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时隔一年多的更新】从外所律师到外资药械法务-你真的“上岸”了吗
来自:谢困困
更新之前想先谢谢各位友友们的支持,这篇帖子过了一年多还有陆续的收藏和私信留言,有些姐妹还和我加了微信讨论,同行交流总会有收获和启发;也想和没有收到我回复的姐妹们说声抱歉,平时工作太忙了,一些三言两语无法说清的问题就一直耽搁了。最近疫情居家,恰逢换工作过渡期有些闲暇时间,更新本帖算作是对我第一份法务工作的总结,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首先,是的,你没看错,我又换工作了。前一份药械公司工作只做了16个月,离开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可以概括为和公司业务以及团队接触下来觉得不适合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在一个对的地方做能力所及的事情,也看不到发展的可能。其实人和人、和环境之间是否合得来都可归结于是否有chemistry,一旦觉得没有一切都感觉不顺。碍于法律工作追求的“稳定性”,我还是先做满了一年,期间有一搭没一搭地接触了一些工作机会,没有找到合适的。今年过完春节开始联系猎头积极看机会,本来寄希望于金三银四的,幸好新工作来的比我预期更快。关于找工作这件事,特别是法务工作,如何选平台、选行业赛道、选老板等,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可以日后再开一帖分享。
想必组里有正在律所想要转型in-house的姐妹,或者已经“上岸”但有点迷茫的同学,下面是我做法务和之前做律师的比较体会给大家参考
工作内容 法务 vs 律师(非诉)
非诉律师的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纯粹,基本就是围绕各类法律、合同和文件解决客户的问题。当然真正有水平的法律意见时是不会仅仅局限于法律规定,还要给出自己的解读、风险分析和建议采取的行动或实施方案。Critical thinking才是法律意见的灵魂。对于非诉律师来说,drafting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大程度代表着你的工作质量和能力水平。
然而对于法务来说,情况就有不同。法务的工作更多样化且繁杂。上面说到有水平的律师意见应该提供实施方案,事实上,外部律师的意见是很难直接在公司落地的,因为外部律师不了解公司内部的情况,需要法务基于对公司业务和stakeholders的了解转化为适合公司落地的方案。法务在公司内部汇报时不需要很长很fancy的memo,只需要言简意赅(高层汇报可能需要ppt)表达清楚就可以了,因为业务部门不需要也不想分析法律是怎么回事,他们只需要结果。因此,时间不是花在drafting,而是花在和stakeholders充分沟通制定出一个可落地的方案。
除此之外,法务日常处理事情的原则还不限于法律,大部分是公司的流程政策和公司自己制定的标准。举例说明,我之前一份工作内容包含市场物料审核,审核的标准比法律要求严格很多(全球统一高标准,再结合中国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良,加倍严格)。这些内容审核工作量很大,任何公司对外发布的内容都要给法务审核(甚至包含软件更新通知),还经常要面对业务部门的质疑,又无法从法律来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删要改,只能说“公司规定没办法”。老实讲,处理这类事情给我的体验还是挺负面的,觉得自己的工作丝毫用不到我的法律技能。
先抑后扬,再来说说法务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法商结合。做律师基本就是合伙人派活我来干,对于事情本身和背后的故事知之甚少。做了那么多年公司律师,我对于业务本身是很感兴趣的,法务可以全程和业务密切配合,从立项、可行性分析、方案制定到落地执行全程跟踪,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法务提出意见并且最终signoff,业务的项目才能继续往前推进。并且和业务的沟通中你可以知道目的和其对公司业务发展的意义,这些都是在律所难以接触到的,也是让我决定继续在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生态环境 法务 vs 律师
律师的生态环境比较简单,律所里同事都是差不多背景的法律专业人士,接触的客户基本也都是管理层级别了;工作沟通以单箭头为主。律师大部分时间还是可以做到专注在做事本身上。压力更多是来自于工作量(太多太少都会有压力)。
法务的生态环境复杂得多,同组内有直线汇报、虚线汇报,如果你是legal BP平时还得对business head负责。同事的背景和类型千奇百怪,上到管理层,下到一线员工都有可能接触并共事。跨部门协作家常便饭,要办成一件事必须好几轮线上线下align,一天超多会议,多箭头了解情况,还要想办法让不懂法律的同事接受你的建议。法务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擅长处理碎片化时间,避免加班。同样重要的是和你的stakholders保持紧密联系,了解业务动态。总而言之,法务对环境适应性和容忍程度的要求更高,也更考验情商。
