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感悟|粗读哲学对我生活的影响
来自:crazydasy
个人背景:
非专业了解,仅广泛阅读书籍、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一开始并没有通透的感觉,是通过和客观世界的联系慢慢意识到哲学对我生活的影响。
当我更深层次、多维度的去了解哲学,并且用哲学思想去解释周身世界、专业领域、自我心境时,会有一种顿悟、通达、明朗的感觉。
记忆力、学习能力:
当我试图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去浅显地验证哲学理论时,很多过去的、久远的、模糊的记忆都能很容易想起来。甚至学新知识、新习惯、新技能都能更快、更稳定、更有效率地完成。
情绪控制:
通过自己的情绪变化,用哲学理论解释自己,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再通过“已了解的自己”去解释自己的情绪变化,且根据自己的目标,去“刻意”但不拧巴地控制情绪。
了解自己:
通过和外界的接触得到的反馈来合理认知自己,识别自己的独特性,也不囿于环境的限制。我无法评价我究竟多了解我自己,最重要的是,我能识别出自己的独特性。
目标完成稳定性:
通过了解自己和周身的客观世界,也就更能了解自己的目标、目的、人生导向是什么,并结合方法论,也就是如何做,有针对性地实现目标,并且善于针对目标结果的反馈对过程进行修整、完善,以更合理、稳定地方式接近目标。
语言能力:
哲学的语言摒弃了情感因素,理解哲学需要对语言做剖析,会变得更加理性,也会更加理解语言的架构。也因此,能根据不同语境,灵活、有针对性地组织语言和表达能力。
当然,想让对象尽可能听懂自己表达的关键在于,理解对象大概在哪个认知层次,从对方的认知层次去解释事物,甚至可以刻意加上具有“情感传达”的词汇。
人际方面:
以哲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我与其他人的“碰撞”、接触、反馈来获取对方在我的世界观里属于哪个大类的人,用我的世界观里通俗的方法,结合他的个人特性、交流语境、我的交际目的,有针对性的、递进的发展关系。
并且我会更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可以理解为朴素意义上的“向下兼容”,而我理解其是良性的。
爱情:
爱情是浪漫的幻想,与我而言,我有更加具象、明确的目标,比如“长期稳定的灵魂伴侣”,这是我的目标,但我认为其“可遇不可求”,具体看客观世势,也就是“运气”。
探索、进步能力:
当自己的认知和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产生矛盾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哲学理论为指导目标,寻找对应事件、情境的方法论,并联系自己加以运用。这种探索过程于我而言本身就是有趣的,又反向促进了我的探索能力。而这种探索能力,是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就是进步的能力。
关于信仰:
“物理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我的理解是用哲学方法思考问题可对我的生活产生积极作用,但我不会真实地去研究哲学。无论是品德、人品、价值观、神学、宗教、星座等,我的字典统统解释为信仰,我认为信仰是维持自我和生活秩序的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这个信仰对生活的支配程度,能影响生活状态。因此,信仰的选择与自己的匹配度也很重要。
当然,我也发现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信仰,其实基本都是有的,只是还没找到一个归纳它的方法。持续、稳定的行为选择能够或多或少透露出一些信仰倾向。
总而言之,哲学理论把我的所有生活串联起来,等于我有一个原始、标配、普遍适用的模版,去解释世界并调整认知,从而对我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对我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发展和了解自己的能力,让我和客观世界能更加和谐、统一、共同进步发展。
以上,个人见解,如有情绪波动,欢迎互相探讨,来更好地通过与他人的比照来了解自己吧~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怀疑相亲对象是gay 有人帮我判断一下吗 (momo)
- 成长&感悟|我很好奇善恶有报可信吗 (鳄鳄鱼鱼鱼)
- 有必要让男朋友上门/结婚吗 (十分努力七分饱)
- 相亲有感 (豆友227782333)
- 男友两年内绝不结婚,也不想分手,该继续吗 (糯糯)