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東野圭吾的資料(由本人翻譯整理)
来自:天蝎小猪(ミステリーの達人)
東野 圭吾(ひがしの けいご) 1958年2月4日生於大阪府大阪市生野区,日本著名作家。先後畢業於大阪市立小路小学校、大阪市立東生野中学校、大阪府立阪南高等学校、大阪府立大学(工学系電氣工程專業)。在大學就學期間曾任學校射箭部的隊長。畢業後作爲日本電装株式会社(DENSO CORPORATION,為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的技術人員一邊工作,一邊創作推理小説。1985年以校園青春推理小説《放學後》(放課後)獲第31屆江戸川乱歩獎正式出道。以27嵗的年輕年齡獲得大獎,令其創作信心大增,遂毅然辭職奔赴東京,開始了自己的職業作家的道路。 1999年以《秘密》獲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会獎(長篇部門)。2006年以《嫌疑犯X的獻身》(容疑者Xの献身)橫掃日本推理小説三大排行榜——“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週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本格推理小說 BEST10”,並同時拿下第6屆本格推理小説大獎(小説部門)和代表日本通俗小説最高榮譽的直木獎(第134屆),贏得了無上榮譽。在此之前,曾以《秘密》、《白夜行》、《單戀》(片思い)、《信》(手紙)、《幻夜》五度入圍直木獎候補作,但最終都落選了。這次以《嫌疑犯X的獻身》獲獎,幫助他摘下了“最為直木獎所厭棄的男人”的帽子,一掃無邊晦氣而代之以燦燦金邊。 在獲獎後的記者見面會上,東野說出了如下帶有調侃意味的獲獎感言:“落选之后猛灌燒酒,和大家说著评选委员的坏话,玩著普通人玩不了的有趣游戏……今天获胜了感覺真不错,這樣的記憶一去不復返了。” [文風] 初期的作品風格,以校園本格推理為主,較多模仿痕跡,作品的娛樂性遠勝於深刻性。可能是因為工程師出身,涉及原子能發電、大腦移植技術等的富含科學成分的作品也比較多。 另一方面,或許是因爲當過大學射箭部隊長的經歷,初中時代也曾積極參加過學校的劍道社和棒球社,他對於體育題材顯示出很不平常的關心,這些都反應在了其作品中,《放學後》一書的解說中曾提到了這一創作傾向,讀者在閲讀《畢業前殺人遊戲》(卒業―雪月花殺人ゲーム)時也該有所感受。儘管其後作品越發成熟,但此愛好始終未有減弱,比如《單戀》一書關於美式橄欖球的細緻描寫,並對體育運動對運動員的參與規則有一定的探討。此外,作者還有將跳臺滑雪運動(ski jump)等作為題材的作品。 其作品的另一大特色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現以系列登場人物的出彩而使作品為讀者所關注的情形,除去《惡意》、《紅色手指》(赤い指)中的加賀恭一郎和《偵探伽利略》(探偵ガリレオ)、《預知夢》、《嫌疑犯X的獻身》中的湯川學等寥寥幾位系列人物之外,其他作品之間都是完全沒有關聯的。同時,即使有同樣的主人公,其故事也必然各自獨立,不需要考慮出版順序(當然,加賀恭一郎的身份和警階變化不在此數)。 同時,作者對推理小說這個文學類別本身和對出版業界也有所批判,這主要體現在雜糅了揶揄與嘲諷的三部作品《名偵探的守則》(名探偵の掟)、《名偵探的咒縛》和《超·殺人事件》中。 我們在東野的每一部作品中都能看到其風格的慢慢變化,終于由早期的重視本格元素和意外性轉向更加關注社會現實、寓謎團於深刻揭露和批判之中。作者在1986年出版的《白馬山莊殺人事件》novels版的“作者的話”中談到:“我非常喜歡的設定就是是密室和密碼,這些所謂古典式的小道具讓我着迷,縱使會被一般讀者認作落伍者(當時還是社會派大行其道),我也將繼續沉湎其中”,並作出“自己是本格作家,不希望被視爲社會派”和“就是喜歡本格推理小說”之類的宣言。然而,時隔四年所發表的相當于《名偵探的守則》的序和結尾的《配角的憂郁》(脇役の憂鬱)一文,則讓我們感覺到作者對此前發表的言論抱持著質疑態度。