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教师职业理念,教育观知识点
来自:尚浩宇
教师职业理念
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提出: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家文件正式提出。1999年,《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推行实施素质教育。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写进法律,成为国家意志。
2.素质教育的概念: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4.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记忆口诀:双全双发展,创新与实践
5.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2)全面性;
(3)基础性;
(4)主体性;
(5)发展性;
(6)合作性;
(7)未来性。
6.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3)教学课程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7.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1)改变教育观念;
(2)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3)转变学生观;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9.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口诀:四个转向。
10.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繁、难、偏、重”;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11.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
(2)评价内容多元化,全面素质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教育评价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样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无常分享面试资料包,结构化必背22页,最后必背8页,结构化真... (momo)
- 教资面试逐字稿 (自己租破竹)
- 教资搭子群 (静水流深)
- 教师资格证资料分享啦! (今晚不熬夜)
- 教师资格证,无非就28页纸,非师范熬夜背 (业余游泳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