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觉得剧本本身有很多没讲好的bug,但本身从剧情层面讲,我是可以接受郝妹妹的做法,我觉得应该有很多作品都有类似的角色拥有类似的遭遇并做出类似的行为。明侦是一种以综艺的形式呈现文艺作品创作内容的方式。包括蓉的投票行为有很大的争议,但我觉得从一部综艺所呈现的效果讲,由于最终的投票是4:3,蓉行为背后的用意极大丰富了整个节目的立意,所谓的正面性 看你是从现实审判游戏规则的角度,还是从沉浸式演绎呈现多面多维文艺作品的角度去看待了。 至于在现实中郝妹妹的做法,我觉得大家虽然同情,但都有是非观,没什么好讲的(如果说单纯是杀害甄霄云,之前好像有类似的案子(具体情况比较复杂)被判无罪,但她的确伤害了很多无辜的人,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重点是怎么我们怎么遏制悲剧的发生,发现问题,或者补救。
对,就应该在现实中,尽量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其实蓉如果当时弃票或者投自己,争议会小些?因为现在的争议好像主要是她这样对不起无辜者,还冤枉了撒这个好人。如果她想表达自己对于郝妹妹这个人物的同情,又不冤枉撒,可以投自己,因为自己也是这场罪恶里被异化的人之一,她的轨迹跟郝妹妹是很相似的。
主要是她和何其实是那一趴的侦探位,没有投票箱,没法投自己。而且她自己是很吃惊白投撒的(你怎么会投错这种)。所以如果是3:4 蓉肯定会被骂死,但恰巧是因为4:3,她所代表的用意才能够在维持明侦最基本立意原则的基础上丰富其他的色彩
因为跟郝妹妹轨迹相似的甄妹妹的行为举动这点也说的通,其实就是我里面提到的沉浸式演绎多面多维文艺作品
对哦我忘记她没法投自己了!明侦规则不知道能不能弃票。。
是的,沉浸式演绎的话还可以考虑到其实蓉一直对郝妹妹不仅有共情和感同身受,还有长久以来的愧疚,因为她以为自己当初杀了郝妹妹,甚至可能对当初自己没能保护郝妹妹(她比郝妹妹大4岁,对她有过关心)也有歉疚。种种原因加起来,她(作为蓉门童)不投蒲也很能理解。
嗯嗯对
太对了!那位真的很无语,摊开一看蓉明明杀人问题更严重,他就是对郝这样没走出童年阴影的恶意极大。他价值观才极端吧,个人情绪那么严重,还歧视这么一大群人恨不得他们消失一样。我刚才就该明嘲,暗讽得那么克制还被拉黑被人身攻击,回不了嘴,啊气死我了(这个能说吗…楼主不用太搭理我我只是太生气了🙃)
怎么就是冷血杀手了?只是杀了一个贾身体的霄云,白(她自己的肉体)的案子应当算正当防卫,灵魂交换洗记忆我觉得不能说是杀人吧。
(我也有此疑问)
她还有家人可以依赖,缺乏沟通罢了,如果原生家庭父母就是这种自私禽兽怎么办呢?现实只会更残忍!