1990年發表的《宿命》中言及“犯人製造了怎樣華麗精彩的詭計,這樣的謎團設定固然不錯,但我更希望創作出其他類型的意外性”,該書也著實讓讀者體味了這一“別樣”意外。此後,東野的推理小說開始很大地轉向《哪邊殺了她》(どちらかが彼女を殺した)、《是我殺了他》(私が彼を殺した)之類的重視“找尋兇手”要素(whodunit)的作品,以及《偵探伽利略》、《預知夢》之類的貫徹“分析手法”要素(howdunit)的作品,持續進行著跳出本格框框的嘗試。近幾年,社會性愈加成爲其作品的創作重點。 [八卦] 東野少年時代不愛讀書,不過自從高中生時代看了小峰元的《阿基米德借刀殺人》(アルキメデスは手を汚さない)一書,初識本格詭計真味之後,形成了以推理作家為人生目標的想法。 東野有個做客機乘務員的姐姐和做教師的姐姐,遂將她們的職業作爲創作《殺人現場在云端》(殺人現場は雲の上)和《浪花少年偵探團》系列的參考。 東野養了只貓,取名“夢吉”,爆料說是自己原本丟棄了的貓。同時,曾一度將那只貓的照片作為自己的官方網站背景,還在2006年被出版的小品文《夢回都靈》(夢はトリノをかけめぐる),寫到人變貓身挑戰體育極限(當然此内容純屬杜撰咯)。 東野是個電影迷,也一直有想成為電影導演的念頭。作為原作者,曾以客串演員的成分出現在電影《秘密》和《g@me》中。據說,其學生時代自己曾拍攝過電影。 東野和日本著名美女泳星萩原智子有比較遠的血緣關係,曾被邀請參加了她的婚禮。 在《信》的電影首映式上,東野致辭時與該片主演澤尻繪理香相見,被後者的美麗所震懾,在衆目睽睽下全身飄飄然起來。 近年來,東野經常和大澤在昌、奧田英朗等酒友去銀座的文壇酒館買醉。 東野在正式出道後稍作修訂和更改發表的作品《魔球》,其實曾進入第30屆江戶川亂步獎的最終決選(當時的獲獎作是鳥井加南子的《仙女的后裔》)。 《紅色手指》起初是作為短篇在《小說現代》雜誌上發表的,準備收入2000年出版的短篇集《又一個謊言》(嘘をもうひとつだけ),卻發現題目和情節都不適合短篇,終于在六年之後重新創作成長篇出版了。也有人認為是號稱設想了六年,其實只考慮了數月,其他時間只是作者刻意停滯不寫。 [作品] *小説* ◆加賀恭一郎系列◆ 1. 卒業―雪月花殺人ゲーム(講談社、1986) [中文譯本:《畢業前殺人遊戲》/《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臺灣皇冠1989年版/臺灣獨步2009年版。后改名《畢業》] 2. 眠りの森(講談社、1989) [中文譯本:《沉睡的森林》,臺灣獨步2010年版。別和野澤尚編的同名日劇混淆哦] 3. どちらかが彼女を殺した(講談社、1996) [“本格推理BEST10”第5位。譯名《誰殺了她》] 4. 悪意(双葉社、1996) [中文譯本:《惡意》,大陸南海2009年版/臺灣獨步2007年版] 5. 私が彼を殺した(講談社、1999) [譯名《我殺了他》] 6. 嘘をもうひとつだけ(講談社、2000) [譯名《又一個謊言》] 7. 赤い指(講談社、2006) [“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2007年版第9位、“週刊文春傑作推理BEST10”第4位。中文譯本:《紅色手指》,臺灣獨步2011年版] 8. 新参者(講談社、2009) [“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2010年版第1位、“週刊文春傑作推理BEST10”第1位、“本格推理BEST10”第5位] 9. 麒麟の翼(講談社、2011) 未完結作品存目:あなたが誰かを殺した(你殺了誰) ◆偵探伽利略系列◆(湯川學系列) 1. 探偵ガリレオ(文藝春秋, 1998) [中文譯本:《偵探伽利略》,大陸海南2008年版/臺灣獨步2007年版] 2. 予知夢(文藝春秋, 2000) [中文譯本:《預知夢》,大陸海南2007年版/臺灣獨步2007年版] 3. 