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区|每天读书50页,并且写一点感悟

豆友82998764

来自:豆友82998764
2021-01-14 14:24:35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1-18 20:47:53

    今日份读书《平凡的世界》第三部P1-53页。 少平已经从一个揽工汗成为一名正式的煤矿工人。这份在其他人看来又苦又累的工作,在少平看来却像登天一样。至少他摆脱了农民的身份成为了一个吃公家饭的人。 这是他认为慢慢变好的人生中的第一步。 初到矿场,其他所有的干部子弟互相攀谈,并且极其瞧不起破衣烂衫的少平。 但三个月过去之后,只有少平一人踏实工作,月月都能拿到全勤工资。而干部子弟们,嫌苦累偷懒,工资少的可怜。 当其他人因为没工资吃饭,而将自己身上最值钱的东西卖给少平时,少平的内心激动不已。作者用了这样一段话: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极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老公,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其实,也给现在的我上了一课。在这个已经不是劳动最光荣的时代,许多人妄想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网上报道着那些极少数看似不经意间就拥有巨大财富的人,更加加重了现在人的这种幻想。 于是都不再肯踏踏实实。 只是,大多数人都忘记了思考。生活中能有多少这样的“佼佼者”? 而同样,这些真正的佼佼者是真的没有付出任何辛苦就无缘无故只是靠运气吗? 我想,作为一个普通的平凡的人,选择好自己想要的目标,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根本!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1-18 20:49:20

    今日份读书,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146页。 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时空里。孙少平机械的每日在矿上挖煤,他想象着田晓霞的生活是不是充满了鲜花和掌声。 当他抽空去大学找妹妹兰香,几个大学生带着他一起在湖里划船,这个念头又冒了出来。 一样的天空下,他的生活渺小而枯燥,而这些大城市的人生活如此绚丽。 但他又不觉得嫉妒。 即使是艰苦难熬的生活,也是属于他自己的,他可以去更改创造的生活。 突然想起现在自己觉得生活特别无聊,每天总是上班下班,起不了一点波澜。 好像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往往看到网上、新闻上别人富有的,斑斓的生活,不自觉的去憧憬。 憧憬过后,回复到自己平淡的生活中,会觉得生活更加的平淡。 我想,这就是看这本书的意义。 每个人的生活即使是平淡的、枯燥的,那也是属于自己的生活。 而这生活是你可以在一日一日的积累中,慢慢改变,最后是好是坏,全由你每天为它付出的努力所决定。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1-19 17:18:55

    今日份读书,《平凡的世界》第三部P211。 农民“企业家”孙少安看不下双水村其他村民的劳苦生活,选择扩大砖厂规模。贷款、招人,期望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村民们欢天喜地的去砖厂上班,在心中把孙少安当做救世主。 可偏偏意外总是在人以为幸福的时候发生,因为选人不当,砖厂出品的砖有瑕疵,砖厂倒闭,孙少安破产,发不出村民的工资。 一时之间,村民上门要债,并且在村里将孙少安当做还不如他们的再也起不来的人。 人性在这个时候凸显出来,当你好的时候,你的任何在别人眼中都是没毛病的,甚至想让你带他们飞。 而一旦你的境遇跌落谷底,帮助、感同身受的人少,更多的是幸灾乐祸罢了。 人总是羡慕身边人过的更好,但心底更喜欢对方能过不好。 这点从古到今好像都没怎么变过。 但,其实仔细想想,人这样一种复杂的动物,情感五花八门,人性的好坏不能用单一来定性。或许在此刻在这个境地,做的事让人觉得是坏,又或许在另外一个时刻,所作所为让人觉得是个勇士? 所以,我更加喜欢看这本书了,甚至决定看完这一遍再深刻去看第二遍。 书中每一个人物就像身边活生生的人一样,立体、有感情,不光有伟大之处,人的自私、贪婪、小虚荣都被凸显的淋漓尽致。 另外看到杜丽丽的爱情观,也惊呆了。 老公、情人都喜欢。 现代社会讲究一夫一妻,总是会有不被束缚的叫嚣我们是真爱,是爱情,觉得婚姻制度是对真爱的束缚。 往往还拿出人性本来就自私,从古到今也是可以有三妻四妾,并且还有一种观点说婚姻制度就是反人性的。 我用我不太灵光的脑瓜想了想,人,从原始社会到现在,越来越高级,社会越来越发展,凭的不就是人对自己的约束,对人性中坏的地方约束,才实现的吗? 如果将不约束自己视为解放天性,我觉得那和原始人有什么区别?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1-20 14:46:09

