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历史学考研选择学校的建议
来自:寒风··萧萧(微信公众号 兰台历史 研究生在读)
关于考研择校问题,是贯穿大多数人的一个头疼问题,想考好学校,奈何害怕成为炮灰,报一般的吧,自己又心有不甘,这种感受很正常,重点是你要静下心来,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综合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第一、考试范围。一般来说211统考的学校要比分科211自命题的稍微简单一些,毕竟复习的多,收的人也多,参见华南师范大学与暨南大学对比。去年新统考的几个省属(师范)大学,可能因为报的少吧,数据不明确,压不压分不太清楚。不过按理说只要准备充分了,想压也没处压,据我观察,江西师大、西北师大、天津师大,这几个学校统考还是有一定高分存在的,没有像河北大学那样上线个位数的,仅供参考。 第二、报考比以及上线率,有些学校报考比低,每年都收调剂,不一定意味着简单,看今年情况有几个自命题学校打分还是比较严格的,专业课大多在200左右,如果公共课再差就很难上线。 也不是不推荐报考,只是说你报考时候不要轻视这所学校,说他报的人少,过线就录取啊,年年收调剂之类的,这绝对不等同于简单。还是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的。 第三个就是真题,统考我就不多说了,自命题的话有些学校出题会凸显自己一些特色优势学科,多留意一下。一般来说越好的学校考题越不拘泥于一些辅导书与教材,平时也要关注一些史学动态。 第四个就是复试比。这个还是要看看做好心理准备的,找往年复试名单以及复试准则就好,一般在学院官网或者学校研究生网,招生网之类,大部分学校都是1.2-1.5/1,也就是12个人左右进复试,要10个,少数学校会1/2更高,也就是复试要刷一半人以上。复试占比大部分都是百分之40,像一些高校占比再高了可能不太对劲,一旦准备不好被刷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第五个要知道学校自划线是不完全等同于录取分数线的,34所985可以提前自主划线,大部分高于国家线,前几年有一些学校会低于国家线;其余学校可以根据上线人数以国家线为基础划线,国家线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代表你有调剂资格,很多学校都比国家线高。 有些学校复试线看起来低可能是因为复试比高。 比如说南开大学去年历史学划线350,看起来不高,但是进复试很多人,看录取名单的话,380、390分都有被刷的,录取分数大部分都在390以上。 第六是个人的就业意向。大多数地域会一定程度偏向当地高校,想在北方就业,尽量考北方学校,毕竟知名度高一些,实在不想待这,退而求其次,考部署学校,尽量不要报普通高校。 大多数情况下,越好的学校是越不歧视的,老师更多在意的是你成绩和自身能力,所以说不要选了一个学校天天担心他歧视什么,也不要刻意贬低自己,好好准备就是了。同时不要轻视任何一所学校,说这所学校看起来题简单,分数低之类的,觉得随便准备就可以考上了,这是兵家大忌,一开始盲目自信往往最终会自讨苦吃。 再就是问我资料选择问题,现如今各种各样的“花花绿绿”的资料充斥市场,我这里也不推荐,也不说哪本好哪本坏,这样极容易被喷,市面上资料我基本上都买了,很多被我翻了翻放在了一边,因为我觉得不适合我,当然可以用,但注意要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是一昧死记硬背;也要注意不要一昧跟风购买,多了也不一定有用。总之,教材基础永远最重要。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兰台历史”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谈谈我对课本与考研辅导书一点建议 (寒风··萧萧)
- 个人对历史学考研选择学校的建议 (寒风··萧萧)
- 历史学各院校博士点介绍 (寒风··萧萧)
- 个人对历史学考研报考学校一点看法 (寒风··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