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波兹曼的两本书
竹
这两天读了尼尔·波兹曼的两本书《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 读之前的期待并不高,电子消费时代早已把人变成了平面的没有个性的人,我也一直在警惕自己不要被消费文化的浪潮卷走,只是没想到,此书的论证过程相当有力度。从印刷时代的经典阅读一直追踪到电视媒体时代的平面化消费。在剔除了奥威尔的集权制陷阱后,把重点放在了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读完之后我在想,当西方世界已经不需要警惕文化集权带来的禁锢,转而担心电视媒体带给人的思想平乏时,中国人却在汹涌澎湃的消费浪潮中饱受文化的单调与沉闷,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波兹曼的另一本书《童年的消逝》很显然受到福柯的影响。虽然他在书中并没有提到福柯,但这种对童年的知识考古式的追查有福柯的影子。波兹曼先是考察了童年这个词,以及童年的诞生。然后考察了童年又是如何一步步消逝的。 童年,并不如我们日常所认为的那样是自古就有的,而是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一步步确立的,它包含着知识、纪律、约束、礼仪、成长的准备,是婴儿期和成熟期的过渡,是由中产阶级发明的概念和生活方式。但是在1950年代,这种童年开始消逝。波兹曼把这种消逝归结为电视媒体的影响。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儿童的成人化。 而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应该是一个最典型的形象。 2011、8、2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
73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新年献礼|重要拍卖】《北回归线》作者 亨利·米勒(Henry M... (独乐斋主人)
- 大家好 想看一看90年代黑人匪帮的书籍 (小小明)
- 我们的故事从小到大 (lcild)
- 征文比赛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来参加 (特拉法尔加罗)
- 转让九成新:家电家具,生活用品。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 苹果6... (yadi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