    今日份读书,《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252页。 田晓霞死了,书中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按照现在的话语来说,标准的白富美。还是个爱学习、有思想深度、用于冒险的不普通的白富美。 爱上了煤矿工人孙少平。 按照世俗的眼光,两人并不般配。但在思想深度上,两人却又无比的契合。于是成就了这段穷小子与富家千金的爱情。 这在以前,哪怕是现在,都是不被人看好的爱情。但他们却热烈的相爱了。 我一直期盼着能看到他们成为眷属然后一起风光回村。 可是不知道是作者是不是也认为这样的感情只能存在于恋爱中,还是故意用悲剧来升华这段感情。竟然把天真灿烂的晓霞写死了。 现摘抄一段晓霞日记里关于爱情她的看法: “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你有没有决心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 另在摘抄一段作者的文字,很有感触: “他在九级古塔夏伫立了片刻——就在他们当年共同站立的地方。眼前的黄原城仍然是当年的格局。大姐上照旧挤满了繁忙的人群。多少美好的东西消失和毁灭了,世界还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是的,生活在继续着。可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却在不断地逝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生活永远事美好的;人的痛苦却时时在发生…”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1-20 14:46:58

    有错别字……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1-21 22:26:48

    今日份读书 一不小心读多了,读到现在有点累,先不写感想了……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1-22 21:00:20

    明天开启第二轮阅读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1-26 15:46:56

    2021年第二本书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P60 公正背后的效率考量-马粪争夺案 事情:有两个帮工第一天在马路上各自堆了6堆马粪,准备第二天中午将马粪拉走。 第二天早上有人看到这些马粪,去问巡逻的人,这些马粪有主人吗?答:无。于是此人将马粪拉走。 两个帮工知道之后,向这人去要马粪,争执不下,最后闹到法庭。 争论:在法庭上有这几种观点: 1、溯源说:马粪是马拉的,马属于主人。马的主人选择把马粪丢在马路上,放弃了马粪的所有权。 2、位置说:马粪掉在马路上,所以马粪属于马路。 3、标记说:帮工并没有在马粪上做标记,所以不怪有人把马粪拉走。 4、劳动说:马粪是帮工花费功夫把马粪堆积的,所以马粪属于帮工。 结果:判给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案件对于后代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果判给最后将别人劳动成果取走的人,那么几千几百年之后,不难想象,人的主要工作不是在创造财富,而是随意抢夺别人并没有标记的财富。 而那些创造财富的人,主要的心思也将会放在如何对自己的财富做标记,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上。 社会秩序将变得混乱。 如果判给帮工,劳动创造的财富属于劳动者,将推动整个社会人类用劳动去换取财富,人们将不再懒惰,社会也会更加繁荣。 思考: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看上去是个公正的规则,但它背后是有效率的考量。 婚姻-一夫一妻制。

    思考:如果有笔奖学金,你会给又穷又笨的人?还是又穷又聪明的人? 又穷又聪明的。 又穷又笨的人只会得到钱,会使一时的生活质量发生改变,但长期看来,并不会创造更多财富。 而又穷又聪明的,会把这笔钱利益最大化,不仅在短期内改变自己生活,长期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创造更好的生活,更多的社会财富。 而回过头来,他们会帮助更多个又穷又笨的人。

