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进来看看 这段话能说明MBTI是伪科学吗?

Ken

来自:Ken
2011-07-08 15:51:4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ASN

    ASN 2011-07-08 16:00:58

    不能

    MBTI本来就不是科学,何来伪科学一说

  • Ken

    Ken 楼主 2011-07-08 16:01:59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Paul Meehl為表對費尼爾司·泰勒·巴納姆的敬意而命名,又稱佛瑞效應、弗拉效應,Forer effect)是一種現象,人們會對於他們認為是為自己度身訂造的一些人格描述給予高度準確的評價,而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夠放諸四海皆準適用於很多人身上。巴納姆效應能夠對於為何不少偽科學如占星學、占卜或人格測試等被普遍接受提供一個不十分完全的解釋。

  • Ken

    Ken 楼主 2011-07-08 16:04:35

    學術派的心理學家常批評MBTI理論缺乏可靠的數據支持,並指出這是巴納姆效應的例子

    巴納姆效應的例子 就是上面那个

    他做的实验就是最上面的那个

  • ASN

    ASN 2011-07-08 16:11:21

    MBTI是有不少不可靠的地方,但用巴纳姆效应来解释太牵强

  • IAEA

    IAEA 2011-07-08 16:11:32

    [内容不可见]

  • 已注销

    已注销 (douban.com) 2011-07-08 16:44:20

    这样的研究真的是很搞笑~

    这么去判断,即使得出MBTI是否伪科学的结论又有何意义呢… 做点有意义事情吧~

  • neo

    neo (世界属于你们) 2011-07-08 16:47:04

    Mbti和精神分析的体系结构跟中医类似 话说以前波普尔就是以爱因斯坦的理论和精神分析作为对比,说明证伪性,科学和非科学的区别。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1-07-08 18:36:55

    [内容不可见]

  • 素问

    素问 2011-07-08 22:16:36

    不能,我觉得这段话太模棱两可了,套在非极端的人上怎么说都对的。 而MBTI明显不是这样的,4大类16种人格气质,都有很大的不同。

  • Ken

    Ken 楼主 2011-07-08 22:46:03

    但是我看过INTP的解释 INFP的解释 INTJ的解释 都觉的跟自己很像

  • 真性纯情WSK

    真性纯情WSK 2011-07-08 22:56:16

    心理学就是伪科学嘛 正经说,越有经验越会感到mbti的可靠

  • Ken

    Ken 楼主 2011-07-08 23:02:31

    我没深入研究过MBTI 所以不敢乱说 但是问问 4大类16种人格气质 是全世界心理学家公认的吗?它目前只是个在研究的学术罢了 就像人类在推想宇宙起源一样 宇宙大爆炸起源 被广泛认同 但是不能跟定

    还有MBTI 的4大类16种人格气质 的科学依据牢靠吗?有了解的人解释一下吗?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1-07-08 23:03:22

    [内容不可见]

  • neo

    neo (世界属于你们) 2011-07-08 23:19:36

    但是问问 4大类16种人格气质 是全世界心理学家公认的吗?

    内向外向是比较公认的,有的对荣格的描述会特别提到第一个发现内向外向的人,而不提其他三者.

    还有MBTI 的4大类16种人格气质 的科学依据牢靠吗?

    可靠不可靠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提出方案可以证明他或者否定他. 你可以想一个方案来验证, 这个方案不一定目前的技术就能实现. 传说,波普尔问爱因斯坦,如果观察跟您的计算一致,是否意味着广义相对论成立.爱因斯坦说,即使计算一致,也可能他的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只是现在还没找到反例. 波普尔后来总结,科学的探索方法是"试错法",而不是归纳法.

    摘录一段 http://club.cul.sohu.com/r-whmt-407551-0-34-900.html

    有这样一个未经证实的传闻: 波普尔在普林斯顿大学访问时,有一次碰到教室里正在写满一黑板数学公式的爱因斯坦,波普尔问道:“您写的是什么?”爱因斯坦回答:“统一场论。”波普尔又问:“您能保证您的理论是正确的吗?”爱因斯坦停了下来,不解地看着这个提问者:“为什么一定要是正确的呢?相反,我在等着有人来推翻它。”波普尔恍然大悟。