容疑者Xの献身(文藝春秋, 2005) [第134屆直木獎、第3屆日本全國書店大獎4位、第6屆本格推理大獎(小説部門)獲獎作、“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2006年版第1位、“週刊文春傑作推理BEST10”第1位、“本格推理BEST10”第1位。中文譯本:《嫌疑犯X的獻身》,大陸南海2008年版/臺灣獨步2007年版] 4. 聖女の救済(文藝春秋,2008) [“週刊文春傑作推理BEST10”第5位、“本格推理BEST10”第4位。中文譯本:《聖女的救濟》/《聖女的救贖》,大陸當代世界2009年版/臺灣獨步2010年版] 5. ガリレオの苦悩(文藝春秋,2008) [中文譯本:《伽利略的苦惱》,大陸當代世界2009年版/臺灣獨步2009年版] 6. 真夏の方程式(文藝春秋,刊行未定) [譯名《盛夏的方程式》,《周刊文春》上連載中,“侦探伽利略系列”番外篇?] ◆天下一大五郎系列◆ 1. 名探偵の掟(講談社, 1996) [第18屆吉川英治文学新人獎候補作、“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1997年版第3位、“週刊文春傑作推理BEST10”第8位、“本格推理BEST10”第6位。中文譯本:《名偵探的守則》,大陸南海2010年版/臺灣全力2007年版] 2. 名探偵の呪縛(講談社文庫, 1996) [譯名《名偵探的咒縛》] 未完結作品存目:名探偵の使命(名偵探的使命) ◆浪花少年偵探團系列◆(竹內忍系列) 1. 浪花少年探偵団(講談社, 1988) 2. 浪花少年探偵団2(講談社, 1993)(『しのぶセンセにサヨナラ―浪花少年探偵団·独立篇』に改題) [後改名為《向忍老師說再見——浪花少年偵探團·獨立篇》] ◆窮極魔性之女系列◆(夜系列) 1. 白夜行(集英社, 1999) [第122屆直木獎入圍作、“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2000年版第2位、“週刊文春傑作推理BEST10”第1位、“本格推理BEST10”第7位。中文譯本:《白夜行》,大陸南海2008年版/臺灣獨步2007年版] 2. 幻夜(集英社, 2004) [第130屆直木獎入圍作、“週刊文春傑作推理BEST10”第7位。中文譯本:《幻夜》,大陸南海2009年版/臺灣獨步2008年版] 3. シンデレラ白夜行(集英社, 2005) [譯名〈灰姑娘白夜行〉。短篇,收入《黑笑小說》一書。] ◆非系列◆ 放課後(講談社, 1985) [第31屆江戶川乱步獎獲獎作。中文譯本:《放學後》,大陸南海2009年版/臺灣林白1991年版/臺灣臉譜2009年版] 白馬山荘殺人事件(光文社, 1986) 学生街の殺人(講談社, 1987) [第9屆吉川英治文学新人獎、第41屆日本推理作家協会獎(長編部門)候補作。譯名《學生街的殺人》] 11文字の殺人(光文社, 1987) [中文譯本:《十一字殺人》,大陸上海譯文2010年版/臺灣皇冠2008年版] 魔球(講談社, 1988) [第30屆江戶川乱步獎最終候補作、“週刊文春傑作推理BEST10”1988年版第10位] 香子の夢―コンパニオン殺人事件(祥伝社, 1988)(『ウインクで乾杯』に改題) [譯名《香子之夢——夥伴殺人事件》,後改名為《以眼淚乾杯》] 十字屋敷のピエロ(講談社, 1989) [譯名《十字豪宅的小丑》] 鳥人計画(新潮社, 1989) [第11屆吉川英治文学新人獎候補作] 殺人現場は雲の上(実業之日本社, 1989) [譯名《殺人現場在雲上》] ブルータスの心臓(光文社, 1989) [中文譯本:《布魯特斯的心臟》,臺灣皇冠2010年版] 依頼人の娘(祥伝社, 1996)(『探偵倶楽部』に改題) [譯名《負責人的女兒》,後改名為《偵探俱樂部》] 宿命(講談社, 1990) [醫學推理三部曲之一。中文譯本:《宿命》,大陸南海2009年版/臺灣獨步2007年版] 犯人のいない殺人の夜(光文社, 1990) [譯名《沒有犯人的殺人夜晚》] 仮面山荘殺人事件(講談社, 1990) [譯名《假面山莊殺人事件》] 変身(講談社, 1991) [醫學推理三部曲之二。