    但是这样,好像是一种歧视?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1-27 17:19:58

    今日份读书《经济学讲义》P104

    科斯定律: 一家养鸡场建在郊区,周围没什么人家,这么多年养鸡场就这样生存着。 突然有一天搬来了许多居民,养鸡场发出的恶臭以及鸡的叫声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养鸡场搬家。 理由是扰乱生活。 可是养鸡场去认为,他们是先到者,居民在搬来时他们就已经存在,所以居民没理由要求他们搬家。 站在双方的角度好像都有道理。 于是经济学家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养鸡场与居民区都是一个人的呢? 比如都是我的? 那我会考虑到底是养鸡场给我带来的利益大,还是建造居民区给我带来的利益大。 哪一方利益大,我就会选择哪一方,而利益小的那一方变会对我放弃。 也就是说,谁有用就是谁的。 但是,社会上所有的东西并不仅仅都是一个人的,那又如何在其中得到和解呢? 养鸡场当初建在郊区,就是为了避免对人们造成困扰。但现在有居民区自动搬过来,是居民理亏。但眼光放长远看,社会的城市化不可避免。也是需要鼓励的。 于是,两者相比取其轻。 最后法官判定,养鸡场搬走,但搬走的费用由居民承担。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宿舍有四个人,有两个人马上考试,要利用宿舍复习。但另外两个人要举办派对。那么,两方之中就要选取一个中和的办法。 我看到第一眼的想法是,派对的当然要让着复习的,因为学习为重嘛? 可书中给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法:不要讲理,要讲数。 比如举办派对的费用是300。 那么举办派对的同学可以给另外两个低于300的价钱,两方在中间取个可以接受的价格,比如260. 复习的可以拿着260去咖啡馆看书、学习。 而派对的,在宿舍举办派对,同时省下40元钱。 双方双赢。 而如果复习的想在宿舍学习,那么就要付出大于300的价格,对于在宿舍读书来说,得不偿失。 这样,双方达到了和解。 虽然才是刚开始读这本书,对于它也没有太好的理解。但里面浅显的小故事以及从未见识过的理论,还是让我这封闭的思想开阔了些。 让我感到,生活中很多看起来无解的东西,只要动动脑筋、换个角度就能得到更好的结果,突然感觉,对生活能够更积极些了呢。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1-28 15:57:06

    0128日份读书《经济学讲义》p165。 开始有些读不太懂了,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这样一个说法。 情况一:路上遇到抢劫犯。 劫匪:要钱还是要命。 我:要命。 劫匪:拿一万块钱。 我:好的,但是现在没钱,等回家给你拿。 结果走到人多的地方,我立马跑路。 于是劫匪说我不讲道义,让人评理。 情况二:在沙漠上要被渴死,正好遇到一人拿着一瓶水。 人:想喝吗? 我:想。 人:拿一万块钱。 我:身上没有,先让我喝完回家给你拿钱。 结果,喝完之后我恢复活力立马跑路。 于是,那人说我不讲道义,让人评理。 书上讲的意思大概是,情况一是以他人生命为威胁进行的无理要求,所以属于犯罪。 而情况二,是因为有需求所以才有了帮助,而且帮助双方都同意。最终好像是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如果哄抬物价的结果能够帮助到人,那这样的哄抬物价是值得鼓励的。 这点我有点不太理解。 就拿情况二来说,在那种情况下,一杯水确实很重要,可以要价比平时高很多。但基于水的现在价格,哪怕要100,200,或者1000,都可以接受,还算属于合理。可当价格到一万超出水的本身太离谱时,我反而觉得,等同于趁火打劫。 但反而又一想,如果真的是在那种不喝水就死的情况下,一杯水的价格貌似等同于我的命的价格,那一万块钱看来又不是太多。 可是我现在光听到这样的价格就发自本心的不想去买,难道是在我的心里,我的命比不上一万块钱? 果然,想的越多越纠结~ 明天再继续看书吧!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2-01 17:20:15

