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灯光》
李哈哈😁(北漂一族/可柔克刚/美食“达人”)
✔作者:刘易斯.布兹比(美)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2020年8月) ✔本书📖主要内容:是一部关于书店的随笔,全书作者以11个专题围绕书店展开,介绍了书籍的价值、书店的历史、书店的设计陈列、书籍从作者到读者的历程、未来图书发展的思考等内容。 ✔一些小启示: ☞刚刚接触出版工作的我读完本书get了很多新知识,让我能够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出版、认识书店。 ☞从书📖的字里行间我可以感受到的是作者对书籍、对书店的热爱与思考。 ☞启发最大的应该是第“大生意”这一章节,这一节中作者讲到图书与电影、图书与其他商品的价值比较,这一部分的论述很有共鸣。“电影提供的是画面,图书则是借助读者的参与,将画面建立在脑海中。书籍📚有利于思考,观众在看电视和电影的时候眼睛是静止的,直勾勾的,但在阅读时则产生实际的物理运动,从左往右,扫过书页,刺激和影响大脑,实在是一种健脑器。”电影和图书给人的是一种不同的感官体验,这让我联想到阅读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不同体验,阅读纸质书可以带动我们手脑并用,我们可以把控读书的速度,可以边读边回看。而电子类书籍在这方面的体验感略差。就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我更倾向于读纸质书的阅读。一本装帧精美、纸质质量好、图文并茂的纸质书能够带给我很多超越文本内容的喜悦,仿佛是一件艺术品,还能激发我阅读的兴趣。同时,每次阅读纸质书,在阅读过程中便捷的来回翻阅能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目。我在看书过程中有一个习惯喜欢不停的回看书📖的目录,这样能够在我对书中某些篇章内容有点儿不清晰的时候可以迅速在大脑中构建对这本书大致的思维导图。 ✔共鸣的句子: ☞书的平民性质中最重要的是:除了识字以外,看书不需要其他特别的训练。 ☞我们几乎总是想找回时间,增加时间,激活时间,实际上就是要更紧地把握时间。还有什么地方比书店更适合于享受节省出来的时间呢。 ☞图书承载着我们的思想和想象,使它们充实人间:一间书店就是一座城市,我们日渐完善的精神自我居住其中。 ☞父母只读他们喜欢的书,但家里要有孩子读的书。而孩子们只要看到大人读书是一种乐趣,耳濡目染,就会开始读他们自己的书。 ☞常常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家里注定要成就一番事业的那一个,显然要成为……我也不清楚的什么人物,反正感觉比别人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人类简史》 (一颗红豆)
-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书笔记 (Tool1917)
-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 (君君)
- 《感谢生活》:从另一种角度看文革十年 (落落不想堕落)
- 《书店的灯光》:我们并不孤独,因为还有书籍 (维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