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瞎谈|有友友看了梅一凡的“小说”吗

ineedu 🧽

来自:ineedu 🧽
2021-02-17 00:28:5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

    😷 2021-02-17 04:14:34

    看了看了和我生活的感觉好像 但是不理解为什么这种生活会过成抑郁 看了下他之前发的微博 有一条是关于空心病的知乎截图 然后明白是我的生活还是有很多不如意 还有很多我的能力达不到 环境限制下的事物 所以我的生活还是有一些希望的不至于空心和绝望

  • 第一百零一次入

    第一百零一次入 2021-02-17 07:00:02

    看了,写得挺清晰,虽然我觉得她没有完全把原因写出来。 介绍一下之前看的书里提到的社会叙事模型,在我们这个时代往前,充满了免疫学叙述,这是什么意思呢?在社会的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心理上明晰的界限,划别了我和“他者”,这个他者往往是全然陌生或者带有敌意。然后我们在生活的各个场景,都不断的与他者互动,这会激发免疫,厘清自我与他人的界限,也是个人建立坚实自我的过程。 然而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一套免疫学叙述却不适用了,比起前一个时代他者明显的敌意,异质感,这个时代他者与我的叙事都被一种个人化叙事取代,一个例子就是以往有人冒犯了你,你会想他不对,我要保护自己便打回去,现在的人被冒犯了,会想是我应该上进或者我要做得更好以免自己陷于这种境地,我应该成长。所有的叙述都以自己应对自身抱有无限责任感的基础上提出,同样有毒的说法还有你拥有无限潜能,但这种叙述的另外一面是任何时候的你都是不完整,残缺未达到完全开发潜能的状态,这种叙述下个体是无法形成坚实的自我的。然后长久熏陶下会潜在的要求个人完全掌控自身并让你觉得是自己要这么认为,这完全不同于福柯提到的来自外部的规训,这完全来自于自身内部。 前一个时代病,是针对他者敌意的回应,是贪婪和暴力。 这一个时代病是自己对自己的攻击,是抑郁症。

  • 神音

    神音 2021-02-17 08:12:41

    我恰恰感觉她的想法有点矛盾,从那篇描述中,她表面上是因为觉得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但是并非完全如此,至少在文中,在她看来她的朋友和家人都给她带来了负面的“意义”,她并不能放下。她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逃避生活、离开家庭,但是文章中她自己的想法又会被他人支配(朋友和父母的例子),所以朋友、亲人还会带给她影响,这种不能完全顺从自己的逃避应该给她带来了很大的疲惫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她也是一种痛苦);我觉得如果真的觉得所有事情没有意义,那么应该不在被亲情和友情支配,哪怕这样完全的“逃避生活”也会给我们带来淡泊的快乐,以上也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而且仅凭短短几千字我对她的看法也肯定存在偏见,我毕竟无法对她的痛苦感同身受,可能对于她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脱。

  • 忧郁的农村入

    忧郁的农村入 (没脸活着) 2021-02-17 09:42:47

    我现在看到一半了,我感觉人可能活得太旁观感就会容易丧,就是她说的那种游戏论,就好像总感觉有一个真正的自己在虚空之外看着生活中的自己,而这个虚空的自己,自己的灵魂,对真正的自己,对自己得生活很不满意。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因为如果人有这样的想法以后,生活的被操纵感,或者虚无主义就会越发严重,可以说是隐患。我也有一部分她这样的想法,所以能够理解,但是没有那么严重。你看生活中活得快乐的人都是毫无被动感,积极主动的,喜欢改变、追求、创造的,所以人活着的心态,好像是一种天赋,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 忧郁的农村入

    忧郁的农村入 (没脸活着) 2021-02-17 09:47:10

    然后我看她的文风非常干练,丧的语气其实不太多,她本质是个很酷的人,脱离游戏就是她的追求。不知道她的年龄,大概不会很老,估计不超过25岁左右,25岁这个岁数人就非常容易进入死胡同。但一般即使空虚痛苦还在活着的人想法大概就是,没有远大的目标也可以继续活着。我就是这样的想法,我的目标就是一天天混到退休就完事了,要么年轻时早点自然死亡,要么退休后晚点死

  • 坏蛋mo

    坏蛋mo 2021-02-17 10:16:52

    一个人要是意愿死亡,那我在内心一定是支持的。但是对我个人来讲,我也无数次想过死,但她的理由是没有触动我到……并不是说我的现实生活多有意义

  • 豆友228129877

    豆友228129877 2021-02-17 13:04:34

    [内容不可见]

  • momo

    momo 2021-02-17 13:46:17

    空心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0398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