    波普尔是犹太人,出生于维也纳,10岁时为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所吸引,17岁时在弗洛伊德的弟子、心理分析学家阿德勒的诊所里做过义工。然而,后来的波普尔却发现,他曾经熟悉的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德勒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理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比如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把小孩推到水里,要淹死他,另一个人为了救这个小孩,牺牲了生命。 弗洛伊德主义这样解释:第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于精神受到压抑,如恋母情结受挫,就以极端的不理性行为来进行发泄;第二个人的行为,是通过勇敢地救人,来使受到压抑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阿德勒理论这样解释:第一个人的行为是出于自卑感(阿德勒的名著《自卑与超越》是我学生时代某室友的床头必读),以敢于犯罪来证明自己克服了潜意识中的自卑感;第二个人的行为是出于自卑感,以敢于救落水儿童来证明自己克服了潜意识中的自卑感。

    波普尔认为,类似上面这些理论,表面上看什么都能解释,无论什么样的人类行为,什么样的社会变迁,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德勒理论都声称符合它们的理论。实际上,这等于什么也没有解释,什么也解释不了。按照科学的角度,这毫无意义。即使它们看起来似乎象是科学理论,也只能是伪装的科学理论。在神学、宗教、伪科学以及形而上学(哲学)领域,有很多貌似能够说明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问题的理论,波普尔毫不客气地指出,它们都不是科学。

    相比之下,爱因斯坦的预言则具体、明确,尽管1、2两项最终没有发生,但至少从逻辑上,是“可能”发生的。 再看这个命题: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东汉王充语)。 由于“气”的概念极为模糊,你连寻找一个“可能发生”的事实来否证它的可能性都没有。这个命题永远正确,不可否证。或许它是一个不错的甚至高深的哲学命题,但它确实不能算作科学命题。

  • 景烽

    景烽 (战术任务No.1 - 读信) 2011-07-09 02:20:38

    楼主的想法是在否定人类性格的多样化,而不是在否定MBTI。 MBTI只是一个基于人格多样化思想的条件下的一个工具而已。也就是说白了,让你知道马是马,牛是牛。没有这么个工具,马还是马,牛还是牛,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叫他们而已。

  • neo

    neo (世界属于你们) 2011-07-09 02:25:44

    ls理解有误. 其实是这样的实验, 给全班每人做一次测试, 然后给每人一个特质描述, 告诉他们这是测试结果. 然后问他们测试结果的描述跟自己像不像,结果大家都觉得相当像. 事实上, 所有人得到的报告其实是一样的. 这个实验正是认为人格多样化, 但是给他们相同的描述, 他们也会有较高认同度.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1-07-09 07:24:21

    [内容不可见]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1-07-09 09:12:36

    [内容不可见]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1-07-09 09:15:23

    [内容不可见]

  • Ken

    Ken 楼主 2011-07-09 09:41:56

    我觉得不能绝对地给一个人定型 比如说我自己在工作场合就像个INTJ 对工作非常地认真 很有责任人心 从来不迟到 别人违反了定下的原则 就一定会指出 大学里就是个INTP 几乎天天迟到 每天都会呆在图书馆好久(自习或上网) 跟女孩子或弱小人群在一起的 就像个INFP 我不会跟女孩子计较什么 而且会帮女孩子做事 比如提提宝宝啦(但是不是女友关系) 而且很多女孩子都说我很体贴 在车上看到老人会让座 看到弱小人群 心中会有一股同情感涌上来 学校里捐款 我金额排名第三

  • neo

    neo (世界属于你们) 2011-07-09 10:22:01

    楼上的意思是心理暗示之类的?就象我们都能从某星座中看到自己?然后信?…未必吧,比如给我份ESTP的描述我可能会觉得非常不符

    你不认真看主贴,有那段描述的具体内容,那是万金油的描述

  • 景烽

    景烽 (战术任务No.1 - 读信) 2011-07-09 10:33:05

    给我任何F描述,都会被否定。给我任何S描述,都会被否定。

  • neo

    neo (世界属于你们) 2011-07-09 10:39:36

    下面这个你否定不。这不是针对mbti的 你企求受到他人喜愛卻對自己吹毛求疵。雖然人格有些缺陷,大體而言你都有辦法彌補。你擁有可觀的未開發潛能尚未就你的長處發揮。看似強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蓋着不安與憂慮的內心。許多時候,你嚴重的質疑自己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或正確的決定。你喜歡一定程度的變動並在受限時感到不滿。你為自己是獨立思想家自豪並且不会接受沒有充分證據的言論。但你認為對他人過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充滿社會性,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負是不切實際的。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1-07-09 10:44:03

    [内容不可见]

  • 真性纯情WSK

    真性纯情WSK 2011-07-09 17:54:53

    Ken | 2011-07-08 23:02:31 我没深入研究过MBTI 所以不敢乱说 但是问问 4大类16种人格气质 是全世界心理学家 公认的吗?它目前只是个在研究的学术罢了 就像 人类在推想宇宙起源一样 宇宙大爆炸起源 被广泛 认同 但是不能跟定 还有MBTI 的4大类16种人格气质 的科学依据牢靠 吗?有了解的人解释一下吗?

