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考古】科幻作家与北大科幻迷面对面 by 王斌
来自:河流
原文发布于《异度空间》第25期(2004.06) 2004年2月29日下午,王晋康、刘慈欣等著名科幻作家莅临北京大学,与来自京津两地十余所高校的科幻迷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刚刚成立一年的北京大学科幻协会是本次活动的东道主。协会借着科幻作家们赴京出席海洋出版社大型科普图书《宇宙的光荣》首发式的机会,邀请到了刘慈欣、王晋康、杨平、凌晨、郑军、韩建国、阎安等著名科幻作家、评论家参加这次活动。庞大的嘉宾阵容,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十余所在京高校的大批科幻迷。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的科幻协会也派代表前来参加,共同见证科幻界的这一盛事。下午2: 30,宽敞的电教报告厅里面已经座无虚席。在翘首等待的同时,科幻迷们踊跃购买科幻作家凌晨女士主编的科普图书《宇宙的光荣》,以便随后让图书的编著者一一科幻作家们签下他们的大名。3: 00,王晋康、刘慈欣等作家们准时来到了会场,报告厅掌声雷动。来自北大和清华的一对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到场的嘉宾,宣布活动开始。 在北大科幻协会会长李广益向与会者介绍了协会的情况后,正式的主题讨论拉开了帷幕。主办者准备了“科幻与文学”、“科幻关注的对象” 、“中国科幻的现状与未来”等话题,先请作家发表较系统的看法,然后由科幻迷们提出见解和问题,与作家们展开深入的讨论。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然而分歧也比较巨大的话题。讨论过程中,既有针锋相对的辩驳,步步进逼地诘难,也有心平气和地探讨,循循善诱地阐发。除了向科幻迷们传达独特的科幻理念,作家们也将自己的个人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刘慈欣不愧中国科幻的中流砥柱,他思维缜密,观点新锐,妙语连珠,系统地阐释了自己对于科幻与文学关系的看法,澄清了外界对他的观点的-些极端化地曲解。年纪最长的王晋康老师宝刀未老,虽然不善言辞,但态度真诚,虚怀若谷,颇有大师风范。他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一准 备淡出科幻创作。王老师的封笔决定,让在场的科幻迷们十分惋惜,唏嘘不已,他们竞相表达了对王老师的敬爱和挽留,场面相当感人。郑军身兼科幻作家与研究者之职,看法新颖独到,既有切身的体会,也有理智地分析。他对中国科幻的前途抱着很乐观的态度。作为海洋出版社的编辑,阎安更多从出版业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科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重点回答了社会科学方面科幻出版的难题。杨平是协会的老朋友,他思路清晰,语言幽默,多次调节了会场的气氛。凌晨、韩建国也有各自精彩的发言。当谈到“对作家创作影响最大的件事”这一话题时,作家们回顾了自己与科幻结缘的故事,向大家展示了科幻界的团结一致与乐观向上。虽然面对的是心目中的偶像,在场的科幻迷们也没有表现出惧意和退缩。他们不甘示弱,时不时提出新颖的见解,与作家们高屋建瓶的论述交相辉映,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郑军等作家对此表示了赞赏,说从到场的科幻迷身上,他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的希望。讨论始终在尖锐而不尖刻、友好而不中庸的氛中进行。科幻迷们受益非浅,感触很深,在身心愉悦中也经受了-次思想的洗礼。 在各个讨论主题的间隙,支持人还穿插了一些作家与读者互动的精彩游戏,让活动高潮迭起,场面非常热烈。在最后一个主要环节一一自由提问中,科幻迷们又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向作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更深入的问题。当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时,已经比预定的时间晚了半个多小时。 随后,科幻迷们一拥而上,争相请在场的科幻作家们为自己的科幻书籍签名,并与他们热烈地交谈。又过了很长时间,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本次作家沙龙,是继去年年底的北大清华科幻知识友谊赛之后,北京大学科幻协会主办的又一次大型活动。它拉近了科幻作家与读者的距离,联络了京津两地科幻协会和科幻爱好者的感情,也向外界展示了蓬勃兴起的中国科幻的风采。中国青年报以《本土科幻力量在民间凝聚》为题对此次科幻作家沙龙进行了报道。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美剧《异形:地球》发布新预告和海报 (NightWing)
- 《爱死机》第四季定档5月15日上线 (NightWing)
- 找一系列科幻丛书 (穷•库克)
- 切尔诺贝利事件39周年&一点创作暇思 (Kaka)
- 大家都看过《李献计历险记》了没? (锦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