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角色|其实梁王只是做了所有帝王都会做的事吧

已注销

已注销
2020-12-21 13:05:2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已注销

    已注销 楼主 2020-12-21 17:31:40

    四书、五经、史记、通鉴,哪本说了封建时代”皇帝的权威是不能被动摇”的?唐朝的门下省、宋代的 四书、五经、史记、通鉴,哪本说了封建时代”皇帝的权威是不能被动摇”的?唐朝的门下省、宋代的台谏制度有什么职能,不妨了解一下,何谓为君之道,一个明君该如何对待臣子的”顶撞“,可以参考《贞观政要》君道篇、求谏篇、纳谏篇,《帝范》君体篇、纳谏篇,梁帝那一套,在李世民那样的明君眼里就是亡国之道。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本来就是古代正统思想,君主的权威来自天命所授,而儒家判定君主行为合不合天意的标准是民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不顺应民心就是逆天,别的朝代什么样,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过秦论》《肴之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都是课文。刘邦想改立太子,因为四个有人望的名士肯为太子出山就作罢了,李靖远征突厥时违抗李世民的旨意,照样位列凌烟阁武将第二位,仅次于战场上救过李世民性命、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元吉的尉迟敬德。 梅长苏没反驳吗?“祁王勤德贤能之名,皆是靠他的政绩得来的,与陛下但有政见不同,都是当面直言,从无背后半点苟且,可是他的光明忠直在陛下的眼中,却只有顶撞二字”,不是反驳?朝臣上奏言必称祁王,那是因为祁王的政见利国利民,得道多助,不是什么大权旁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主君””“在陛下心中只有巍巍皇权,又何曾有过天下“,就是对梁帝最有力的反驳,祁王的”顶撞“都是为了社稷百姓,而梁帝容不下祁王的光明忠直,不过是因为一己私心、嫉贤妒能。 关于林燮,林殊在大庭广众之下就已经反驳过。”无论是为友还是为臣,林帅从未负过陛下“,你该问梁帝为何不敢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林燮”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的命令合理而林燮不从,他会不说?因为他的命令不合理,听他的只会祸国殃民,他才不敢当众反驳林殊。不用他给的人,是因为他看上的尽是禁军副统领,徐安谟,列位军侯这类窝囊废,用这种人守边关,反正国土丢了可以再打回来是吧?那冤死的士兵、家园被毁、遭受蹂躏的老百姓,就是活该吗?在事关梁帝自己性命最关键的禁军大统领一职上,他用的不也是祁王提拔的蒙挚?自己不敢用自己选的人,却想让前线用,不就是没把士兵和老百姓的命当命吗?这种龌龊心思他当然没脸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说出来。 PS “奏折言必称祁王”的意思是”奏折中时不时会提到祁王“,不是楼主理解的“朝臣上奏都称是祁王之意”。 ... 满楼红袖招

    。。你说的我觉得是道理。。道理上梁王肯定是错的啊,我只是说从历史来看,梁王的选择和真实的历史是一样的,朱元璋上位后清洗旧臣,韩信被吕后设计杀死在长乐宫中

  • 已注销

    已注销 楼主 2020-12-22 15:41:30

    你这个标题容易想到CL的那句话:我只是犯了一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虽然类比有点牵强。其实归根结 你这个标题容易想到CL的那句话:我只是犯了一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虽然类比有点牵强。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他上位了之后,越来越听不得不好的话了,也越来越依恋权势,个人欲望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怀疑所有的人都要抢夺他的权利,这个时候,手握军权的外戚林燮,颇得民心的皇长子就是对他权利的威胁。所有稍微有点不同意见,在他眼里就是挑衅,就是忤逆。有契机就会立马办了。谢玉和夏江就是利用了梁帝的这个心理,炮制了赤焰案。所以梅长苏对梁帝说梁帝和祁王: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大概意思就是梁帝不信祁王不会反,祁王也不信梁帝会做得那么决绝,自认为坦荡荡…… ... 周周阿愚

    我其实也是看到最后梁王说的这段话,突然有点理解他的做法(理解不代表认同),功高震主在哪个朝代都很危险

  • 已注销

    已注销 楼主 2021-02-05 08:49:19

    功高震主哪那么容易,卫霍、李靖、岳飞都离震主差的远呢,林燮的主要功劳是抵御外敌入侵,类似于 功高震主哪那么容易,卫霍、李靖、岳飞都离震主差的远呢,林燮的主要功劳是抵御外敌入侵,类似于李广、杨家将,灭个滑国就能震主了? 梁帝敢让谢玉到前线去抓捕林燮,招抚赤焰军,说明他认为赤焰军不会跟着林燮造反,林燮真要能震主,他哪敢让人到前线去抓人,刘邦抓韩信,是派人到韩信自己的军队里抓的吗? ... 无关风月

    Emm我觉得这里面功高震主的不是林燮了,是祁王。林燮其实说到底是外臣,在古代除非改朝换代要不怎么也轮不到林燮上位,对梁王真正有威胁的是祁王,所以梁王针对的是祁王,林燮是折断祁王臂膀的牺牲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036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