她罪无可恕 但是我无法苛责
因为伤害了无辜的人,洗记忆一定意义上也是杀死一个人的过去嘛。不过是一个简化的词而已,中间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不必在意😂
摸摸不气不气~
是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侵害者是家庭成员,比如父亲(养父继父甚至生父)。这种真是逃无可逃。我在网上遇到过这样的人,长期抑郁,无法建立亲密关系,靠吃药和心理医生维持着看似正常的生活。更严重的可能真的走向暴力倾向甚至犯罪了。
所以更应该提醒那些父母啊,而不是说什么哥哥送东西没注意所以有问题。郝妹妹被性侵的时候郝爸爸活的好好的,却什么也没发现。在案件过程中提到几个哥哥无意送东西的时候嘉宾也没提醒一下其实郝爸爸责任更大(前几季的案件关键时候撒老师都会认真普法的),所以这个案件做的真的很糟糕。
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到伤害的人不在少数,只有极个别的受害者会成长为冷血杀手,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法律,有家人,有友情,有爱包围着受害者们,受害者能够或多或少的被治愈,即便是处在最恶劣的情况下,还有受害者自己的自救,比如蓉门童。 但是在文艺作品中,我认可郝妹妹的做法,或者说认可作者创造郝妹妹这一形象,因为只有郝妹妹被侵害后更疯狂,更冰冷,才能让观众更深刻的意识到她受到的伤害有多大,如果现实中人们遭受到同样的伤害,会有一定的概率(哪怕很小)变成郝妹妹这样,最终造成更大的悲剧。 警醒意义就在于此
在这点上确实缺乏引导,几个哥哥都是孩子,他们何其无辜(站在他们和旁观者的角度)。他们要在讨论时提一句这并不是哥哥们的错,关键在于家长就好了。另外整个案子里他们都对郝妹妹主要还是同情为主(也是为了强调侵害对儿童的极度伤害),其实适当地提出批判也是好的(比如她确实心理扭曲,确实伤害了无辜者)。总之嘉宾们可以更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就像这个帖子里讨论的这样。
是的,对郝妹妹的描写越夸张越黑暗越扭曲,反而警醒意义越大。有这样的形象是为了让现实中尽可能的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蓉离开了这个酒店,并且爱上了白门童,心里有了光。郝妹妹没能逃出去,在没有爱的阴郁环境下,她很难学会爱
可惜蓉爱上白以后因为想要能够爱杀了(对她来说)无辜的甄调查,也很唏嘘。
说得真好
可蓉在看到了光后还是回到酒店,目的是为了什么呢?
(悄悄提醒)当时工藤新一还是在纽约的热血少年,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杀人,直到月光奏鸣曲事件是一个他做侦探的转折点,那天他明白麻生成实不得已犯案的理由,他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阻止凶手自杀的错误的诞生,从此以后他推理的时候都是给凶手留一条路而不是把凶手逼上绝路,用推理把凶手逼到尽头再眼睁睁看着对方自杀的侦探和凶手已经没有区别了,我觉得这也是工藤新一逐渐理解犯人的不得已,慢慢学会成长的经历
但是妹妹也有想过逃跑只是被哥哥抓了回来还没收了行李箱呀
这一点我觉得应该考虑到郝妹妹当年也只是一个八岁的小女孩而已。楼主讲到几个哥哥最大也不过17岁,看不出来妹妹的求救是有道理的,几个哥哥确实无辜。但是,一个八岁的小孩子在经历了甄的骚扰,并且在一次次的计划离开或者以不穿裙子、不要糖果的方式拒绝回想起那些事情,或减少甄的骚扰(因为郝妹妹拿了糖果就要再经历一次),还是八岁郝妹妹当然会觉得是哥哥们一次又一次的推自己下深渊,在郝妹妹的角度思考,其实她并不觉得哥哥们无辜,她甚至觉得哥哥们的举动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甄的帮凶
理解但无法认同。悲哀的是,郝妹妹没有等到心智成熟的机会就把自己封闭在仇恨里了。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她和蓉儿都可以真正的从头开始,穿漂亮的裙子,吃好吃的糖果,手挽着手一起逛街,无所顾忌地爱和被爱。
