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爱之名
面条(硬头皮)
人生而不完整,自婴儿期获知了自我界限,人便也体会了孤独和缺失,所以一味求索于外物或他人,每次与人相遇结识,每次加诸外物的幸福体验,无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和内心缺失的弥合。所以人生而有爱,缺失于内,求索于外,父母加诸儿女,孩童求之诸长,爱侣各自需索,友朋互相慰藉。人和人总要互相砥砺磨合才得见真性真心,但这种爱也并非成熟的真爱,因它大多源自自我需求于现实中的虚幻投影,得之,即为佳偶,宛在天堂,失之,则成怨侣,犹处地狱。声声唤爱,实不过心内惊怖,渴爱如饿鬼。父母责儿女未从己意为不孝,孩童怨长辈关爱未足为不慈,爱侣不契则分,友朋不欢而散,这般爱,旦夕失之,转圜为恨,亲人爱朋,即成敌仇,是把自己当了债主,把爱的人或物当成了负债人。如此倒爱为恨,绝不是成熟的真爱呀。不过假借爱的名义,解一己饥渴和内心空乏缺憾。 如求爱者假爱之名,弥补自己心内裂痕,寻求自我的根蒂(存在感),要么按自己所想一味索取,过分依赖,如恋爱中对爱人一厢情愿的设想,常与事实不符;要么按自己所想一味给予,这种过度给予的爱,也足以造就伤害,如父母对孩童的过度设计,其实本出于自己内心的需求,而非真爱,同样也会影响孩童的身心健康成熟完善。 如爱人者假爱之名,隐瞒真相,如父母名称保护,实为偷懒的维护自我权威,大包大揽。也有人逃避自由与责任,放弃自我成长。将爱的责任交予对方,将对方的爱称为唯一依靠,实则不是爱对方,而是恐惧自我而已,恐怕连爱不爱自己都难言明了。 如失爱者假爱之名,以爱来自我肯定,以“爱”作挡箭牌回避痛苦,进行自我牺牲的暗示,以自我悲剧化或美化寻求道德优越感。以此来解脱失爱的痛苦,言必称爱,日日行事以爱为彪炳,实际上,不过是己心空洞,表彰自己以聊作心理安慰罢。见此失爱者伤心情状,可爱、可悲,不肯真诚面对自己,更有些可恨,令人痛惜。爱人者,请先爱自己吧。 不爱自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爱别人终究是爱自己的一部分,拥有自我,寻摸着自己心内的根蒂,爱得轻松,不以爱为债,不以爱为依赖,不以爱为借口,不假托爱的名义,不妄言爱,不轻言爱,才可称爱。 何为真爱,不过圣经寥寥数言: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听着似乎爱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实际上,能够宽容真诚地爱,个人成长、心灵完善的收获会远大于假爱之名行逃避、需索之实的“爱”。人生所得终非私利及外物。只是人生而为一社会动物,不能脱离其而独立存在罢了。 施比受有福。 爱人所得,甚于被爱。 爱人之乐,更甚于被爱。 如能怀抱光明,坦言敏行爱的本义,又何必介怀得失,何必自苦。 爱这一途,本来不苦。 爱着别人,别物,最终,得到自己。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豆瓣友邻整合贴 (梦游的松鼠)
- 想对一年后的自己说些什么吗?一年以后我再还给你。 (N.)
- 关于婚姻,很迷茫吗? (Grace)
- 隐秘地自言自语 (梨纱)
- 一个男人角度告诉你如何选择婚姻 (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