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澈见底的宇宙物理全景
柳下弈(柳下哲学院)
世界由什么组成?这个问题牵动人类几千年思索,至今有一个最大分歧是存在有否最小单位或是否无限可分问题,柳下的考量是:设若存在无限可分,那么,量化何以可能?作用发生在哪里?而量化和作用是现实的,如此,两个问题无解,我们还只得选择存在有最小单位,而量子物理学现象分析也指向如此。认为存在有最小单位还有个好处,这样可能给出彻底的物理,不做到最小单位的物理学肯定是不彻底的。
但是,现代主流哲学已经否定了还原论,也就是否定一切能够还原到单元去,而是认定整体论或结构论。不过,柳下的探索实践却走出了第三条路。
1、单元之间相应实现和实现相应确定
柳下认为存在有统一最小单位,并对单元给出几何学建模:
“单元各为一个整体,无量差,无结构,不可分割,不生不灭,不可标记。单元以统一恒速各自作径向扩展,两单元相遇则即时于切点(两球面接触点)重新由点径向扩展,直至再遇重复前为。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无论径向多大(‘自由度’),在何处他遇则即时确定(‘塌缩’)于该处(切点),此即实现,这是最基本的实现。”〔1〕


“单元的活动状态是单元之间相应实现确定的,单元独自径向大小没有意义,即连时空属性都没有,更无法确定是否在作扩展活动及其速率。〔2〕这是个性空的单元概念,所以说柳下的这一单元概念建构既不是传统意义的还原论,也不是传统意义的整体论,即组织还原于单元而属性归于主体,这是全新之思,学术一直在路上。建构单元概念的学者多的是,但他们都赋予单元诸多固有属性,走上错路,一开始即被淘汰。
单元之间相应实现几何学模型,虽然如此简单(最根本处当然是最简单的),但已埋下量子论、相对论和进化论统一的完备基础。
演绎这一模型,精致呈现出单元之间的两种关系路径:
(1)作用。两单元相遇实现于切点,则实现位移,这就是单元之间的作用
有些单元实现递次牵制而组织为不同单元数量、分布接引样式和频率、自旋数、谐合度的,且与环境中单元更替增减的集聚体;周期性动态环境也会给出周期性聚散的单元聚会。其中,因单元在实现组织时方位分布不同,集聚体有递次牵制旋向或结构对称性分化,即单元集聚体的“物质正反性”。物质正反性可通过解体重组转换,无须数量对等。单元没有回缩,因此不能反演过去。单元各自扩展速率都相同,相互牵制的集聚体当然不超过这一速率。由单元实现集聚可推知,单元数量无穷。

“单元集聚体接受或释放单元或单元集聚体会改变其中单元活动路径、单元间的实现频率及整体运动速度,此为物体的动力学原理。”〔3〕显然,物体间作用(或能量传递)和物体加速为非连续“量子式”。单元无量差,单元个数即能量多少,这是M=mc2根本解释。单元集聚体束缚能量,其解体释放能量,物体间作用因结构而有单元参与率之别以致所谓“四种作用”:原子中粒子(单元集聚体)之间因其中单元“掺和”度高而表现核力;物体辐射带电粒子表现磁场;物体递替逸出单元表现为引力场。
“径向恒速遍历式球面扩展几何学模型给出单元间精致量化和并行计算”〔4〕,若干非同源(相遇实现的两单元伙伴位置绝对同一,外遇则以其一实现)单元与一单元接近总能分出远近,不存在(三体)随机,实现总是在双方都是最近的单元之间发生,大道无私,没有任何例外存在。“双方最近实现原则给出最小作用量解释,使光在通过不同介质界面实现调整机制,发生折射和行进速率转换。”〔5〕

(2)影响。单元之间不仅有直接作用实现关系,也有因实现与否而影响他者实现作用的关系。“单元一处实现与否,即时决定此单元他处存在或实现与否,并连锁决定其他单元的作用实现及实现伙伴,此间上述环节无单元直接作用和扩展速率之限。加之单元之间不失可能的强大并行计算能力,一个单元的或然,影响深远广泛以致无穷。单元几何模型精致量化地给出非定域现象的量子逻辑,在单元实体不可超光速的前提下给出影响可以超越极限速率的推演,”〔6〕“量子纠缠”“双缝干涉”“延迟决定”等实验由此获得解释。
单元不可标记,单元之间相互实现、顶替,波粒二象等现象在观测主体相应实现,波函数等不同视角或视域维度的数学形式被建构起来。单元双双最近实现原则,因并行实现能力和非定域影响力,非定域实现最小作用量协调。