虽然我理解,以郝妹妹的角度出发,郝妹妹这样报复哥哥的行为是她觉得哥哥们做了帮凶,但是哥哥们没有错,他们只不过是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妹妹,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只不过因为郝妹妹的经历(甄的骚扰),使得他们一些爱的行为对号入座到郝妹妹身上,就是痛苦。所以,归根结底我们要规避惩罚的应该是甄的犯罪行为,和全面普及性知识,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不可以谈性色变,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普及一定的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性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嗯嗯,这些后面都提到了,我同意哈。
从好妹妹杀了哥哥小白,就无法原谅了。计划交换灵魂,更是恶魔
她的光被好妹妹杀死了
白没有杀人,他是最无辜的
于情可原,于法不容
看大家说的其实都挺有道理的,各自角度不同吧,但有一点我还是想从我这个角度说一下,大家在说同样是受过伤害,蓉是自己寻找生活的目标啊努力生活啊继续善良啊美好啊这样(在没有杀人之前或者暂时忽略这个事情仅从状态来说),而郝则是丧失感性等等不好的事情,甚至报复了没有犯那么大错的哥哥,还牵扯到了无辜的撒和蒲 我就是想简单地反驳一下,哥哥们当时只有十四岁到十七岁,确实是出于好心办坏事,但他们一次次所谓的关爱也确实导致了郝妹妹被侵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你说我对伯仁的死有无责任? 然后是蒲和撒,蒲的爷爷占据郝爸爸的身体想杀郝爸爸结果被反杀,撒的妻子则是实验的开发者,他们都是换脑这个违背人性实验中的一员,如果说无辜,最初被侵犯的郝妹妹和蓉也很无辜,当然,在大众的意识里,从他们牵连到无辜的人的时候他们就不无辜了,我认同这个观点,但不认同后者的悲剧由前者造成,后者的悲剧应该是由开局者造成的,也就是把郝妹妹的感性磨灭掉的主犯甄霄云以及帮凶郝爸爸,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釜山行中,因为丧尸蔓延,人们没有能力阻止丧尸或者没有这个意识,而导致无辜的人被丧尸咬到,丧失了人的思维能力,变成了行尸走肉,开始攻击人,你能对已经变成丧尸的人说虽然你很无辜,但你这么做就是错的吗?我是感觉到了这一步对错没有意义,本质上都是受害者 还有就是,郝妹妹和蓉门童本身就是受害者,选择哪条路都是加害者的问题,你不能用一个受害者本身选择向往光明来批判另一个受害者你为什么不能自己好起来,为什么不能继续好好生活,选择好好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追逐着光的蓉门童我们要赞扬但拯救不了自己的郝妹妹也不应该过多批评,所以我可以理解郝妹妹的做法,但不认可,分析她做法的对错对我来说就像分析机器人感性和理性的问题(没错对于我来说她已经如同机器人了) 在这个全员be的案件里,抛开蒲爷爷的问题,蒲和撒确实是最无辜的,但我认为与其他人相比他们不算最惨的,一个是因为我认为换身体和失忆并没有死亡和其他更惨痛的事情惨,第二个是我觉得既然失忆了他们还有机会开始新的生活,不会记得这一切不好的过往,也不会记得那些感情羁绊从而导致怀念,每个人都是清清白白一张白纸(当然蒲是在监狱里我忘记这一点了),比较惨的话一个是何,一个是蓉,其实四兄弟的经历都差不多,但何抛出来是因为没有失忆没有换身体,在我这里失忆代表着重新开始,或者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在案件破解之前,这个机会可能只有郝蓉需要,但案件破解后就是全员都需要的了,而何可能就惨在这里,再加上最爱的弟弟的消失,这段悲惨的记忆只有他和蓉一直记得 蓉的话,真的是蓉妹这个角色我真的觉得六季最惨了,先是孤儿,然后被领养以为有好的生活了,被虐待被侵犯,然后好不容易找到机会逃出去结果没有杀掉仇人反倒杀了无辜的小姐妹,再次回来,有了喜欢的人恰好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结果他妹妹死在自己手上且自己差点被新来的客人认出,为了跟爱人在一起,手上多了两条人命结果还都杀错了,好不容易放下心防说出了自己的过往且爱人妹妹当年没死结果妹妹杀死了自己爱人,爱人至死都不知道原因,而且杀错的两个人里还有爱人的爸爸,最后小姐妹在新的身体里丧失所有记忆重新开始,只剩下自己和爱人的亲哥哥记得所有事情,在余生里铭记 (绝了我本来就是分析郝妹妹的做法后面怎么跑了这么多,楼主dbq)