    今日份读书《平凡的世界》第一部p57。 故事从一九七五年黄土高原上那个平平常常的日子开始,里面的人物经过作者的手,一个个鲜活的走到我面前。 孙少平,县立高中的高中生,每次吃饭都要在全班人拿走自己的饭之后才去拿自己的“非洲馍。” 虽然贫穷让年轻而敏感的人在这群同龄人中有些许尴尬,可热爱读书的少平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 并且,出于对外面世界的热爱,他喜欢上探索这个比双水村更广阔的天地。 他的一家是黄土高原上千千万万贫穷家庭的缩影,尽管贫困,却又宽厚团结。 大哥少安从小和父亲挑起养家的重担。 妹妹兰香是个天资聪颖的初中生。 唯一不完美的,是姐姐兰香。贫穷让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女子被隔壁村二流子王满银追上,并且死心塌地为他生儿育女。 作者选择了这户普通的家庭开始他的书写。 就像书名一样,平凡的世界。 一群平凡的人,在一九七五年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发生并且经历着平凡的生活。 这是第三次看这本书。 第一次是在很久之前,出于读好书的目的,被人推荐去读。 读完之后,最惋惜的是田晓霞的死,以及少平最后毁容留在煤矿。 最意难忘的是润叶以及少安的感情。 印象最深的,却是秀莲对少安的深情。 当然,由于经历有限,只能对其中的感情线印象较深。其他的,觉得确实是平凡人最平凡却努力的生活。 今年1月,又想读好书。 翻到书架上的这本书,却突然想到,读好书到底是怎么定义呢?是读一遍知道书中的故事?还是要摘抄好词好句?还是要写篇读后感? 或者,是把自己代入书中人物的视角,去体验他们人生的酸甜苦辣,然后去发现,哪些让自己感慨,哪些又让自己有所思? 突然就觉得自己有些肤浅了。 初步给自己定了目标,先把书架上的旧书读完,每天50页,不管看完想到什么想到多少,都随意记录下来。 想看一下累积之后是种什么效果。 于是,有了第二遍。 只记得读完之后,隐约觉得,好的作品应该是通过人物的性格让读者感受到力量,能够让人因为书中人物,去更好更积极的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当然,我的每日打卡完成的并不好,所写的感想现在看来也有很多流水账。 所以,今天开始,我又开始了第三遍阅读。 之后,读完一本又一本,记录完一篇又一篇。期望在2021年的结束自己的书单能够是完整的、饱满的。 贴上《平凡的世界》第一段,这段我读了好多遍,就是感觉文字有些优美,又联想到少平、少安、田晓霞、田润叶,心里有些忧伤的感觉。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的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2-02 15:25:25

    今日份读书《平凡的世界》p116。 双水村、石圪节公社,少安、少平、润叶、田福堂、金俊武,一个个的人物缓缓出场。 生活中没有惊心动魄,有的只是一天又一天,一件又一件平凡、恼人、开心的事情。适合午后或者夜晚上床时,放着优雅的音乐,静静阅读。 最近很流行原生家庭这个词,多用来指不好的家庭对一个人所带来的不好影响。 在上世纪70年代,那个贫瘠的年代,少安的家庭更加贫困。 现在有人得出结论,贫穷会让人自卑、让人胆小,让人没有格局。 少安只上过小学,然后就和父亲负担起一家好几口的生活。 他没有抱怨。并且出于对自己家庭的了解,主动提出要供养弟弟妹妹。 面对繁重的农活,他也没有胆怯。用自己出众的眼光以及过人的胆识,面对困难,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套用一句老套的鸡汤:家庭无法选择。 有的人因为不幸的家庭不幸的童年,用自己的一生去治愈。 而有的人,接受这样的家庭,但不会为此自怨自艾。 把精力放在如何拓展未来,如何让自己在有限的水平中去过的更好,并且有余力的话,还会去帮助别人。 就像光一样。 生活中多的是需要光的人,少的却是能让自己成为光的人。 我想,这才是读经典名著的意义。 从书中的人物汲取力量,让自己在面对一样的困境中能得到启示:过去永远不会改变,但未来可以改变。 不过在读到少安与润叶的感情时,还是有些意难平。 因为已经看过书,知道少安是喜欢润叶的,但是因为自身农民的身份,不想让润叶跟着自己吃苦,所以拒绝了她。 站在女性的角度,很为润叶可惜。 少安只想到不让润叶物质上吃苦,但却并不了解,润叶只要跟他在一起,就算是吃苦,像后来的秀莲一样他一起负担起整个家族,她也不会觉得是苦。 她只会觉得幸福。 男人永远不明白,女人都是感性的,有情在,计较物质的始终是少数。只有发现感情有了变质,女人才会开始在其他方面计较。 嗯,还是无法接受少安的选择。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2-03 16:57:32