中文譯本:《變身》,大陸南海2009年版/臺灣獨步2010年版] 回廊亭の殺人(光文社, 1991)(『回廊亭殺人事件』に改題) [中文譯本:《迴廊亭殺人事件》,大陸當代世界2010年版/臺灣皇冠2009年版] 交通警察の夜(実業之日本社, 1991)(『天使の耳』に改題) [第46屆日本推理作家協会獎(短篇及連作部門)候補作。譯名《交通警察之夜》,後改名為《天使之耳》,中文譯本為臺灣皇冠2010年版] ある閉ざされた雪の山荘で(講談社, 1992) [第46屆日本推理作家協会獎(長篇部門)候補作。中文譯本:《雪地殺機》,臺灣林白1996年版] 美しき凶器(光文社, 1992) [中文譯本:《美麗的凶器》,臺灣皇冠2009年版] 同級生(祥伝社, 1993) [譯名《同班同學》] 分身(集英社, 1993) [醫學推理三部曲之三。中文譯本:《分身》,大陸南海2010年版/臺灣獨步2009年版] 怪しい人びと(光文社, 1994) [譯名《怪人們》] むかし僕が死んだ家(双葉社, 1994) [譯名《我以前死去的家》] 虹を操る少年(実業之日本社, 1994) [譯名《操縱彩虹的少年》] パラレルワールド·ラブストーリー(中央公論社, 1995) [譯名《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 怪笑小説(集英社, 1995) [中文譯名《怪笑小說》,大陸南海2010年版] 天空の蜂(講談社, 1995) [第17屆吉川英治文学新人獎候補作。譯名《天空之蜂》] 毒笑小説(集英社, 1996) [中文譯名《毒笑小說》,大陸南海2010年版] 秘密(文藝春秋, 1998) [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獲獎作、第120屆直木獎入圍作、第20屆吉川英治文学新人獎候補作、“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1999年版第9位、“週刊文春傑作推理BEST10”第3位。中文譯本:《秘密》,大陸海南2008年版/臺灣東販2000年版] 片想い(文藝春秋, 2001) [第125屆直木獎入圍作。中文譯本:《單戀》,臺灣獨步2006年版] 超·殺人事件:推理作家の苦悩 (新潮社, 2001) [“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2002年版第5位、“週刊文春傑作推理BEST10”第8位。中文譯本:《超·殺人事件》,臺灣獨步2007年版] レークサイド(実業之日本社, 2002) [中文譯本:《湖邊兇殺案》,大陸海南/臺灣商周2004年版] トキオ(講談社, 2002)(『時生』に改題) [中文譯名《時生》,大陸南海2010年版] ゲームの名は誘拐(光文社, 2002) [中文譯本:《綁架遊戲》,大陸上海譯文2010年版/臺灣商周2004年版] 手紙(毎日新聞社, 2003) [第129屆直木獎入圍作。中文譯本:《信》,大陸譯林2009年版/臺灣獨步2007年版] おれは非情勤(集英社文庫, 2003) [譯名《我是非情勤》,本書書名和“非常勤”同音,“非常勤”是兼任的意思,這是作者特別設定的雙關語] 殺人の門(角川書店, 2003) [中文譯本:《殺人之門》,臺灣商周2004年版] さまよう刃(朝日新聞社, 2004) [中文譯本:《彷徨之刃》,臺灣皇冠2008年版] 黒笑小説(集英社, 2005) [中文譯名《黑笑小說》,大陸南海2010年版] 使命と魂のリミット(新潮社, 2006) [中文譯本:《使命與心的極限》,臺灣獨步2008年版] 夜明けの街で(角川書店, 2007) [譯名《拂曉之街》] ダイイング·アイ(光文社, 2007) [譯名《瀕死之眼》,臺灣高寶2009年版] 流星の絆(講談社,2008) [第43屆新風獎獲獎作。中文譯本:《流星之絆》,大陸南海2010年版/臺灣獨步2009年版] パラドックス13(毎日新聞社,2009) [中文譯本:《Paradox 13》,臺灣皇冠2010年版] カッコウの卵は誰のもの(光文社,2010) [譯名《布穀鳥的蛋是誰的》,大陸新星2010年版。