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烧
Cecilia
“乐烧”可称得上是桃山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茶陶,最初是由千利休定型,京都的陶工长次郎(?~1625)烧制而成。长次郎的父亲是来自中国或朝鲜(当时中、朝的陶瓷工艺都远较日本先进)的陶瓦工,父子同为丰臣秀吉的聚乐第工程烧瓦,从而与承担此项工程的千利休相识。后来丰臣秀吉称同窑的宗庆(长次郎的助手,乐家第二代常庆的父亲)所烧之器“天下第一”,并赐予“聚乐”的“乐”字金印与银印(在茶碗底部盖印自此而起,而长次郎作的所有茶碗皆无印),故后世称长次郎开创的这一茶陶流派为“乐烧”。 最早出现 正式的乐烧作品出现于天正十四年(1586)左右(《太閤》系列中在1560年就能买到乐茶碗,有悖史实),一开始就专为茶道服务,产品全部是茶具,其中绝大多数是茶碗,还有少量花瓶、水指(茶席上贮存备添用、洗刷之水的器具)等。 乐茶碗根据釉色分为赤乐与黑乐两种。赤乐施红釉,是天正十四年前试烧成功的品种;黑乐施黑釉,黑中泛褐,富于变幻,给人以温厚的感觉。乐烧放弃了辘轳拉坯的制作方法,完全由手捏制,加以刀削成形,因而器形都不完全规整,正符合了佗茶道中不对称的审美。无论赤乐还是黑乐,都在素烧(胎土成形后不上釉而直接入窑烧制)后多次上釉(如此一来釉比较厚),再入窑烧成(所谓“二次烧”),工艺过程非常复杂、讲究。所以乐烧虽看似粗朴,实则精心制作之产物。尤其是黑乐茶碗,兼有天目茶碗的釉色之雅与高丽茶碗的造型之柔,又与深绿的末茶在色调上极为协调,极受千利休的喜爱(丰臣秀吉则不喜欢),并很快在茶人中普及。乐烧的出现,与丰臣秀吉暴发户式的黄金茶风、盲目追求“唐物”(由中国传入的茶具)、“名物”(自古传下来的名器)的恶劣倾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抗。 图中展示的“秃”茶碗,是利休最钟爱的一件黑乐,平时总是置于自己的近处,随时欣赏。 “樂燒”(Raku)的作法源自日本,早在十六世紀日本幕府時代即已出現,但僅限於傳統茶道上的某一流派使用,特別是茶碗方面,本世紀流傳至美國,才廣為流行,且也大異其趣,發展出“美式樂燒”,也就是應用在純粹的創作方面,因而它的創作空間得到充分的發揮!而在台灣,樂燒也普遍受到陶藝工作者的採用,其作法如下: 1.先將成形完畢的坏體素燒(800~1100℃)。(其坏土必須摻入10~20%的熟料或匣缽粉,使能承受急劇升降溫,而不至爆裂。) 2.上釉方面:以淋釉、浸釉、噴釉或塗彩等方式皆可,施於素燒過的坏體,然後放入窯裡燒成。由於樂燒的特點都是刻意不將坏體 燒至瓷化,以能進行薰燒而吸附碳素,因此其燒成溫度都較低,所以大都施以含鉛或硼的低溫釉。 3.窯燒方面:一般都是自製的簡便樂燒窯,它是以厚約3公分的耐火棉,用粗鐵絲網固定住,捲成或折成窯壁,底座則是用耐火磚鋪疊而成,中間架以瓦斯噴火嘴。將坏體裝窯後,點小火烘燒,逐漸加大火勢,直到坏體通紅而表面的釉藥也呈現光澤,這表示溫度已經達到使釉藥熔融的程度(可稍微掀開窯蓋,靠目測得知)也就是說可以準備熄火出窯了。至於多少的溫度可以達到這個程度,則視釉藥調配所適合的溫度,一般 都在900~1100 ℃左右。 4.出窯:事先準備一鐵桶,內置碎報紙、木屑或是個人所偏好的有機物,如乾樹葉或龍眼殼等。出窯時最好由兩人從兩端將便窯提掀移開,此時即全部露出通紅坏體,事 不遲疑,盡速用火鉗將坏體一個一個挾入鐵桶內,頓時,桶內報紙木屑被點燃,噴出熊熊大火,煞是過癮,像是浴火重生般,令人期待著精彩作品的誕生! 5.冷卻與還原:火紅的坏體挾入桶內,裡頭的物質被點燃,待火舌大肆的竄升時,蓋上桶蓋,此時由於空氣被阻絕,火舌隨即消失,而被濃濃的白煙所取代,而呈悶燒的還原狀態。大約經過15~30分鐘的悶燒,再挾出丟入水中,以防再氧化。 6.完成:出窯的作品在水中冷卻到不燙手的程度,即可取出,用粗菜瓜布將表面所粘附碳屑及游離的碳素刷除掉,再用水洗淨,完成!從坏體排窯點火到出窯冷卻可以拿在手上,所操作的時間 大約是二~三小時。 樂燒作品的特色: 1.低溫燒成,所以坏體並未瓷化,吸水性強,亦較脆弱。 2.急速還原的結果,不僅使坏體吸付碳素,呈現濃淡不一富變化的黑色色調,而將釉彩襯托得更鮮麗,另方面也使得釉藥裡部分的金屬氧化物,被還原成純金屬,而在表面形成具有閃光性質的金屬膜,頗為光彩炫爛! 3.由於急速的冷卻,容易造成釉藥的冰裂效果,細碎的裂紋,也是很好的裝飾效果。 4.釉藥的調合,常以鉛或硼做為媒熔劑,此為含毒之重金屬,因而燒成的器皿不可用為食器。 5.坏體在鐵桶內還原的時間、程度,各有不一,且桶內所置的有機燃物也可隨意變化 ,因此燒出的結果,隨機性很大,很難模仿複製。 操作時的安全事項 1.裝備必須齊全:耐火手套、耐火圍裙、面罩、火鉗、鐵勾(用以移開窯壁),以保護 操作者免於灼傷。 2.操作的場合:應審慎選擇室外、通風良好、上頭無遮蔽物、周圍寬敞無易燃物者。 3.燒至釉藥即將熔融時,應避免吸入釉氣(有毒)。 陶藝是結合粘土、雕塑、釉彩及火的一门综合艺术,其中“火”是使之所以成為“陶”最重要的一個媒介,否則,無論你的造形`多麼美好、創意多麼特殊,都只是停留在“土”的雛形階段, 稱不上是“作品”!而窯燒的方式無論是瓦斯或電或材窯,都是在完成窯燒後,讓作品在窯裡長時間的冷卻後才取出,一般來講,退溫的時間越長越好,以避免急劇的冷卻導致坏體的爆裂,然而樂燒的作法剛好相反,它是當窯火燒至頂溫,坏體通紅時,立即將之夾出,丟入置有碎報紙、木屑的鐵桶內。因此,這是一種既刺激又好玩,既快速簡便又絢爛的燒法!在幾個小時短短的時間內,即能看到成果。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国外陶瓷高断骨瓷好的介绍 (圆圆)
- 手工制作 (Susie)
- 一件瓷器一个故事 (晨曦)
- 唐山骨瓷创意征集大赛,直接享受项目收益! (Arting365)
- 有没有陶艺爱好者想一起去云南香格里拉尼西黑陶村的? (Ceci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