    今日份读书《平凡的世界》第一部P158。 今天有些许无聊,读起书来提不起精神,连带着觉得书中的故事都那么平淡无味,像流水账一样。 但又佩服能把流水账记这么久,这么长,人物这么多。 少平的初恋,少安的初恋。 一个因为家穷被人嫌弃,一个因为家穷不敢娶对方。 相同的兄弟两,不同的女人。 一个看到了外在,一个看到了内在 。 很久之前,就有这样一种说法,爱情和面包,选哪一个? 好像世事就是那么喜欢给人开玩笑,有了爱情就不能有面包,有了面包呢,就没有爱情? 那么,两者之间就没有中和的吗? 其实试想,如果一个人品质可贵。就算前期很穷,两个人因为爱情在一起,后期一起拼搏,不是也有了爱情吗? 再如果,前期因为面包和一个人在一起,但都是善良的人,相处久了,也能迸发爱情吧。 但这样的假设好像又不太对。 情形一,有钱了,之后见识到更多的人,然后变心了,那就有了面包没爱情。 情形二,只是因为面包而选择一个人的,好像也不会太善良,那产生爱情的几率就会少。 还是难全吧? 或者,可以说,情形一中如果一直保持可贵的品质,那最终爱情与面包都会有? 就当我今天无聊的发牢骚吧。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2-04 13:24:43

    今日份读书《平凡的世界》第一部P236。 今天外面阳光闪耀,大风时不时发出很大的呼啸声,春天马上就要降临。 我坐在办公室,有点困,想着以前,想着以后,发现自己好像没什么变化,通俗点说,没什么长进。 在一九七几年,孙少安因为多划了几分自留地,被公社严重批评。 一家人觉得抬不起头,少安甚至觉得会影响自己的婚姻、弟妹的前程。 可我知道,没过几年,政策变松,他成为双水村致富第一人。 刚入学的少平觉得自己有些自卑,没多少朋友。 可后来,凭借自己出人的见识和思想,竟然也在班里赢得不少追随者。 看,时代在变,脑子活泛的人也随着时间的变化,人生而生出许多变化。 只有内心一潭死水的人,才不管外面如何变化,只裹在自己内心织起的网里。 其实,也通过少安、少平兄弟两的境遇,也能看出,人生真的就是起起伏伏。 此刻你觉得是低谷,但不知过多少时间,你或者又上了高谷也不一定。 但前提是,你要前进,要努力。 就像书中少安总是说自己的那样,他还要拍拍身上的土,再次跳上生活这辆马车,绷紧肌肉,驾车前行。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2-22 17:09:15

    0222日读书-《太阳照常升起》p100-160。 怎么说呢,我好像只是把这本书当个故事来看,觉得文字非常简洁、干脆。 里面几个青年每一个看起来好像都都很好,但又隐隐觉得过的不快乐。也许具体更深层的意思我现在还没有看懂。 继续加油吧。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2-23 15:30:33

    0223日读书-《太阳照常升起》p160-268读完。 嗯~看了个迷糊。 只隐约知道了一个青年和几个朋友以及他爱的女人一起去旅行。然后他不能和他爱的女人在一起,并且看着这个女人周旋于几个男人之间。在这个女人有麻烦的时候作为她的知心人帮助她。 不过里面对生活、风景的描写很让人向往。 尤其向往这几个人随时可以在各个城市旅行感到羡慕不已。他们的生活在书中看起来好像就是玩耍、喝酒、享乐、花钱。 从未被任何烦恼打扰过。 嗯~没有太多感想了~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2-25 17:03:39