一些让法务增色的技能
对于律师转型法务的同学而言,legal skill自然是不在话下了,转型主要的挑战来自于律师工作中较为忽视或欠缺的技能,这些也是和纯inhouse背景的同事相比较下来的弱项:
1 be presentable 对法务来说,你说你做了什么往往比你实际做了什么更为重要,在企业中,向上管理的能力决定了你的exposure和继续发展的可能。企业人多汇报线复杂,不能指望老板主动发现你的工作价值,需要靠你自己积极主动汇报。反观律师,其价值在计费小时和账单中就可直观体现,因此律师朋友们对于汇报的技巧总是略微欠缺一点。
2 ppt技能 如我在前文提到的,企业中ppt技能真的很重要,甚至于现在有法总问外部律师要意见直接要ppt的,便于内部汇报。相较于四大、咨询公司出身的同事,律师朋友的ppt技能真的有点弱啊。。。有ppt课程的同学欢迎分享。
3 legal operation 数字化 这一项可能还算是比较前沿的,目前跨国公司发起的比较多。就是利用各种各样的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处理法律事务,涉及合同管理,审批流程等;再根据平台数据优化流程。这个未来如果想发展成为管理层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识技能。
未来的计划
新工作会主要负责亚太的交易项目,兼顾中国市场和域外市场的常法+合规,包括数据合规和竞争合规。虽说有外部律师支持,但还是想要夯实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今年想要考CIPP-E和CISP-PIP,有过经验的姐妹欢迎私聊分享!!!
明年想读个FMBA(今年就会开始备考,暂定目标是交大高金),主要是考虑到企业投融资、并购会涉及很多金融财务方面的问题,想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多结交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吧。有过MBA经验的姐妹或者同样有MBA意向的姐妹欢迎联系交流。
我说太多了,大家有问题欢迎讨论,这几天有空我会尽量回复的。
-------------------------以下为原文---------------------------
进组首贴,希望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大家交流女性法律人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提升。欢迎提问,看到都会回答。后续想到值得补充的我也会在主楼更新。
先说说我的教育背景:
本科为某“五院四系”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后就前往英国读llm,毕业后回到上海工作。
Bar:大四过了司法考试,没有外国bar。工作后自学考了税务师。
工作经历:
毕业回国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美国律所上海办公室corporate team,从legal assistant 到China legal consultant。因为我不是US lawyer,所以不能升为associate,更不能global pay。具体的职业领域是公司和并购,客户主要是美国企业,处理他们的在华投资,合资和并购交易等。第一份工作做了四年半,后因个人发展原因离开。
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英国律所上海办公室,也是corporate。这家英国律所在本地有联营所,所以可以挂律师证,职位也给到Associate。做了两年多后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律所继续走下去还想有所提升的话必须要开始做BD工作,但我本人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疫情之年看到合伙人的业务压力也让我吓退,我一直觉得企业法务的工作性质会更适合我,之前选择从律所起步也是为了训练自己的hard skill。
今年成功上岸,过程其实挺不容易的,感谢自己的坚持。新的工作很多地方还在磨合和学习,总的来说还是挺满意的。法务和外部律师在工作侧重点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还好外资企业相对比较重视法务合规,公司法务组规模中等,起步还算顺利。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吧!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职场相关|应届生offer选择 (Jamieeee)
- 学校/学习|100w是读llm还是存着 (老盖蒂Getty)
- 职场相关|有必要放弃大厂ofr去国际仲裁律师吗 (moneymo)
- 职场相关|Offer选择求助 (momo)
- 职场相关|ipo女工,记录每天用下班时间 (已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