    大多数心理学其实也依然停留在学术研究阶段 谁能证实哪个心理学的理论就一定是正确的?其实和哲学家一样,心理学家也是在靠梦呓来预言真理的职业 而且mbti的理论基础来源是荣格的心理类型,我想各位也都知道荣格是心理学史上成就最为杰出的一位心理学家

  • 素问

    素问 2011-07-09 18:38:00

    心理学研究也有严格实验的,《社会性动物》里的实验核心依然是随机(分配被试)、控制(条件)。这样得到的结论是科学的吧。

  • Stefan.W

    Stefan.W 2011-08-25 12:34:21

    俺也不懂心理学, 但这个话题挺有趣的, 闲扯一点.

    1. 不能证伪

    我在wiki上看到了巴纳姆效应的介绍, 就是ken引用的那段话. 我有一种感觉, 我觉得巴纳姆效应只是告诉我们"人有被暗示性, 因此人们会接受一些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再来看看MBTI告诉我们什么. 楼上穆恩的说法我很赞同, MBTI是告诉我们, 牛是牛, 马是马, 如果不告诉你, 牛也还是牛, 马也还是马. MBTI并不改变我们本来是什么样的人, 但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好了, 事情变得有意思了. 我们发现巴纳姆效应和MBTI存在的意义正好相反, 巴纳姆效应想告诉我们”你其实没有办法了解你自己, 因为你总是容易受暗示而相信你是另外一个人”, 而MBTI想告诉我们”你身上总有一些特质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就想告诉你, 你属于哪一类”

    可是, 巴纳姆效应的存在能证伪MBTI吗? 我觉得是不能的, 它充其量只能证明MBTI的努力没有意义 – 巴纳姆效应可以说MBTI用的方法是错的, MBTI永远也别想得到想要的数据, 可是它没法儿说MBTI对数据的解读是无效的, 因为巴纳姆效应本身并不解读数据.

    1. 什么是科学?

    “科学”这个词对我们往往有误导作用, 因为当我们提到科学的时候, 我们实际上是在说”有效”和”严谨”, 但是我们又往往分不清楚我们具体在说哪个.

    “有效”是针对结论来的, MBTI的结论有效吗? 我不知道. 作为一张量表, 它的效度可能确实比较差, 这个可以由巴纳姆效应来解释(也有数据说效度好, 也是可能的). 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或者这时候称之为MBTI是不合适的, 应该叫”类型理论”之类的名字), 也很麻烦, 因为这个理论的基本概念的模糊定义使得没法儿将其放到现实中去精确的验证. – 所以, 我的结论是, 很难说MBTI是有效的.

    “严谨”是针对过程来的, MBTI的过程是严谨的吗? 说实话, 我也不知道. 相反, 很多东西我很困惑. 把感知层面分为S和N是完全的吗? 没有别的感知功能了? S和N分别具体是什么? 同样的问题针对T和F呢? 同样, 由于定义不明确的问题, 我们似乎也没什么好办法验证MBTI的过程.- 因此, 也很难说MBTI的严谨的.

    但是, 我觉得应该记住, 尽管我们没法证明MBTI是”科学的”, 可是也没法证明它是”不科学的”, 它可能只是不完全的, 但不见得是错的. 这看起来很像是很多后来被证明是科学的理论的早期阶段, 可是MBTI到底能得出什么, 会变成什么, 现在我们不知道.

  • 雅牧

    雅牧 (系于孤独之途) 2011-08-25 12:51:55

    2011-07-08 22:56:16 真性纯情WSK 心理学就是伪科学嘛 正经说,越有经验越会感到mbti的可靠


    大脑科学、认知科学、进化心理学都是伪科学?你对伪科学和科学的理解也太泛泛了吧,把迈尔斯的《心理学》好好读一遍再说话!如果依据波普尔对科学的定义,那么现在的大部分的心理学研究都属于科学,即可证伪的理论研究。另外,精神分析根本不是当代心理学的主流。

    我觉得MBTI最大的价值在于其之实用性,比如说对人的行为的指导、帮助寻友等等。巴纳姆效应的产生本质上源于语言的不确定性和人对语言的理解的差异上,任何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理论,都可能产生巴纳姆效应,对于一个理论产生的巴纳姆效应的大小的断定,应该就其效果而言。MBTI的语言相对精确,巴纳姆效应不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6244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