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不在乎红楼梦究竟是谁写的
云嫦
如题,为什么非要搞清楚红楼梦是谁写的呢?
《甄嬛传》很好看,稍微留心一点就知道,作者是流潋紫。但是,好像没人探究过流潋紫是怎么写出的《甄嬛传》。 《安家》也有不少人看,宣传通稿大部分也都带上了著名编剧的大名——六六。如果说,写作者的思想能够带跑全体国民的节奏,六六算一个。我感慨她的影响力,但不敬佩这种做法。 回忆我们国家的上一个十年,2005-2009年,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房地产的崛起,可以说,这十年里,人们正在经历理想主义消退、拜物主义至上的岔路口,六六的作品和马诺等人,参与了这种价值观的塑造,让功利拜金倾向毫不惭愧的成为主流价值观。 以上两位作者的作品都属于这个时代的上乘之作,在某种思潮的轨迹中,也都算作超越既定格局的划时代之作。
《甄嬛传》里的大女主摆脱了宫廷女子对皇帝宠幸和怀上孩子的唯二寄托,走出一条强大自己心术深沉的决胜之路。 《蜗居》让中国青年最擅长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诗意惆怅从此绝迹,从此只关心房价和拼爹。 《甄嬛传》消解了一个时代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待,唯有绝情和心如止水才能有恃无恐的保全自己走上人生巅峰。 《蜗居》更厉害,明清朱熹等理学家用伦理纲常天理教化都没能彻底消灭的对真挚爱情和诗意世界的向往,被房价打败了。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不是要聊《红楼梦》吗?你跟我扯《甄嬛传》和《蜗居》干什么, 因为只有这么比较,我们才知道《红楼梦》的难得之处。因为我们都是当下时间中的人,我们的爱与恨,哭与笑,无法摆脱整个时代已经写好的注解。哪怕是否定之否定的创见,也无非是一种随波逐流,而我们能够看到的戏,也不过是要么完全架空,只告诉你人生的宿命就是赢得天下输了他;要么就是教你服从现实,为五斗米折腰,不要妄谈理想和爱情。
红楼梦摆脱了这些。
它的开篇,就在讲述这是一场醒来的梦,不是从某个朝代的繁华中醒来,不是从某段孽缘的爱恨中醒来,更不是在某段具体执念(金钱、地位)中醒来,她仿佛从一场人类的巨大空幻醒来,厌弃的是浊臭虚空的繁华锦簇,却唯有对“还泪”一事如释重负。 《红楼梦》脱胎于具体的时代,却留下了人生的三大弥足珍贵
一个是面对时代的清醒和超越
一个是灵魂诗意的坚守和谱写
一个是情爱本质的解释和诗话
而如此以来,创造这样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作者真的是神一样的存在。好像既懂男人,又懂女人,既道统又叛逆,既人情达练又孤芳自赏,既洞穿了风月场又有一颗玲珑心,既写尽了人世的虚无又写出了人间的值得,好像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学养是属于士大夫的,又好像也来自后厨婆娘中间,笔下的世界好像是幻想的,又好像是完全真实的,也好像是不可能存在的,就连他本人都是神秘的。
作者是怎么做到将一个宇宙的本相缩影在一本小说里?是怎么把一个世界的所有值得思虑的课题装到一个庞大的故事里?
作者也说:这本书里的人物,故事都是他亲身经历的,没有半点杜撰。可见,他是希望后人找到小说中的原型的,不然,他大可以说这些全都是来自想象。
我曾经以为,写在书脊上的名字都是书的作者无疑,我也曾经以为,语文书书下注释上的所有内容都是事实,而几年前我才知道,原来曹雪芹这个名字是建国以来才定为《红楼梦》的作者的,而之前红楼梦的版本,甲戌本,脂评本,戚序本,程甲本,程乙本,都没有这样的落款。而曹雪芹这个名字会成为我们认为的作者,是因为其中的一句“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然后,曹雪芹的名字就这样印在了属于作者署名的那个位置。
而悼红轩中的曹雪芹究竟是谁,是一个人,还是不止一个人?如果我们弄不清楚作者是谁,仅仅知道他的笔名,知道他的姓氏,其他信息全都无可奉告的话,我们真的弄不明白这种“大于先于一切传统积淀,也大于先于一切理论概括,更大于先于一切为突破而突破‘创新这条狗’本身所追逐的”(王蒙语)作品,为何可以出现在世上!
嘴上说着不在乎,敲字的手却很诚实~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湘云 (不说了,睡觉)
- 有没有喜欢晴雯的,有没有讨厌晴雯的? (可口可拉)
- 讨厌林黛玉 (棉花糖)
- uu们怎么培养阅读兴趣的? (Robot)
- “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 (琳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