在《小說寶石》上連載時原題《フェイク》(fake,贗品)] プラチナデータ(幻冬舎,2010) [譯名《白金數據》] *随筆* あの頃ぼくらはアホでした(集英社, 1995) [譯名《那時候我們都是傻瓜》] ちゃれんじ?(実業之日本社, 2004) [譯名《挑戰?》] さいえんす?(角川文庫, 2005) [譯名《科學?》] 夢はトリノをかけめぐる(光文社, 2006) [譯名《夢回都靈》] たぶん最後の御挨拶(文藝春秋, 2007) [譯名《接近最後的寒暄》] *兒童書* サンタのおばさん(絵本)(文藝春秋, 2001,杉田比呂美繪) [中文譯本:《聖誕阿姨》/《聖誕老婆婆》,大陸中國書籍出版社2009年版/臺灣尖端2002年版] *連載終了尚未刊行的長篇小説* 夢幻花(PHP研究所) *連載中的長篇小説* 白銀ジャック(実業之日本社, ジェイ・ノベル連載中) [譯名《白銀傑克》,《J小説》上連載] マスカレード・ホテル(集英社, 小説すばる連載中) [譯名《假面舞館》,《小説昴》上連載] 真夏の方程式(文藝春秋、週刊文春連載中、『探偵ガリレオシリーズ』) [譯名《盛夏的方程式》,《周刊文春》上連載,“侦探伽利略系列”] *連載中断・未完結・頓挫的小説* ゼブラの夏 [譯名《斑马之夏》,原在雙葉社的《小說推理》雜誌上連載,可惜的是这部作品因为当时的責任编辑换人,工作没有移交好,已交的稿件遲遲未發,最终在作者本人的要求下停載] あなたが誰かを殺した [譯名《你殺死了誰》,加賀恭一郎系列] 名探偵の使命 [譯名《名偵探的使命》,原定天下一系列第三作] トリプル・ジャック [譯名《Triple Jack》,原定1997年由“新潮推理俱樂部”叢書出版,是部與航空業有關的驚悚小說] *根據原作改編的影視作品* ◆NHK◆ 浪花少年探偵団・浪花少年探偵団2(2000年) 悪意(2001年) トキオ 父への伝言(2004年、原作『トキオ』) ◆富士TV◆ 放課後(1986年) エンドレス・ナイト(1990年・関西テレビ、原作『犯人のいない殺人の夜』所収) 鏡の中(1992年・関西テレビ、原作『交通警察の夜』所収) 世にも奇妙な物語 「マニュアル警察」(1999年、原作『毒笑小説』所収) 世にも奇妙な物語 「超税金対策殺人事件」(2003年、原作『超・殺人事件』所収) ガリレオ(2007年、原作『探偵ガリレオ』『予知夢』) ガリレオΦ(エピソードゼロ)(2008年、原作『ガリレオの苦悩』所収) ◆TBS◆ 白夜行(2006年1~3月) 流星の絆(2008年) 新参者(2010年) ◆朝日TV◆ 眠りの森の美女殺人事件(1993年、原作『眠りの森』) 名探偵の掟(2009年4月〜6月) ◆日本TV◆ 香子の夢(1989年) ◆東京TV◆ 冷たい灼熱(2001年、原作『嘘をもうひとつだけ』所収) 狂った計算(2002年、原作『嘘をもうひとつだけ』所収) 依頼人の娘(2003年、原作『探偵倶楽部』所収) ◆WOWOW◆ 宿命(2004年) 幻夜(2010年) ◆電影◆ 秘密(1999年・東宝) g@me.(2003年・東宝、原作『ゲームの名は誘拐』) レイクサイド マーダーケース(2004年・東宝、原作『レイクサイド』) 変身(2005年・日本出版販売株式会社) 手紙(2006年・GAGA) The secret(2006年・法國電影、原作『秘密』) 容疑者Xの献身(2008年・フジテレビジョンほか) さまよう刃(2009年・東映ほか) 白夜行-白い闇を歩く(2009年、韓國電影、原作『白夜行』) 夜明けの街で(2011年) 白夜行(2011年) ◆舞臺劇◆ 容疑者Xの献身(2009年、演劇集団キャラメルボックス)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建了个东野粉丝群,欢迎加入~ (辛さん)
- 已收集齐了东野全部的小说!想看速来! (村上圭吾)
- 东野圭吾笔下的四大名侦探 (狸花压海棠)
- 大家有没有想过 (纪夫)
- 《谁杀了她》:真相的迷雾与推理的挑战 (大陈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