单元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几率更不是单元內禀属性。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实现相应确定,“作为实现的存在为(广义)主体”,主体的信息来源存在为客体(主客之间存在非对等交互),存在实现相应状态确定于不同主体,这是柳下的一元存在下的多元主体非线性相应实现逻辑境界。作为实现的存在为主体,有实现就有主体,有什么实现就有什么主体,主体与实现严格同一,“主体是若干即时实现为点的单元的即时集合”〔7〕,变化不居,即时的主体内容单元已经确定失去外在可能,所以柳下这里主客严格二分。实现相应确定客体的当下和先前形式、状态属性,并可(作为客体)相应决定客体(已作为主体)当下存在,但丝毫不决定或影响客体先前存在,客体决定主体,主体确定客体,(概念意义上信息由客体到主体单向),确定不是决定,因果从未打破。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实现是再实现的路径依赖,未实现的可能路径即消失,“多世界”不存在。
2、主体相应时空实现
单元之间实现作用和影响,无需媒介,展现出一元宇宙图景,离开单元就什么都没有了,所谓“真空能”还是指向单元。费曼也曾说“我有一句口号‘真空是空的’”。所谓“空间”“虚空”不过头脑中感觉实现,不是客体实在。单元们之间相应实现并实现相应主体确定的几何学模型可以给出主体相应时空演绎:
(1)单元从点向无穷大扩展,所以宇宙中不存在任何标准尺度。单元扩展速度都一样,设其增或减N倍,主体(钟或人体)内单元之间实现节奏也必增或减N倍,则速度测量值或感觉不变,即单元扩展速率无论多大都不影响主体测量实现,“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们由身体大小及其活动节律给出它的比较测量值c;若保持银河系单元数量不变,令其几何相似缩小N倍成为原来的针尖大小,单元之间实现节奏也必增大N倍,其中的主体(钟或人)测量或感觉光穿过这一“针尖”所用时间仍不变,空间测量或感觉当然也不变。此时空解释消除了黑洞物理机制失效的奇点,宇宙中存在单元致密度区域分化,黑洞即相对于人类的高致密区域。“速率、空间、时间都是单元或单元集聚体之间节奏比较主体实现,不存在绝对意义,不是存在的固有属性,三者协变实现在具体主体,同一宇宙事件于不同主体有不同时空实现。”〔8〕我们来面对芝诺悖论:一个人从A点走到B点,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环下去,永远不能到终点。柳下认为,这里时空主体是划段计算剩余的人,他只要一直划分下去,他的活动节奏就需要一直加密,对他来说也即主体时空扩展下去,他无穷划分,他的主体时空就无穷扩展。对我们来说仅是很短的时间,在他却是无穷长。不过,这必须以他的尺度无穷缩小,其单元无限致密下去为前提。这不是时空弯曲或时空维度蜷缩,而是多元主体实现。
(2)单元实现位移,但其速度和距离都没有绝对意义,所以,单元的运动概念虽有虚拟的球心理想绝对静止参照,但它既不是传统概念的绝对运动,也不是传统概念的相对运动。且若把这一过程看作前后两实现点位移,则绝对静止参照消失。在这里,运动的概念再一次实现变革。“单元统一恒速(c)各自径向扩展,运动物体内部单元扩展速度与物体整体运动速度之差同一于物体外部光速(单元扩展速度)与物体速度之差(以即时速度计,无论是惯性系还是加速系,包括在各方向的矢量分量),并成为该物体的主体光速标准。”〔9〕因此,运动系测光速不变且无法测出己速,物理定律不受影响。
(3)不仅主体致密度影响主体时空,主体加速也改变主体时空。物体接受或释放单元或单元组织,内部单元之间实现路径和频率则改变,物体整体即时加速。这一量子式非连续动力学原理不仅贯通惯性系和加速系,而且给出量子论和相对论彻底统一的接口。
下面对多元主体时空进一步论证:
设在理想绝对静止坐标轴上,物体或光甲、乙分别以速度v甲、v乙运动(v甲和v乙的比较标准是光速c),问主体甲看乙速度V乙是多少。
问题中的主体是甲,速度比较标准应是甲中单元信息传递速度与甲运动速度之差。
V乙=(v乙-v甲)c∕(c-v甲)
(c-v甲)≥(v乙-v甲),V乙≤c,即被观测实体速度永远不大于光速;若v乙=c,则V乙≡c,即光速不变;v乙=v甲,则V乙=0,即同步相对速度为0。
若v乙>v甲,v乙-v甲>0,V乙与静止参照系中甲同向,它的主体比较速度c-v甲中c被v甲部分抵偿;若v乙<v甲,v乙-v甲<0,V乙与静止参照系中甲反向(我们始终以问题速度V乙为正方向),它的主体比较速度c-v甲中c被v甲补偿。
而v甲-v甲≡0,所以V甲≡0,也就是主体总测不出自身速度,即物理定律在匀速系和加速系都保持不变。
