣赏风景,可是总写不好游记。原因恐怕也在我的根性太过于抽象的理了,创作就不适宜。创作一定要具体的感印的而后可。我一宇航局游记,就是那样的枯燥,空洞,而近于杂感。中国人的游记中,我很爱邓以垫先生(最近才知道他在故都仍过着一种寒然后知柏的生活)的西班牙游记。在西洋人中,法国马里美的游记也是叫我五体投地的。 说到论文,我比较有一点自信,但是在战前战后所写的二百多万字的文字中真正能使自己满意的,不过一二篇。战前写的《杨丙辰先生论》(现在收入《批语精神》一书的附录中)战时写的《孔子与屈原》(收入《苦雾集》中),我比较能忍耐地重读下去。以字数论,不过我写过的文字中百分之一而已。我写论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视如创作。我一定等待感来时,好像一气可以把握整个文字的面貌--内容和形式--了时,才激动着写下来。这种文字往往有好几年的酝酿。《孔子与屈原》是孕育了七年,可是写去只有一万多字,费时间有三日,写完像患了一次恶性疟疾,浑身无力,面色女白。写文字并不是件容易事,写文字简直等于输血。我有时灰心,我们费了这些心血,未必有人看,看了也未必有共鸣。反倒有些说风凉话的畜生,简直是畜生,一看见文字发表,就替你许金钱的代价。你这里说什么人道,理性,自由,他更理不着。比请马吃酒还难! 写论文要像写创作,这是我的第一个要求。其次是,我把风格看得很重。所谓风格,就是这一篇东西,放在别人的作品中,可以立刻令人辨认出来。出来。风格有消极积极两意义。消极是,它不同于流俗,积极是,它要显示自己。风格要纯,要一贯,风格就是个性。 假若把散文的范围缩小,就不能泛指小说,游记,论文等等了,却是专指英文所谓Essay。这种所谓散文,仍是指十七世纪爱迭生在《旁观报》上所写的类文字而言。这特别是英国的产物。这类散文,主要是像家常话,并带个人色彩。另一度称之为随笔,好像郁达夫写过这类颇好的文章。这种散文的内容是不拘的,却必须亲切。 写不好,就流于油滑,琐碎,散漫。假若这方面要有好的成就,真诚是第一,陈言之务去也很重要,而且要多读英国人的好作品。中国过去的文集中,假若定性分析,原以这类散文为多,可惜上乘的太少了。 雪门注曰:由于转载自网络,错讹不少,肯定大家原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请问有人知道李长之先生翻译的《判断力批判》的相关信息吗? (Ismene)
- 最先指出李白生于中亚碎叶的是谁?——兼评郭沫若先生的“碎... (阿尼翁)
- 李长之与老舍 (阿尼翁)
- 李长之爱恋的李蔚初 (阿尼翁)
- 1956年刘际铨抄袭李长之的学术公案 (阿尼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