[内容不可见]
没事没事,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到这些话题的讨论中总是好的。你的看法里有一些我觉得“主流”不太会接受的点,但确实始作俑者才是最该被谴责的。对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任意发表各自看法,只希望现实中能有更多舆论、法律等力量来减少这些始作俑者,减少受害者,以及受害者变成的施害者,打破这些受害—施害链吧。
郝妹妹的确很可怜,但无辜牵连的蒲何其无辜,即使是哥哥们无意中成了帮凶,也罪不至此,仅针对行为,可以说是错误的。 但对郝妹妹这个人我却没有办法苛责,她是黑暗的,丧失人性的,可善意是需要善意浇灌的,对没有见过光的孩子说,向着光走,十分不切实际,郝妹妹最后成为加害者非常现实。 这场悲剧后半段的执行者是郝妹妹,根源却是甄霄云和教育的缺失,明侦的立意好就好在他不一味呼吁受害者保持良善,而是提醒人们思考如何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
如果他有罪,请用法律制裁他,而不是让自己成为和他一样的罪犯
其实我觉得那几个哥哥没错,错的是甄人渣
我觉得没有人有资格指责她......只能说她该付出法律代价,但从那样的伤痛里走出来是非常非常难的,放在现实中大概率就是痛苦缠身一辈子无法释怀,只能说钦佩蓉,但郝没有错……
我今天看完了第一期,心里的想法就是和楼主差不多,两个女生的遭遇都是让人觉得很悲哀
看到这句话,突然想问一句如果是国家机器判处死刑“杀人”呢。同样的故意杀人案,比如一个人私自以暴制暴去杀杀母凶手就是情有可原 与法不容的,如果是被判处死刑杀死就是情有可原 与法相容的。感觉不也同样的“以暴制暴”吗
看过,陈朵的故事也是真的挺惨的,没有人真正懂她想要什么
郝妹妹是受了非常大伤害的女孩,可我认为这和她做错了事并不冲突,我觉得郝妹妹的行为一定是有错的。 无论如何以私刑报复是不对的。我坚持这一观点。 回看这整个故事,郝妹妹走向错误的道路,是很多人都不想看到的一件遗憾的事。 甄霄云是罪有应得,无论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还是被害人的报复,他都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代价。而郝妹妹和蓉门童故意杀人的行为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不然,法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现在的律法并不是完美的,因为编写法条的人们不够完美。但永远有追求公理和正义的人在为此努力,这才是法律存在的价值啊。
郝妹妹小時候怕爸爸被威脅不能證明她不是反社會人格,因為反社會人格障礙並非完全只能先天形成,也就是即使妹妹在八歲以前是完全心智正常的小孩,八歲後仍然可能因為扭曲的環境促使改人格形成,甚至在DSM5中,反社會人格的展現是始於15歲後且成年後方能診斷。 無論她是否真的是反社會人格障礙(雖然她真的非常符合DSM5中對反社會人格疾患的描述),她童年時表現得和正常孩童都是沒問題,不會影響後續診斷。 或許我們永遠不可能體會郝妹妹的生活有多麼絕望,她犯下的錯誤在法律上也沒有被原諒的可能性,但正因為我們在這個劇本中知道了她怎麼一步步變成現在這樣,我們更應該主動去關心身邊的孩童是否受到不合理的對待(不僅僅是性剝削,包括童年時父親對郝妹妹的忽略和母親角色的缺失都是很重要的導致郝妹妹生病的原因),或者有能力的話,我是真的很想研發出能夠治癒人格疾患的藥物。
她的确很可怜,但她做错了事,所以最终逃不脱法律的制裁。她不算是个正面角色,但受到伤害还要心向光明本身就很难,尤其像她的经历,不去憎恨点什么根本活不下去,所以我还是希望有些人不要用上帝视角去指责她。说起来,这也是我喜欢明侦的一个点,明侦并不只塑造正面角色,明侦的角色是多样化的,好的坏的都有,很复杂又很真实
无法接受,只觉得可怜理解,但是她的哥哥们又做错了什么呢?杀人无论如何都是犯法的
天哪这个帖子一年里一直陆陆续续有人回,有点感动,希望明侦能做出更多这种让人思考讨论有深度的剧本。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