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我想直接放弃了
来自:沉水(红尘滚滚,痴痴情深。)
到目前为止,我谈了两个人,三次恋爱,喜欢过一个没有得到的人。然后,除了求之不得的,剩下的三段都没有超过三个月。
对于我来说最痛苦的是,对方对自己很好,但是自己只觉得难受。可能是我没有那么喜欢他,只是聊天聊太多。所以,看到他难受,我更难受。我甚至一直都在等待分开,最后我提出分手之后,后知后觉感觉到轻松。虽然哭得很厉害,但是心理上拥有了久违的自由感觉。
距离上一段恋情已经过去了4年,我依旧没有遇到一个心动的人。而且我已经不单纯只关注外表了,然而一个有人格吸引力的人比外貌好看的人可难找太多了。加上我近年来产生了一些看法——一切都是会逝去的,有得到的幸福就一定有失去的痛苦。真正美好的东西是不应该得到的,否则就会被过近的距离磨掉光辉,只剩下庸常。所以我才会觉得,世上一切极致美丽的东西,若不被毁灭就无法永生。
所以,比起磕磕绊绊得到后的摩擦,牵扯甚深的分离,我宁愿一开始就没有得到过。因未得而想象才是最完美的不是吗?
最后,加之我有四爱倾向(最近才确定的)就更困难了,我只想和一个绝对完美的包容者待在一起,然后就算这样的人真的存在,我也不能接受失去他的结果。所以,找不到是第一重困难,找到了能得到是第二重困难,得到了还要能接受分离是第三重困难。
综上,我仅存的微弱希望与直接放弃也没有什么差别了。祝福大家能拥有人世的幸福吧。
……
再补充一个关于宠物,我很喜欢啮齿类小动物,养过仓鼠、兔子、荷兰猪、龙猫。
仓鼠寿命很短,我当时被一张图萌到,然后决定养眼圈熊,事先算好了三年的寿命,刚好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两只鼠就该寿终正寝了。然后最后看着那只从花生米到老奶奶的眼圈熊在我面前断气,看她在笼子里往我这里爬。但是我不敢伸手摸她,我怕在她快断气的时候吓到她。最后我把三筒放进盒子里,埋到了西山上。另一只丁香熊我带回家,多活了7个月的样子(本来就比三筒小一些),春节的夜晚我妈说七条不动了。爸爸帮我埋到了楼下。后来她们的东西我收起来了一些,其他的处理了。家里的巨型笼子卖了一个,学校里的两个笼子一个送给了陌生人,一个放到了垃圾桶旁边。偶尔会翻到那些用具,就会想起她们跑起来的样子,家里笼子太大了,像是在旷野里奔跑。
龙猫是荷兰猪肠炎死了之后买的,今年八岁了。我初中包括到高中都是个很没有留滞意识的人,我的潜意识里没有什么不可以被替代,这个宠物死了我很难过,但是下一个来了那种失去的痛苦感觉马上就冲淡了。在两只熊之前,我养过很多仓鼠,那会儿一只仓鼠要30-80块,我记得我家里有5.6个笼子,老板忽悠我还有一公一母合笼养的。最后它们都关在笼子里消磨至死了。直到三筒在我面前断气,亲眼目睹一个生命的消瘦、逝去我才第一次直面了死亡的教育。并由此想到,终有一天我也会这样,变瘦、变得迟钝、食量减小、毛皮干涩,然后断气。生命逝去得无声无息,我想这点上人为与仓鼠是没什么区别的。
再说龙猫,他最近不太好,有点便秘,我正想带他去成都看看,又怕他在航空箱里待久了会应激,再给点益生菌再观察下。来福的性格很高冷,我只可以摸他的脖子,前胸,抠痒的话会很享受,但是背部绝对不可以碰,他会发出骂人的咔咔声。所以我们的关系很松弛,如果有吃的,他会看情况听我的召唤。如果没有吃的,绝对不会理我。所以偶尔突然有了互动时,我就会非常欣喜。我和他属于若即若离但是尚在掌控之中、隐约有默契(知道彼此的意思,但满不满足看心情)的关系吧,这种关系非常适合我。因为他不需要我陪,晚上放风可以自己出来玩一下,玩累了想吃零食了会自己回笼子。平时也不吵(白天都在睡觉),晚上给他加够吃的,房门隔音很好,他玩他的,我睡我的。除了铲屎和清理尿盆、买益生菌之类的,我不需要再贴近他了。有时候我会把头伸进笼子里(三层,笼门也很大),然后我们贴贴(不用手碰他的背就没问题),柔软的皮毛和他的长胡须轻扫到我脸上,一种平静但是饱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就算是我和我的亲人也不会有这样适合我的关系了,人太复杂了,人和人靠近了总会互相评判,就算极致的愉快也伴随着空虚与悲哀。(而且,龙猫更多用肢体语言,骂他也不会回嘴的,反正他听不懂也不在意我说了啥,嗐。)
*
再再补充一个我的世界观。因为考研浅显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的一个好东西(这个可能比考研结果对我的影响更大),很多生活里的现象都可以以马克思主义去找到原因和趋势。只是时至今日,我发现唯物可以认清世界,而接受世界需要一些唯心思想。老庄哲学、心学之类这里就不多说了(体量太大几句话说不清楚),总之核心是怎么超越现实。而我现目前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记录,改变是社会生产力决定的,而个人影响的反作用力实在微乎其微。而我作为一个普通个体,能做的只有记录,难以评判的当下就交给后人去定义吧。所以这里有崇高与平凡的悖论存在,你可以选择相信死后功名万丈而去成全自己的理想,以想象和死后的未知性来成全自我的崇高意义,哪怕你一生平凡也可想象遗留下来的痕迹有一天变成了神迹(参考《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的两位)。嗐,又扯远了。总之,因为我自己倾向上消解了崇高,像余华所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本来就没有意义。”所以当我争取一件事时,总是以宏伟幻想来激励自己往前冲(或是沿袭鲁迅先生的以走向绝望来“反抗绝望”),而等待结果时,又回到悲哀与无意义的静湖中。虽然这样说可能有些消极与古怪,但就目前而言这是我找到的与世界、与欲望和解的唯一方式。(比如钱财,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了钱伤感情、消耗生命很不值,生命太短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所以我和我妈吵架时,我总拿大家最后都是要入土的,相处的日子磨一天少一天来刺激她。然后她就没劲儿吵了。)如果还有其他不合时宜的想法,换个地再说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三十年恐惧型回避依恋,随便问 (Abb)
- 心理咨询|能否帮我判断一下男友是否是回避型? (易不易)
- 如何判断一个人爱不爱你 (林树学长)
- 性魅力其实指的不是外在 (林树学长)
- 为什么说亲密关系中,回避型依恋的人容易分手? (八老师的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