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十年,我经历的外企工作
point
#外企十年,我经历的外企工作#职场感想#
第一份工作,著名欧洲外企,金融服务商。毕业就加入了,和数字打交道,基本不怎么需要说话,枯燥无味,但是胜在公司非常人性化,班车接送、食堂、15天年假、圣诞假、生日假期,并且每周规定4小时学习时间,让人有学习成长。工资也在每年上涨,但是运气不太好,遇到换了几次领导——频繁换领导对职业生涯绝对是个打击,老板在走之前很少会替下面的人争取机会,再加上工作方向不明确(一直在想跳出本来的工作内容),没有做出来什么亮眼的成绩。在工作之外倒是参加和开拓了不少活动,在部门也算活跃分子,部门领导私下也挺看好,还给了机会去别的部门交换。但还是最后,还是决定离开。
第二份工作,著名美国外企。工作内容主要是和人沟通,比较喜欢,加上我喜欢琢磨如何提高提高工作效率,虽然工作量很大,忙,但是做的很顺手,在部门里是很top的perform了,绩效基本每年都是“outstanding”,所以五年之内破格升职了两次(在外企升职比较慢,很多同事四五年都是一个职位)。但是无奈,公司转型,业务下滑,财务作为支持部门被削减成本,加上部门大领导在印度,中国区基本没有涨工资机会,所以经历了“只升职不涨薪”的情况。2021年底,公司财务团队撤出中国,拿一个“大礼包”离开。
2022年初,找了另外一份外企工作。这是第三份工作。是一家规模较小总部在美国的小而美的外企。
福利待遇比之前的两份工作要好很多,但是工作压力反而变小了。整体感觉就是,和以前经历的500强大外企不同,这是一个员工自治的公司,工会真的发了好多福利。双十一竟然还发了1100元的购物卡让大家购物,逢年过节更不用说,各种发放购物卡,最少500元。疫情期间,公司给每个员工寄送抗疫物资、发放居家津贴,让大家升级办公设备。冬天到了,公司还为每个人定制鹅绒的羽绒服。
要说缺点是什么?
这样的公司太安逸了。公司150多人里面有二十几个都是待了10年以上的,并且北京人居多。没有人拼命加班。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知道三年之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呢?可以预见的是,升职的空间比较小。
总结一下外企的工作。
1,外企的制度相对人性化,福利相对比较好,比较安稳。
两份工作都有充足的假期,有wfh的弹性惯例。工作区零食、饮料、食堂、班车都有,各种保险公积金之类的也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再加上是全球化的公司,各种制度比较透明,员工只需要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工作,在待遇方面基本不需要担心不公平。包括裁员,赔偿相对国内其他公司也是比较优厚的。另外,公司有很多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所以,也基本没有领导腐败、穿小鞋之类的情况。如果有,可以投诉,向上反馈,公司会很重视。
2,外企人际关系简单
人际关系比较简单,至少我没有遇到过勾心斗角,流程制度比较清晰,大家其实都是为了工作。所以,如果有心,对自己的工作会有机会钻研的非常深入。
不好的地方
1,工资不太高。
外企涨薪其实幅度不大,每年最多10%,我的第二份工作甚至三年没涨薪,甚至“只升职不涨薪”。
2,工作技能容易单一
外企每个人的工作职责都比较固定,当然我也曾经拓展了自己的工作领域,但是那得是遇到支持的领导的情况。如果没有什么想法,完全可以同一个活儿干好几年,人容易被习惯推着走,如果没有长远规划,技能的提高很有限。
3,中层管理是升职的天花板
中国区的领导层做到最高的也是一个中层。我在想其中的原因,首先,我所经历的中国区领导大多比较“温和”,对于上面的决定“follow”的比较多,大家似乎都是早出晚归,执着于干好这点份内工作,很少主动争取。相反,印度那边,经常搞出来名目繁多的“项目”,并在到处推行,这些都是升职的“筹码”。另外,中国人真的是太能干了。干的很好,但是又不叫苦叫累,自然被放在一个很高的期待值上,但是又被觉得理所当然。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职求助|有个马上要离职的同事突然问我 (momo)
- 吐槽分享|我司干人事的不干人事儿 (阿兹海默症芒果)
- 吐槽分享|同事已离职我好痛苦 (也没有什么)
- 0元hao小米耳机!真是太好了!冲 (书呆子)
- 吐槽分享|和同事关系融洽能抵多少工资 (草台班子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