    《活着》是在讲述老人福贵的一生。 一个浪子回头,之后和家人平常但幸福的生活。结果,每次生活就要好转时,命运就给他一次沉重的打击。 直到最后,夕阳下只剩福贵与老牛。 这本书我看了好多遍。 印象中第一次看时哭的稀里哗啦。心里反复嚎叫:太惨了,简直太惨了。 以为作者是意在营造一个悲惨的形象,此次警示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 之后,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 《活着》这本书里,除了福贵,没有坏人。 不离不弃的家珍、乖巧聪颖的凤霞、懂事听话的有庆、顾家体贴的二喜以及天真可爱的苦根。 在福贵的叙述中,日子虽然平凡,但一家人相处融洽,生活的非常快乐。 我闭上眼睛,试着回想我前三十多年经历过的短暂人生。 大多数人或者事已经不记得。而留下印象的,好与坏各一半。 但在福贵的一生中,所有的人与事物都是美好的,快乐的。 这样,《活着》这本书所传达的意义才清晰起来。 那就是,不管生活施加怎样的苦难,我们都要记得曾经的美好,哪怕那些美好已经远离。 同时在书中,当所有亲人离福贵而去,他仍快乐的驾着老牛在夕阳下干活。也一样说明了,就算经历苦难,依然应该认真的活着。 这是福贵向我们展示的他对生活的态度。 《活着》传达着坚强的精神,但故事读起来确实很些悲伤。 当看到书中,福贵的家人在那段艰难的时期、艰难的生活时。 我突然想到,在那个时代,福贵身上发生的每一个苦难一定是当年大部分人们都经历过的苦难。 只是这些苦难,通过作者的笔都叠加在福贵一生中而已。 突然感想: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时代背景下特定的故事。 而今天我们会比福贵那时候幸福,只是时代有了进步而已。 另,看书时我会想:既然所有的故事都是通过福贵之口说出,那,有些故事是不是虚构的? 比如,家珍在被父亲接走后,是不是没有回来? 毕竟福贵之前作为一个赌鬼真的不值得同情。 那么,之后所有讲述的快乐事情都只是一个老年落魄赌鬼为了安慰自己残缺的一生而故意讲述的完美的故事?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3-04 16:51:54

    0304份读书《大江大河》第1978-1980 1、学会谨言慎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宋运辉的父亲因为精通医术,年轻时被抓去给国军看病。解放后,落得成分不好。在旁人面前一辈子直不起腰,连带着两个孩子上学遭受歧视。 2、一定要有自己的真才实干。 比如宋运辉。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没有忘记热爱学习。 3、只要去做了,就会有机会。 譬如雷东宝。刚做大队书记时村里一团乱,人心不齐,工作方向也不明了。 但他有勇气,大刀阔斧的先去做了,致富的机会也就来了。 4、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生活中,我们只能自己引导自己。 像士根、红伟,看过电视剧的就知道他们有能力,最后也取得了一番成就。但却是在雷东宝的代领下才激发了他们的潜力。 5、人有希望,才会有奔头。 还是小雷村。如果不是雷东宝敞开膀子带领大家,让大家看到希望,那全村人也不会这么有干劲,从而成就了一番事业。 6、在有些人面前,还是要强硬。 比如宋家的摘帽问题。就算宋运辉宋运萍两姐弟再有道理再有文化,碰上势力的人却始终没有办法。但对方一遇到雷东宝之类的横人,就没有了气焰。

  •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 2021-03-04 16:53:18

    想读几本能够提升文笔的书,有什么推荐的吗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3-04 17:01:24

    想读几本能够提升文笔的书,有什么推荐的吗 想读几本能够提升文笔的书,有什么推荐的吗 不忘初心

    我也没有什么推荐的呢。 但我建议,先读,读完之后不管想到什么都先用自己的话总结下来。 然后试着自己每天写日记或者记录自己突然的感悟。 常常练习吧。

  •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 2021-03-04 21:55:52

    好的,谢谢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3-04 21:57:45

    好的,谢谢 好的,谢谢 不忘初心

    一起加油

  • 张原

    张原 2021-03-04 21:58:26

    好的,谢谢 好的,谢谢 不忘初心

    杨绛的《我们仨》

  • 豆友82998764

    豆友82998764 楼主 2021-03-05 06:55:32

    杨绛的《我们仨》 杨绛的《我们仨》 张原

    我也去看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8640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