若v甲<<c,则V乙≈v乙-v甲,当主体相对于理想绝对静止的速率远小于光速时,则回到牛顿运动学。
当v甲≠v乙,c-v甲≠c-v乙,揭示作相对运动的两主体互测对方速率不对等。当前技术水平支持对此实验检验。
上面是主体速度变换解释。
能元之间相应实现模型也导出“尺缩钟慢”,物体量子非连续跃迁式加速,其中能元之间实现节奏与物体理想绝对静止参照系中速度v有关系
v方向tv=t0∕1-(v∕c)2
垂直于v方向tv垂=t0∕〔1-(v∕c)2〕1/2
不同方向上能元间节奏的分裂会导致物体解体;若物体内部能元们在能元加入或释出时来得及协调(否则解体),使物体在v方向收缩为
lv=l0〔1-(v∕c)2〕1/2 (1)
正好补偿v方向的节奏,物体中单元实现节奏获得谐调一致,赶上最快的
tv=t0∕〔1-(v∕c)2〕1/2 (2)
因为钟慢,物体作为主体光测外物则各方向均有尺缩
lv=l0〔1-(v∕c)2〕1/2 (3)
因相对运动(速度V)观测对方物体也有信息传递路径加长的钟慢效应
TV=T0∕〔1-(V∕c)2〕1/2 (4)
(1)(2)式为物体自身变化,(3)(4)式为物体作为主体对客体的观测确定,不决定客体存在(对客体存在没有影响)。
孪生子中A乘飞船离开B,设相对于虚拟的单元球心A比B有更多运动。因为加速是量子非连续的,虽然A的生命节律在每一级加速后都会变一级,当回到B身边时正好又与B的生命节律一样了,但是由于这个过程中A的生命节律多比B慢,所以A年轻了。这里不发生悖论,因为从(3)式看可知A加速会看B尺度改变,所以在光速不变的前提下不会看到B节律按照(4)式变慢,转换实现在每一级加速瞬间。量子非连续动力学原理是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接口,并且统一通贯地解决惯性系和加速系的时空问题。这不是在爱因斯坦客体时空概念体系中能够完成的,而是以多元主体相应实现逻辑和主体时空概念对爱因斯坦逻辑和概念的修正,时空曲率不是客体存在,引力的原因是物体之间单元实在的交流而非时空曲率。柳下这里是作用实在论,不存在隔空作用。
3、感觉和意识主体实现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宇宙图景,无穷个单元在非同步或同步(实现伙伴)打开、实现,兼并分崩,此起彼伏,一切存在都是若干单元的集,离开一元全同的单元们,真地什么也没有了,不存在独立的客体时空、数字和规律,更不存在上帝或鬼神(上帝和神鬼总是藏身在智慧不及的角落)。所有单元的运行极致精确,一切存在命运已定。
但这不表示存在就这么单纯了,事情出于其中的多元主体实现。
单元之间相应实现,实现相应确定,作为实现的存在为主体。
全同的各个单元的实现,实现全同的主体感觉,若干实现的单元则实现复杂感觉主体,感觉相应于主体实现结构并随存在的演化有强化和分化进化。
孤立一种感觉实现没有所指,没有意识或认知意义。“两种以上感觉神经同时兴奋的主体实现即意识,不同种感觉神经因同时兴奋建立连接即记忆。”〔10〕“不同种感觉之间相互确定即意识(认知)原理”〔11〕。意识的柳下多元感觉神经连接组合主体实现集形式建构给出神经的并行算法、“知识迁移”解释和智能的人工实现技术路径。“意识主体是以感觉经验对存在建立属性的,没有某种感觉神经及其兴奋就没有相应意识,这是意识的边界。”〔12〕离开感觉实现,则意识主体对存在给不出任何形式、属性。意识主体对客体只能给出关系而给不出本质(包括柳下对单元的几何学建模,都不过是在感觉范畴内对关系建模,不是本真),但能够自我给出亲身感觉本质,一条实现快乐的鱼可以宣称自己是快乐的,而且知道自己是怎么个快乐法。存在是一元的,意识主体可以认为其他意识主体本质为感觉,但因为主体感觉相应于主体实现结构,而没有绝对相同和绝对几何相似结构的多单元感觉主体,没有任何意识主体(当然也是感觉主体)能够给出另一感觉主体(包括感觉主体亲身子集)的本质内容。
不同种感觉之间相互确定实现意识,并不是不同种感觉之间出现第三者,两者的集合存在就是意识存在,两者集合不大于两者。(柳下是最纯粹的唯物主义者,能否理解这句是能否完全理解本文的试剑石。)
“快感和痛感的实现即主体价值(利害)的实现。意识主体以伴随快感或痛感实现而相应对客体建立价值属性,确立客体与自身利害关系,绝对或先验价值不存在。快感和痛感是意识的驱动、概念的核心、认知的起因和归宿。确定相应价值,对客体的其他感觉才有意义。”〔13〕一切动物行为都是环境中主体主观向利实现,包括利他都可由神经连接路径指向快感或避开痛感。
存在是一元的,心物同一,没有物质和意识之分。“感觉、意识和相应兴奋的神经组织是同一存在,参与到因果中”〔14〕,神经与运动组织相连,神经兴奋“点火”相应运动组织而支配行为。不是智能设计的快感和痛感神经完全颠倒支配行为取向的多感觉神经系统不可能一下子实现,意识主体是在既然的各种感觉神经实现路径基础上一步步进化,自然选择不会给快感或痛感颠倒支配行为取向的多元感觉神经生物生存繁衍的机会。这说明价值实现有着因果作用意义,所谓“僵尸世界”跟价值世界会有不同局面。感觉不仅对存在给出属性“是”什么,而且给出价值“应该”怎样,感觉中心转向(包括感觉神经连接)使休谟难题获得解决,感觉中心转向是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统一。
单元实现感觉,这是意识主体自我体验给出,不是对客体存在给出,而且只能指出是感觉,不可能给出单元实现的感觉本质是怎么样的,更没有谁对之给出另外本质。“没什么比实现更具说服力的了”[15],这是对既然实现的追溯分析,我们必须承认感觉质的存在,却没有“看”到有什么别的质的存在。
“意识主体实现是多元感觉神经兴奋实现的集合,也是若干基本单元实现的集合,从基本单元实现到多元神经组织意识实现,没有任何全新存在突现。”[16]一般非神经组织实现感觉弱于神经组织,且单一一种感觉不实现意识,这是新泛心论,泛感不泛识,而传统泛心论认为意识普遍存在(例如认为每个电子都具有意识)。另有一种竞争性的解释是涌现论,是说单元不具有感觉或意识,感觉或意识是组织为某种结构的若干单元活动的突然实现。
不同种感觉之间相互确定实现意识,作为实现的存在为主体,那么,宇宙中相距遥远的两种同步(在爱因斯坦相对论中不存在绝对异地同时,在柳下这里单元一处实现而他处即时消除存在可能可定义异地同时)感觉实现,甚至两个意识主体是否实现为一个意识主体?柳下认为当然,只是实现在哪里则主体在哪里,主体之间不被替代,此主体不知彼主体也,且不同种感觉主体之间若无连接则意识主体无以记忆、长进和支配行为。柳下新泛心显示,心灵纵横宇宙间。
4、多元主体实现
柳下给出融通一体的广义的量子论、相对论和进化论:“存在有统一最小单元,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实现相应确定”〔17〕;“作为实现的存在为主体,存在之间一切作用(实现)效度都是(实现的)信息与主体相关项的比值,而公因内容无意义”〔18〕;“存在互为环境,存在的适应或优势是与环境相应的,存在量增总是指向环境中有利于实现的组织模式者”〔19〕。这是最大广义化地,面向任何存在(包括意识)实现相应定性并定量。其中“存在之间一切作用(实现)效度都是(实现的)信息与主体相关项的比值,而公因内容无意义”给出不同主体实现之间量化桥梁;“存在量增总是指向环境中有利于实现的组织模式者”给出关于存在发展趋向的“吸引子”逻辑,可以推知一群猴子用再多的时间敲字也敲不出《罗密欧与朱丽叶》而多集于某区间。
“存在的最大公因内容是单元的质料和扩展速率,它们无论怎样都不影响实现结果,我们不要也不需考察它,意识主体无论有何感觉进化,对之探究都不会有结果,”〔20〕存在之间只能给出关系而给不出本质,这精致地给出存在论和认识论边界,在这个意义上,可说实现哲学概念和逻辑体系是彻底的,没有更深层。单元实现感觉质,单元没实现时是什么我们不需考虑。“公因内容无意义”消解了概念体系预设必要,一个完备的新概念和新逻辑体系告成,一切出于无可置疑的存在——来自实践经验的“现象我在”的析解和整合,无须预设支撑。
存在之间相应实现,作为实现的存在为主体,同一存在于不同主体有不同甚至相反实现,具体主体成为逻辑支点,存在于不同主体实现相应形式、状态、价值、因果关系等,主体不同则对客体建立不同视角、视域、维度的形式或不同属性,各说各话,从一元主体看似矛盾,从多元主体看则理所当然,矛盾出于多元主体实现。“精致的相应唤醒模糊的相对,多元主体相应确定唤醒不确定,多元主体相应实现逻辑体系在后现代的逻辑碎片中站立起来。”〔21〕
快感和痛感实现即主体利害实现,是主体价值根据和行为驱动,这消除各种唯心先验社会学预设,利益成为社会学灵魂,由此演绎价值参与的多元主体相应实现逻辑。
对存在的探究即科学,对科学成果的利用即技术,科学、技术成果即文明,主体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对自身活动方式的改造即文化。科学、技术、文明和文化是具体主体的,是具体环境中具体主体主观利益价值取向。给宠物狗穿衣打扮的文化主体是人而不是狗,是出于主人的主观价值喜好,而狗的感受则可能是痛苦。多元主体相应实现逻辑推动主体分析和主体自觉。

“社会是以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若干主体”〔22〕,在利害面前,多元社会利益主体各有主张,于是就有了政治。“整合、代表、实现若干社会利益主体的要求即政治”〔23〕,从家庭到单位,从国家到国际,政治普遍存在。多元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促动主体之间利益关照和平衡,权利不是天赋而是社会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2〕〔3〕柳下弈.实现哲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6-7.
〔4〕柳下弈.神经连接逻辑开启科学和技术新境界[C].上海:中国思维科学会议CCNS2019优秀论文集,2019:29-32.(知网收录)
〔5〕〔6〕柳下弈.实现哲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2015重印):8-9.
〔7〕柳下弈.实现哲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2015重印):14.
〔8〕〔9〕柳下弈.实现哲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2015重印):60-61.
〔10〕柳下弈.实现哲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2015重印):25-26.
〔11〕柳下弈.意识解释自觉下的人工智能新境界[C].长沙: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91.
〔12〕柳下弈.量子和时空现象的实现逻辑统一解释[C].苏州:第二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3-5.
〔13〕柳下弈.意识的生物神经现象学解释[C].太原:第八次全国生物学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221
〔14〕柳下弈.科学、技术与人的价值审视[C].南宁:全国“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科技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207-208.
〔15〕柳下弈.实现哲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封1.
〔16〕柳下弈.智能的多元感觉主体集合形式建构和人工实现[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5-216.
〔17〕〔18〕〔19〕柳下弈.实现哲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10-18.
〔20〕柳下弈.量子和时空现象的实现逻辑统一解释[C].苏州:第二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9.
〔21〕柳下弈.多元主体非线性相应实现逻辑[C].峨眉:第八届两岸逻辑教学与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136.
〔22〕〔23〕柳下弈.实现哲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39-40.
参考阅读:
柳下弈,柳下哲学院院长,开创实现物理学、实现意识学和实现哲学,应邀报告、合作、顾问,接收研修生。Email:liuxiaququ@sina.com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项目合作,急招物理相关专业同学 (小楼刮东风)
- 急需物理学老师帮忙 (Zz)
- 中国科学家的三大诺奖得点 (柳下弈)
- 粒子的死活 (谁愿共鸣)
- 国内科研硕博建议走高能物理数据分析这一方向吗 (st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